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仞”与另一个长度单位“寻”是等长的,因为寻是双臂展开时从左手中指尖到右手中指尖的距离,这个距离恰好等于人的身高。读者如果不信,可以用卷尺帮自己量一下,只要您不是刘备那样垂手过膝、胳膊特别长的奇人,测量结果是不会差太多的。
人有高矮,仞有大小,为了将“仞”放进长度单位的大家族,为了让“仞”和其他长度单位扯上关系,古人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一仞等于八尺。不过随着尺的不断膨胀,后来一仞又改成七尺。
推荐阅读:听故事还可玩手指画,练习协调性并强化幼儿数字感
金庸武侠小说里,铁掌帮帮主名叫裘千仞,轻功绝顶,铁掌霸道,江湖人称“铁掌水上漂”,武功仅次于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裘千仞的同胞哥哥叫裘千丈,裘千丈的同胞妹妹叫裘千尺。一丈为十尺,一仞为七尺,尺比仞小,仞又比丈小,所以年龄最大的哥哥叫“千丈”,年龄最小的妹妹叫“千尺”,年龄居中的二弟叫“千仞”。这说明裘千仞的父母很有文化,不然取不出如此贴切的酷名字。更准确地说,是金庸先生很有文化,因为裘氏兄妹的名字都是金庸取的。
仞比尺长,分比寸短。做为长度单位的分,在古代一些木尺上也有标注,但是比分更小的单位就标注不出来了。为啥?因为太过短小,古代的测量工具无法量算,只有理论上的意义,不可能实际测量。
如前所述,十分为一寸,十厘为一分,十毫为一分,十丝为一毫,十忽为一丝。按照康熙年间的官定量地尺,一尺三十二公分,一寸三.二公分,那么一分就是三.二毫米,一厘就是○.三二毫米,一毫就是○.○三二毫米,一丝就是○.○○三二毫米,一忽就是○.○○○三二毫米,也就是○.三二微米。
现在的螺旋测微器可以测出十微米的长度,透过估读才能测到一微米,零点几微米休想估测。全世界第一个能将测量精度达到微米级别的仪器,到西元一八八四年才由瑞士人安东尼.勒考特(Antoine LeCoultre) 发明出来,古代中国人怎么可能在测量工具上准确地刻画出“毫”、“丝”和“忽”来呢?
既然测量工具不可能这么精确,古人搞出这么琐碎的细小单位又有什么用呢?
答案是,这些都是古代官府在赋税征收和政绩考核过程中,被迫发明的虚拟单位。
【时报出版】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从奈米到光年:有趣的度量衡简史】
执行编辑:Hov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