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了黄疸怎么办?
面对这个问题,不同家长会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有效与否,我们暂不讨论,我们更关注这些方法是否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出生不久的豪豪,当他出现黄疸时,家人选择“点灯火”治疗。黄疸还未退去,豪豪身上又增加不少水泡。
5月2日,记者从长沙市中心医院了解到,他们接诊了一名新生儿豪豪,护士唐双凤在对豪豪检查时,发现豪豪腹部、臀部、四肢上有多处类似烫伤形成的水泡,有些已经破掉渗出液体,这些水泡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豪豪爸爸告诉护士,豪豪出生第3天就全身发黄,他担心得不知如何是好。家里有“经验”的老人告诉他,豪豪可能是撞邪了,被不干净的东西缠上了才会全身发黄。于是,他们采用民间“点灯火”的方法进行治疗。所谓“点灯火”,就是用点燃的灯芯草在刚出生几天的豪豪身上戳,戳出一个个血点,这样就可以“治病”“驱邪”。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豪豪哭得撕心裂肺,全身多处皮肤被烫伤流血。
然而,在接受了“点灯火”治疗后,豪豪全身发黄不仅没退,反而加深不少,哭闹也越来越频繁。4月28日,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家人,赶紧将豪豪送往长沙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该院副主任医师杨琴告诉记者,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每年都会收治好几例因黄疸过高而被家长“点灯火”的宝宝。她提醒,“点灯火”会导致多处皮肤破损,宝宝可能因此感染败血症,严重的可引发脑炎,甚至危及生命。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提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她强调,家长如发现新生儿出现了黄疸(大多数宝宝都会出现)时,一定要及时向医生请教,对于肤黄过早出现,逾期不退者和黄疸逐渐加重者,或黄疸退后复发者,家长应特别注意并及时就医。当宝宝出现黄染时,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精神、呼吸、吃奶、大便颜色等情况,以便及早发现病理性黄疸,尽早治疗,不要自行处理。
新生儿科主任王团美提醒,家长对新生儿黄疸缺乏足够的认识,皮肤黄染观察不到位,处理不正确,直到宝宝反应低下,不吃不喝,甚至抽搐才来就医,此时部分患儿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已形成高胆红素脑病,胆红素的毒性可对部分重症患儿造成永久性损害(脑瘫、听力障碍等)。
两代人出现的育儿误区
为了给孩子治疗黄疸,不少老人相信土方子,似乎觉得“老家都这样做,都没出过问题”。而不少年轻父母,则认为有黄疸也没什么问题。其实,这些不仅是两代人育儿观念的差异问题,更是未正确认识孩子疾病。
误区1
年轻父母的误区
一孩没问题,二孩也没关系
长沙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主任王团美提到,二孩政策放开后,被延误治疗的黄疸宝宝里就有不少是二孩宝宝。
她说,“二孩妈妈们年纪相对较大,奶水较少,所以孩子出现黄疸的多。有些妈妈按自己经验来,她们认为自己的一孩没有黄疸,二孩就算有应该也不是什么问题。所以就会对孩子治疗造成延误。大人意识上的误区也是导致孩子治疗延误的重要原因”。
误区2
孩子多晒晒太阳就够了
王团美表示,太阳光直接照射孩子能够帮助退黄,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因为日光中的蓝色波长度和数量有限,而且在家很难做到孩子裸露大面积皮肤接受日光照射,这样也容易造成孩子被紫外线灼伤,且孩子的双眼直视太阳可能造成视网膜损伤。记者吴雯芳
土方1
老人更迷信土方子
用鸡蛋清揉宝宝腰臀
当新生儿出现黄疸时,不少老人认为,用鸡蛋清揉孩子的腰臀部,会揉出黑色的脏东西。他们觉得,这些就是“黄疸毒素”。
王团美告诉记者,该院收治的宝宝里,确实有很多家长用鸡蛋清在孩子身上搓,结果耽误了孩子治疗。她提醒,这种方法“去黄疸”是不成立的。所谓“黑色脏东西”,可能是蛋清和皮肤毛囊混合在一起搓出来的,有很多孩子胎毛比较明显,搓下来的也可能是胎毛,但黄疸肯定退不下来。
土方2
针尖戳孩子指尖放血
王团美告诉记者,有的家长会用针尖把孩子手指尖刺破,给孩子放血,用来“消除”黄疸。
她提醒,这种方法也是不对的。一是针没有消毒,孩子容易得破伤风。“而且,这种做法也有些残忍。”她提醒家长,给孩子扎针放血的做法没有科学道理,家长别因此耽误了孩子治疗。
土方3
多喝葡萄糖能退黄疸
有些家长认为多给孩子喝水、喝葡萄糖,让孩子多排尿就可以退黄疸。
王团美表示,其实并不推荐家长给孩子多喂水、喂葡萄糖,这样弊大于利,因为胆红素在孩子体内主要通过大便排出,通过小便排出的非常少,孩子喝多了白开水和葡萄糖水会胀肚子,导致宝宝吃奶量减少,使胆红素通过大便排出减少,反而不利于黄疸消退。
刚出生的宝宝是全家人的心头肉,常出现的黄疸,常常让新爸爸妈妈们手足无措。出现哪些症状得马上就医?如何做能促进退黄?为此,《生命时报》特约相关专家对奶爸奶妈们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北京善方医院儿科门诊主任徐舒芃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大致说来,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一般认为,在出生后的2~3天内出现,而在7~10天内消退的可认为是生理性黄疸。
如果新生儿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则可能是病理性的,这时一定要马上就医。
一般情况下,出现黄疸,家长要观察宝宝的状态,如精神好不好、大小便是否正常等。如果出现大便发灰发白,则可能是梗阻性黄疸应马上就医治疗。若除黄疸外,宝宝还出现疲累、少动、发热,吃奶不好等症状,可能是合并了其他疾病,也要直接就医,不可拖延。
徐舒芃表示,一般认为,黄疸可根据其存在的部位来大致判断严重程度,如果只有脸蛋、脑门上,且无其他不适症状,则一般较轻微,基本不需要特别处理。但可以多晒太阳,能辅助退黄。
照射时注意几点:
第一,在阳光充足时隔着纱窗给宝宝照射,可以充分暴露身体皮肤,接受更多阳光照射,注意不要着凉;
第二,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
第三,根据日照强度,一般5~10分钟变换一次体位,如果阳光过强,时间应酌减,不要让皮肤晒到红以免晒伤。
第四,若2周后黄疸仍不消退或增加应迅速到医院检查,确诊病因。并且照射常会让宝宝觉得热而出汗,对于回家休息的宝宝,家长也要注意遵医嘱给他补充水分。
医生可通过经皮测胆仪,对宝宝的黄疸水平进行估测。一般胆红素测定大于12毫克/分升时,可能需要遵医嘱进行血检等进一步检查。
家长还可遵医嘱,给胆红素测定在12毫克~15毫克的宝宝服用茵栀黄口服液,来促进胆红素从肠道排出。但该药可能引起腹泻,家长要注意清洗臀部、涂些护臀霜。如果腹泻等不良反应过于剧烈,要及时送医。
此外,如果黄疸发展到前胸、后背、胳膊、腿上,巩膜,则可能是中度黄疸;程度最若黄疸发展到手心、脚心则可能为重度。
徐舒芃告诉记者,一般说来,对于重度黄疸(胆红素测定在15毫克~20毫克)的宝宝,可通过蓝光照射来治疗。医护人员会给宝宝带上遮光眼罩和保护外阴部位,保证宝宝的最大安全。而极重度黄疸(胆红素测定大于20毫克)的宝宝,则需要专业医生及时的进一步诊治。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保健人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儿黄疸时间延长了,不但满月时黄疸不退,甚者可达数月。可以庆幸的是,这种因母乳喂养引起的黄疸一般仅为轻、中度,很少引发核黄疸。为什么喂母乳会造成黄疸呢?现代医学认为有两种原因:
(1)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致使未结合的胆红素在肠道内的回吸收增加。
(2)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较牛奶中多且活性强,使肠道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引起黄疸。
见到这种黄疸,你可停喂母乳48小时,观察孩子皮肤黄染程度。如果减轻,你可以继续喂母乳,因为再次黄疸比以前轻。还可将母乳吸出来后,在装有56℃水的容器中加热15分钟——当酶被破坏后,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减少,必然可减轻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孩子一般情况好,肝功能正常,不影响生长发育,不用停喂母乳。要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远远高于皮肤黄疸这一缺点。有的保健医生或临床医生一见到孩子有黄疸就让停喂母乳,这是不对的;还有的医生上来就让母亲停喂母乳3~5天,这样做不利于保持母乳量,也是不合适的。
极少数母乳性黄疸的孩子属于重度,这时应停喂母乳改用配方奶并及时用药物和蓝光治疗。
好网提醒:
还有一种黄疸叫病理性黄疸:往往出生24小时之内黄疸很早就已经显现;黄染程度重,不仅是皮肤黄,白眼珠黄,就连尿和眼泪都是黄的;化验血胆红素>12毫克/分升;黄疸时间长,可达2~3周;黄疸消退后又复现等都提醒我们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当胆红素>20毫克/分升时往往又会导致核黄疸——胆红素脑病。该病引起的脑损害是不可逆的,即便侥幸活下来也会留有后遗症,主要是智力落后、运动障碍。
如果在2周后仍比较重,最好到医院检查,以确诊黄疸的病因。
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除了黄疸以外,其他各方面都正常,孩子的精神状态很好,则多为母乳性黄疸,不必过分担心。母乳性黄疸消退时间约一个月左右。如果黄疸严重,就需要采取人工照射蓝光等方法进行治疗。
黄疸不重的新生儿,多晒太阳,也能起到退黄的效果。但要注意几点:要在阳光充足时隔着玻璃窗给宝宝照射,可以充分暴露身体皮肤,接受更多阳光照射,注意不要着凉;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照射时间以上下午各半小时为宜,注意变换体位,以免晒伤。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新生儿黄疸吃中药还是西药?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的一种,大多数的时候新生儿的黄疸是生理性的,不需要特别治疗,但是也有的时候孩子的黄疸是病理性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学习新生儿黄疸怎么治疗了。既然是治疗,那么用药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些药物可以治疗新生儿的黄疸。
新生儿黄疸吃中药还是西药 ?
一、西药
1、葡萄糖及硷性溶液 葡萄糖可供给患儿热量,营养心、肝、脑等重要器官,减少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时,血脑屏障开放,可使胆红素进入脑组织的量增加,尚应及时输给硷性溶液纠正酸中毒,预防胆红素脑病。碳酸氢钠剂量(mEq)=硷剩余×体重(kg)×0.3。
2、血浆或白蛋白 供给与胆红素联结的白蛋白,可使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减少,预防胆红素脑病。血浆25ml/次静脉注射(100ml血浆含白蛋白3g,1g白蛋白可联结非结合胆红素8.5mg)或白蛋白lg/kg加25%葡萄糖10~20ml静脉滴注,每天1~2次。
3、酶诱导剂 能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苯巴比妥尚能增加Y蛋白,促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苯巴比妥每日5~8mg/kg,尼可杀米每日100mg/kg,皆分3次口服。因需用药2~3天才出现疗效,故要及早用药。两药同用可提高疗效。
4、肾上腺皮质激素 能阻止抗原与抗体反应,减少溶血;并有促进肝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胆红素的结合能力。强的松每日1~2mg/kg分三次口服,或氢化考地松每日6~8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1~2mg加10%葡萄糖100~150ml静脉滴注。疑有感染者在有效抗感染药物控制下慎用。
二、中药
1、消黄利冲剂 茵陈9g,桅子3g,大黄3g,茅根10g,金钱草6g,茯苓6g。
2、茵陈蒿汤 茵陈1.5g,栀子9g,制大黄3g,甘草1.5g。
3、三黄汤 黄芩4.5g,黄连1.5g,制大黄3g。
药物种类挺多,家长根据自己家孩子的实际需求来选择,西药见效快,副作用较大,中药副作用小,但是见效慢。虽然黄疸的成因比较复杂,有生理和病理之分,但是其核心是一样的,都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胆红素积聚过量会引发个严重的症状,所以一旦小孩有黄疸症状,就一定要检查,不能掉以轻心。
喂新生儿母乳反而能成为补充营养价值的营养品
有六成新生儿有黄疸,新手爸妈应注意。
当父母们怀着喜悦的心情看心爱的宝宝时,可能会发现宝宝在2~3天时皮肤开始变黄,最明显的部位是眼白、手掌心和脚底板,这无疑会引起父母的极大担忧。其实在一般情况下,这种现象属于生理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失。父母不必担心。
这种黄色来自于血液中过剩的胆红素。胆红素是红细胞正常分裂后的产物,通常由肝脏处理后再经肾脏排除。由于刚出生的宝宝肝功能不成熟,肝脏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大量的胆红素,便会出现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出现在出生后的2~3天,到了7~10天后逐渐消失。
如果是早产儿,由于肝功能更不成熟,所以可能延续到14天之后才能消失。此外,男婴和低体重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新生儿黄疸,或者妈妈有肥胖症以及由催生产下的宝宝,都可出现。出现这种状况时,医生通常会将宝宝留下观察几天,,待血液测试黄疸指数正常后,就可出院。
新生儿降生后2到5天,会出现黄疸的体征,黄疸又称血胆红素过多症。症状有皮肤呈黄色(是由过量的胆红素引发的,胆红素是一种血细胞分解的产物),经常初见于面部,眼白也呈黄色。皮肤的黄色散布到身体其他部位,甚至是指甲床也会出现黄色;轻捏手指甲并放松,以便检验有否黄色的脱色。一般医生会化验宝宝的血液来测定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的高低。另外,有一种“色配LTC胆红素检验法”,准确率达到95%,用一种手握的装置来测定婴儿皮肤的黄色的色调,几分钟之内就可得到结果。
轻的黄疸并不严重,请遵医嘱。可以用胆红素光线,也叫做光线疗法进行诊治。这种紫外线可分解胆红素,使之能够从新生儿血液中排出。如果宝宝喂得很好,也可改善此病症,因为胆红素可以从他的粪便中排出。
如果宝宝出现黄疸的情况比较严重,或者吃奶也吃得不好,就要及时看医生了。
1.生理性黄疸,人体内一种叫胆红素的物质增高所引起的皮肤、眼睛巩膜的黄染。胎儿在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因此红细胞生成过多,另外,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所以,新生儿易出现胆红素的过剩。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4~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
2.粟粒疹,是一种汗腺导管阻塞和汗液滞留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通常发生于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表皮角质层肿胀,堵塞了汗腺导管,汗液不能分泌到皮肤表面,而潴留在皮肤组织内,引起刺痛和剧烈的瘙痒。
3.先天性脑积水,脑脊液循环与分泌吸收障碍,过多的脑脊液积于脑室内,或在颅内蛛网膜下腔积存,称为脑积水。多有颅内压增高。先天性脑积水也叫婴儿脑积水,多发生在2岁以内的婴儿。临床上常见症状为因颅内压增高引起头颅进行性地异常增大,与周身发育不成比例。
4.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以婴儿最常见。本病主要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孩子在发生佝偻病后,早期表现为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惊,由于头部的多汗而使头部发痒,孩子常摇头而导致头枕部秃发。6个月以下的孩子,用手指轻压其枕骨或顶骨,犹如乒乓球,有弹性感;8~9个月的孩子头颅呈方形,前囟门也偏大,至18个月前囟门尚不能闭合。
5.小儿颈项强直,即将头向前屈曲时下颌不能触及前胸,或者能触及前胸而两下肢由伸直位置变为屈曲。
6.脑炎、脑膜炎,是小儿时期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炎症性疾病。症状有发热、头痛、呕吐、嗜睡、精神委靡甚至抽搐,患儿年龄越大,上述症状越明显;婴儿所表现出的症状则不明显,有时仅有发热、抽搐或伴有呕吐,热度高时烦躁不安。
7.疳积,是长期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患。中医认为,主要病因是饮食不当损伤脾胃,或疾病日久脾胃虚弱。常见形体消瘦,精神不振,皮下脂肪减少,肌肉松弛,肤色淡白无光泽等症状;重症可出现夜盲症、浮肿、皮肤紫斑等维生素缺乏症,甚者生长发育、智力等均受影响。
8.胃柿石症,人在空腹时一次性大量食入柿子后,由于柿子中的鞣质与胃酸作用,形成了不溶于水、不能够被消化的块状物。既不能被消化,又不能被排人肠中,长期停留于胃中,刺激胃黏膜,引起炎症、糜烂、溃疡,并引起胃功能紊乱,这种病症,就叫做胃柿石症。
9.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由感染引起自体免疫反应所致。病因主要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还可见于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疟原虫和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感染)。常表现为水肿、血压升高等症状。
10.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广泛的小血管炎,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脆性增加,伴渗出性出血、水肿。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紫癜、黏膜出血,也可伴有皮疹、关节痛、腹痛及肾损害。
11.中毒性痢疾,2~7岁的幼童患中毒性痢疾后,来势迅猛凶险。若处理不当,可能留下失语、瘫痪、智力缺陷、癫痫、失明等后遗症。此病预防的关键是把住“病从口入”关,关心孩子的吃喝卫生,教育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才能防患于未然。
12.五迟五软,中医文献将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统称为五迟;将头颈软、口软、手软、脚软、肌肉软统称为五软。皆因先天胎禀不足或后天养护失宜,致使肝肾亏损,气血虚衰而为病。
13.马牙,婴儿在未出牙以前,牙龈上出现米粒大小乳白色或乳黄色的小硬块,叫马牙。婴儿马牙一般没有症状,绝大多数能被吸收而不需要治疗。但如果硬块较大时,会伴有齿龈胀痒、疼痛,孩子会出现摇头、烦躁,咬奶头或拒食、啼哭等现象。
(1)白萝卜13克,花生叶2克。加水适量,文火煎浓汁,服之。每日服用l~2次。
(2)枸杞子2克,枇杷叶1克。加水适量,文火煎浓汁,服之。每日服用2次。
(3)苡仁3克,山楂2克。加水适量,文火煎浓汁,服之。每日服用l~2次。
(4)玉米叶、冬瓜皮各3克。加水适量,文火煎浓汁,服之。每日服用2~8次。
(5)鲜马齿苋10克,冰糖2克。加水适量,文火煎浓汁,喂服。每日服用l~2次。
(6)鲜藕15克,赤小豆3克。加水适量,文火煎浓汁,喂服。每日服用2次。
(7)桑叶、竹叶各2克。加水适量,文火煎浓汁,喂服。每日服用2次。
(8)黄瓜15克。加水适量,文火煎浓汁,喂服。每日服用l~3次。
(9)鲜芦根6克,南瓜皮2克。加水适量,文火煎浓汁,喂服。每日服用2次。
(10)绿豆芽15克,大麦芽2克。加水适量,文火煎浓汁,喂服。每日服用1~2次。
(11)乳小麦6克,荷花3克。加水适量,文火煎浓汁,喂服。每日服用l~2次。
(12)黑豆3克,鲜车前草6克。加水适量,文火煎浓汁,喂服。每日服用2次。
(13)绿豆5克,蝉蜕0.5克。加水适量,文火煎浓汁,喂服。每日服用1~2次。
小心病理性原因 新生儿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排除各种致病因素的存在,无临床症状,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在一定范围内(<204umol/L),面部及躯干皮肤出现黄疸。但随着日龄的增加,皮肤黄疸在出生后7—10天逐渐消退,称为生理性黄疸。在临床上有些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持续不退,1周后逐渐加重,2—3周达到高峰,可持续数周到数月,但婴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身长正常增长。黄疸程度以轻度(血清胆红素<205umol/L)至中度(205—342umol/L)为主,重度(≥342umol/L)较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肝脏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一),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值正常,停喂母乳48~72小时黄疸即明显减轻,再吃母乳黄疸有反复,但不会达到原来的程度,临床上称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近年有人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的肝一肠循环增加有关。
母乳性黄疸确诊后无需特殊治疗(轻中度者),有人认为适当增加哺乳次数,每次量不宜多,密切观察胆红素升高情况。当胆红素升至216—273umol/L时,暂停母乳喂养48小时,改为配方奶。停母乳后使胆红素水平降至安全范围,可恢复喂母乳,此时胆红素浓度可轻度升高,而后逐渐下降。停母乳期间要定时将母亲乳房内的乳汁吸出,以维持母乳分泌。
对于重度母乳性黄疸的婴儿,建议停母乳改喂配方奶并进行蓝光治疗,同时可以服中药退黄汤,或住院对症治疗。
溢乳即漾奶,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就好像宝宝吃多了,有时顺着嘴角往出流奶,有时一打嗝就吐奶,但仔细观察宝宝精神良好,吐奶时无痛苦表现,这种情况一般都属生理性的。这与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及解剖特点有关。
正常成人的胃都是斜立着的,并且贲门的肌肉与幽门一样发达。而新生儿的胃容积小,胃呈水平位,幽门(下口)肌肉发达,关闭紧,贲门(上口)肌肉不发达,关闭松,这样,当新生儿吃得过饱或吞咽的空气较时就容易发生溢乳,它对新生儿的成长无影响。只要每次喂完奶后,竖抱起新生儿轻拍后背,把咽下的空气排出来,睡觉时尽量采取头稍高右侧卧位,就会克服溢乳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侧卧位,可预防奶汁误吸入呼吸道并由此引起的窒息。
为了防止宝宝头脸睡歪,应采取这次奶后右侧卧位,下次奶后左侧卧位,这样要比仰卧位好,可避免误吸奶汁到呼吸道的危险发生。一旦发生呛奶,立即采取头俯侧身位,并轻拍背,将吸入的奶汁拍出。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皮肤、黏膜、眼睛白眼球发黄,4—5天黄疸最重,可能会涉及到躯干和四肢近端,7—10天逐渐消退。除了黄疸以外,孩子没有其他异常,精神好、吃奶香,大便也没什么异常,这就是生理性黄疸。据统计,足月儿中有70%—80%的婴儿都会出现此现象。黄疸持续时间可达2—3周,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无任何不良影响,不必特殊治疗。
新生儿发生黄疸的原因与以下生理特点有关:(1)新生儿红细胞多,破坏后产生的胆红素多;(2)肝脏功能尚不完善,参加胆红素代谢的肝脏酶的量和活性均较差,胆红素到肝脏后变成结合胆红素并排除的过程受影响;(3)胆道排除胆红素的功能尚未完善;(4)胎便黏稠,从大便排除胆红素的过程受影响。上述原因促使胆红素在体内堆积,7天后各项功能逐步完善,新生儿黄疸也随之减轻并消退。
如何判断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1)黄疸出现的时间:病理性黄疸一般出现较早,在出生后12—24小时就会出现;(2)黄疸程度的轻重:病理性黄疸一般都较重,呈金黄色,四肢、皮肤甚至手心、脚心都是黄的,尿也很黄,往往染黄尿布;(3)消退的时间:生理性黄疸一般不超过2周,如超过2周,或消退后又再次出现黄疸,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 (4)婴儿的精神状态:生理性黄疸者精神佳,吃奶香,吸吮有力,哭声响亮,而病理性黄疸者表现为精神欠佳,吃奶不香,吸吮时口黏,甚至抽风。
因此,一旦发现新生儿黄疸出现得早,黄染严重程度发展得快,皮肤黄染范围大,如扩展到四肢,甚至手心脚心,就意味着病情严重,如果延误治疗就会发生核黄疸,造成脑神经系统不可逆转的损害,必须及早到有良好治疗条件的儿科去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必要的换血治疗。
新生儿核黄疸又称胆红素脑病。由于新生儿血循环中间接胆红素过高,造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导致脑神经细胞中毒,并且出现核黄染而得名。早产儿多见。化验血中胆红素高于12毫克% (204umol/L),而且黄疸出现早,可在出生后24小时内 出现,程度重,发展快,不仅面黄、白眼球黄,可能手心足心都出现黄染,并伴有婴儿精神差、嗜睡、不吃奶,甚至有高热、惊厥、尖叫等。核黄疸一旦发生,病死率很高,即使存活也会留有后遗症,如智力落后、手足抽搐、视听障碍、头抬不起来、流口水等等。针对此病,重要的是预防为主。对黄疸出现早的、胆红素高的应积极治疗,疑有溶血病的作好换血准备,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病理性黄疸引发3大疾病
1.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主要表现就是新生儿出现黄疽.在我国以A、B、。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症最为常见,通常母亲为。型,孩子为A型或者B型.RT溶血症较为少见,多数母亲为RT阴性,孩子为RT阳性.通常,ABO溶血症大多发生在第一胎,RT溶血症多发生在第二胎以后.
新生儿溶血症的主要症状就是黄疽,除黄疽外还可能有贫血和肝脾肿大等表现.RT溶血症一般部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疽,并且逐渐加重,而A酬血症的症状较RT溶血症要轻.新生儿溶血症最可怕的情况是,如果黄疽进行性加重可能引起胆釘素脑病,不及时进行治疗,会使患)k,llS.快死亡.即或牛存,也常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2.新生儿胆道闭锁
新生儿胆道闭锁,是由于在母体内感染病毒,出生后导致胆管纤维化而膨成的闭锁.新生儿胆管闭锁一般在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黄疽,并且逐渐加重,同时肝脏也会增大.妈咪常常会发现一个重要现象,那就是宝贝的大便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浅,即由浅黄色逐渐变成白色.
如果宝贝被确诊为新生儿胆道闭锁,一定要在出生后2个月内进行于术.如果不及时于术,3个月后病情逐渐发展,会导致肝硬化.
3.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肝炎大多是由于在母体内感染病毒所导致.一般在出生后1一3周逐渐出现黄疽,而且持续加重.也有的患儿是在生理性黄疽消退以后又再度出现黄疽.同时伴有不爱吃奶、呕吐和体重不增加等表现.大便颜色在出生时汇常,以后逐渐变为淡黄色或者灰白色,尿的颜色深黄.如果宝贝被确诊为新生儿肝炎,经过保肝等治疗后会很快就好转,一般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怎样区别宝贝属于哪种黄疸
1.生理性黄疸
一般情况下,大约有50%一60%的足月新生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在出生后2—3大就会出现生理性黄疽.这种黄疽在4—5大达到高峰,一般表现比较轻微,仅有皮肤和巩膜(白眼球部分)轻微发黄.宝贝的全身状态通常较好,每天照样能吃能喝,精神活泼,2周左右黄疽就会㈠行消退.当然,早产儿黄疽持续时间可能会稍微长一些,但一般也不会超过3—4周.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疽是由于某种疾病而引发的黄疽,主要特点是黄疽出现得比较早,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就会出现,而且黄疽的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或黄疽消退后又复现.引发病理性黄疽的疾病较多,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以及一些遗传性疾病.
3.母乳性黄疸
大约有1%母乳喂养的宝贝可能发生母乳性黄疽.母乳性黄疽是由于母乳中一种酶的活性过高,使胆釘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一般是在出生后3大左右出现,开始常常勺生理性黄疽重舟在一起,但在2周左右生理性黄疽应该消退时,黄疽却持续不退或又缓慢地加重.如果宝贝生理性黄疽持续不退,但全身状态仍然很好,一般考虑是母乳性黄疽.停止母乳喂养3大,如果黄疽减轻就可以确定是母乳性黄疽.
母乳性黄疽如果较轻,可以继续吃母乳;如果较重,暂停几天母乳,待黄疽减轻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新手爸妈看过来,宝宝便便颜色可得要瞧仔细,以利争取更多黄金治疗期!
《延禧攻略》作为宫斗剧的一股清流,一播出就广受好评。一看到女主手撕白莲花,帝后CP发糖,简直爽得停不下来。不过,毕竟咱是当妈的人,关注点和平常人还是不太一样的。这不,看到刚出生的五阿哥险些被活埋,小康君的心直接揪了起来!
话说刚出生的五阿哥浑身发黄,甚至连眼睛都是金黄色的!按照当时的说法,这可是不祥之兆,直接就要当成异类金瞳活埋!幸好请了神医诊断,判断为病理性黄疸才救下一命!
不过,虽然神医准确判断“怪病”为病理性黄疸,但解释的病因却不准确。比如神医说的孕期服用过多甜糕会引起婴儿黄疸,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病理性黄疸与母子血型不合、感染、早产、肝脏等问题相关,和服用甜食并没有关系。
看到这我们会说以前的人真愚昧无知,因为无知,差点毁掉活生生的生命。其实,现代照样存在愚昧无知的人。
泥土泡水喝防“水土不服”?
(图文无关)
今年4月份,家住山东德州的两位老人,带着4岁的小孙女来到武汉女婿家小住。为了防止孙女“水土不服”,两位老人特地从山东携带一包泥土,天天用它泡水给小孙女喝。(新闻来源:澎湃新闻)
“水土不服”与饮食卫生、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相关。若发生水土不服,完全可以让医生想办法对症下药,为什么要喝无安全保障的泥土水呢?万幸的是,此宝宝较为幸运,没出现什么意外。但下面这个宝宝,就没那么幸运了!
用蚯蚓和泥土治疗烫伤?
(图片来源:见水印)
今年3月份,杭州一个18个月的宝宝打翻茶几上的水杯,胸前和脖子被烫得通红。爷爷奶奶用“土”方法泥土和蚯蚓敷于患处,结果烫伤处红肿的更厉害了,最后判定为二度烫伤。
原标题:有关新生儿黄疸的这几个误区你一定要知道,不要再被坑了
菌嫂最近在追一部叫做《延禧攻略》的紫禁城升职记,我闲着没事儿,也瞅了一眼,这一瞅就瞅出了事儿。
剧里正好演一个妃子生了个阿哥,谁知道孩子生下来是个金瞳,立刻就有人跳出来说这是妖怪,要活埋了!
更奇葩的是太医竟然说从未见过此病,无法医治,我真是差点给这太医跪了,堂堂大清国的太医,竟然连黄疸都没见过,春秋战国的医书上早就说了好吧!
看来这太医要么是凭关系混进来的,要么是编剧大大为了剧情需要,愣是把大清朝的医疗水平往前硬生生掰了两千年。
新生儿黄疸是很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
生理性黄疸会自愈▌怎样判断是生理性黄疸?★ 足月儿出生2-3天后出现,最迟2周消退;早产儿出生后3-5天出现,3-4周消退。
★ 宝宝的体温正常,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生理性黄疸怎么治?对付生理性黄疸,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宝宝多喂奶,让宝宝多排便,白天1.5~2小时喂一次,晚上4~5小时喂一次,一天次数至少要达到10~12次。
生理性黄疸基本上对宝宝的健康不会有啥大的影响,因此不必过于担心。
Tip:新生儿黄疸是因为体内胆红素升高导致,而胆红素主要是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有的妈妈因为奶水少,会用水和葡萄糖水来喂宝宝,但这仅仅是增加了排尿次数,并不增加排大便次数。而且新生儿多喝水和葡萄糖水会胀肚子,让吃奶量减少,反而不利于黄疸消退。
病理性黄疸要注意▌怎么判断是病理性黄疸?★产后24小时内就会出现
★持续的时间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黄疸消退后又反复出现
剧里的五阿哥在刚出生没多久眼睛就黄了,属于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怎么治?对这种黄疸,你们能做的,就是及时发现这种不好的苗头,然后果断交给像菌菌这样的医生。
《延禧攻略》中是江湖郎中开了一副退黄的方子,咱2018年的医院使用的都是蓝光照射,或者白蛋白,不过特别严重的话需要换血治疗。
▌为什么会出现病理性黄疸?剧中说五阿哥之所以会得病理性黄疸,是他母亲怀孕时吃了太多的甜食。
其实这跟甜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间接关系的话有那么一点,就是孕期吃甜食太多,可能会得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发生严重黄疸的风险就会增加。
但这个病真正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生成过多、胆管阻塞等。
关于新生儿黄疸还有几个误区,菌菌必须来给大家辟个谣:
● 辟谣1:晒太阳不能退黄太阳光直接照射退黄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一方面日光中蓝色波长光量有限,另一方面需要让宝宝大面积裸露皮肤晒太阳才能有那么一丢丢的效果,结果,可能黄疸没退,宝宝反而被晒伤或者冻感冒了。
十月菌提醒:美国儿科学会建议,6个月内婴儿应避免太阳直射,6个月以后也避免在紫外线高峰时期(早10点至午后4点)带孩子外出。
● 辟谣2:茵栀黄不好使国家药监局2016年曾发公告禁止婴幼儿使用茵栀黄注射液!
此外其他的茵栀黄颗粒,茵栀黄口服液,也不建议给新生儿服用。
因为茵栀黄属于草药提取物,可能会影响新生儿的消化道功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能加重新生儿黄疸。
● 辟谣3:黄疸不是胎毒我在朋友圈经常看见有人说黄疸是胎毒,要吃什么鹅蛋、绿豆汤、艾叶水的来去胎毒。
这个我辟谣过好多次,今天再老生常谈一次:根本就没有胎毒这个说法!
● 辟谣4:新生儿黄疸不会变金瞳瞳孔是虹膜中间的小圆孔,方便光线通过。
不管是黄种人、白种人还是黑人的瞳孔都是黑色的,虹膜会由于人种不同而颜色各异,最外圈的巩膜在正常时都是白色的。
巩膜与胆红素亲和力较强,新生儿黄疸最先黄的地方就是巩膜,而不是《延禧攻略》中里的瞳孔金色。
对于每个怀孕期间的准妈妈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出生以后可以健康漂亮,而且白白嫩嫩的,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一般小宝宝生下来以后,皮肤都是皱皱巴巴的,而且几天之后,有一些小宝宝脸上都会有黄疸的情况,要知道,这可能与孕妈妈身体内的湿热有很大的关系,孕妈妈孕期体内湿热过大,就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生以后黄疸。一直都有运气的准妈妈来说,一定要注意孕期饮食习惯,对于那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一定要尽量避免。
孕期,孕妈若常吃这“1碗1个”,或许有助去除胎毒,预防宝宝黄疸
1碗:每天吃碗银耳莲子羹
银耳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非常熟悉的一种食物,而且它其中含有大量的天然胶,对于孕期的准妈妈来说,可以起到有效减少脸部黄褐斑的出现,而且还可以有效预防妊娠纹的发生,所以在孕期饮食中,如果每天吃上一颗银耳,还能有效起到去胎毒的功效,预防宝宝出生以后生理性的黄疸出现,增加孕妈妈的抵抗力,预防宝宝出生于后黄疸的出现。所以对于孕期的准妈妈来说,可以在孕期喝上一碗银耳莲子羹,不仅可以帮助胎宝宝大脑发育,促进宝宝骨骼成长,去胎毒,让宝宝出生以后,皮肤白嫩光滑。
1个:每天吃1个鹅蛋
鹅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是非常普通的一种食物,而且恶战当中大部分都是由蛋黄组成,要知道,它里面含有大量的磷脂成分,如果孕期准妈妈适当食用的话,可以起到有效去除胎毒的功效,而且还能够帮助孕期营养的消化和吸收,尤其是它里面的一些营养成分,对于胎宝宝的大脑神经发育有很好的效果,有初宝宝出生以后更加聪明,但是即便如此,孕期孕妈妈也要注意摄入量,一般3-5天吃上一个就好了。
今天下班就和大家分享这2种去除太多的小方法,如果你还知道哪些孕期孕妈妈使用有利于去除体内胎毒的食物,不妨在下方评论去留言,让更多人受益,如果喜欢小编的这篇文章,可以点赞转载,也可以关注小编,小编会不断的更新,最后感谢您的阅读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