【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报导】生平第1次挑战3千米以上的高山,叶小姐在住家附近登山步道练习腿力,也常去运动中心踩滑步机,却忘了在出发之前,服用预防性药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开始出现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且逐渐加剧,最后只好紧急下山就医。
药害救济基金会指出,登山可强化心、肺、血液功能,增进个人体力及耐力,最近几个月因新冠肺炎疫情严重,许多人选择远离人群、拥抱大自然,露营登山人数明显增多。
不过,登山具有一定风险,除了迷路走失,也可能出现高山症,随着高度增加,大气压力逐渐下降,能够吸入的氧气也随之变少,身体一旦无法适应低氧、低压的环境时,可能引起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脑水肿或高海拔肺水肿等高海拔疾病。
如果本身患有慢性疾病、气喘、怀孕或心脏疾病等,更是高山症的高危险群,建议于行前4至6周,由医师依其健康状况,做专业风险评估或身体检查,做好事前预防与开立备用药品。
药害救济基金会表示,预防高山症的常见用药种类不少,民众寻求协助时,应该主动告知病史及过敏史、是否对哪些药物过敏,或患有心血管疾病,以便医师开立正确处方用药。
举例来说,Acetazolamide为一种利尿剂,一般用来预防于急性高山症,但因化学结构类似磺胺类药品,所以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以及蚕豆症者就不能服用含有这类成分的药物。
含有Tadalafil、Sildenafil等成分的壮阳药物,为最常见的预防高山症用药,可以有效预防高海拔肺水肿,但不可与预防及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盐类药品,或降血压的甲型阻断剂并用,以免出现严重的低血压。
在饮食方面,药害救济基金会建议,登山过程中,饮食尽量以低脂为主,避免食用可能产气的食物,并禁止吸烟、饮酒,等。另注意身体状况,如果头痛伴随头晕、恶心、呕吐或虚弱等1个以上症状时,就可能已经罹患高山症。
一旦步态不稳、意识变化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已恶化为高海拔脑水肿或高海拔肺水肿,必须妥善治疗及处理,否则将有致死的风险。建议登山民众,若有头痛、恶心、虚弱等症状,就赶快下山,千万不要逞强。
更多健康资讯一次满足!点此进入【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