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小小的饼干,竟能引发孩子一连串的高热。近日,一名一岁八个月大的孩子,高热不退,咳嗽不止,起初孩子的父母以为只是单纯的感冒发烧。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导致孩子高热的元凶,竟是孩子无意中呛入气管的饼干。
妇儿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总宋慧芸提醒,五岁以下儿童容易将异物呛入呼吸道,父母要尤为留心。
孩子呛入异物,引发高热不退
9月6日,一名一岁八个月大的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玩耍,孩子一边玩一边吃饼干,不小心将一块饼干呛入气管。“当时孩子就咳了两声,再没有其他异常。”孩子的父母表示,由于孩子咳嗽不明显,并没有留心。回家后,孩子咳嗽加重,父母误以为孩子患了感冒,给孩子服用感冒药却一直不见好。
孩子咳嗽越来越重,9月8日,孩子开始发烧,而且温度越来越高,9日晚,孩子出现憋气现象,父母赶紧将孩子送往医院救治。通过胸部CT图片发现,孩子左侧的胸部支气管竟全部被堵。经过手术后,如今孩子的情况已经基本稳定。
呼吸道异物病例几乎天天有
宋慧芸告诉记者,这位患儿呛入异物后的表现比较特别,“一般人在呼吸道进入异物时,都会伴随剧烈咳嗽、呼吸道痉挛等现象,由于异物导致呼吸道不畅缺氧,面部会呈现青紫色,但是这位患儿情况并不明显,所以父母难以发现。”据了解,在记者采访期间,短短一上午时间,妇儿医院耳鼻喉科就有三名因呛入异物前来就诊的患儿。医生表示,进入九月以来,这种病例几乎天天有。
五岁以下儿童是呼吸道异物呛入的高发年龄段,如何才能预防孩子呼吸道呛入异物呢?
宋慧芸给广大家长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一定要看管好孩子,不要将容易吞食的异物放到孩子能触及到的地方,小物件以及尖锐的东西要远离孩子。
其次,在孩子进食时,不要逗孩子哭笑。
最后,在孩子玩耍,跑闹过程中,容易摔倒,一定要留心孩子是否呛入异物。
“接吻病”让3岁孩子高烧不退住院十天
一个爱之吻传递270种细菌
近日,一则热帖让武汉妈妈坐不住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可能因善意的亲吻高烧不退,不得不住院治疗。医生说,孩子得的是“亲嘴病”。
发帖妈妈称,女儿突然莫名高烧三天,吃药打针都不管用,抽血检查发现是EB病毒感染,俗称“接吻病”。这名妈妈回忆,家人没有亲宝宝嘴巴的习惯,“不过幼儿园老师都很喜欢她,每次她一去,都抱着她‘啪啪啪’亲三口”。
武汉市第三医院儿科主任陈海燕昨天说,这病全称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孩子中并不少见,科里每个月可以遇到五六例。近日一名3岁小男孩刚出院,长 得虎头虎脑,全家人没事就喜欢“吧唧”一下。孩子同样因高烧不退就诊,起初考虑为病毒感染,但仔细体检发现他的咽喉部明显红肿,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再结 合抽血检查,诊断为亲吻病,住院十天才痊愈。
不良喂养习惯也会导致该病。4岁的秋秋高烧五天,查出是亲吻病,但家人很少亲她嘴巴。陈海燕追问发现,奶奶平时喂饭,自己要先尝尝,再把食物吹冷后才喂给孩子。医生说,这同样会把口腔里的细菌、病毒传给孩子。
生活中,感冒细菌、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活动期,急性口腔内炎症和溃疡等,都可能通过亲吻等亲密接触传染给孩子。
武大口腔医院牙周科主任医师李成章介绍,口腔里有几百种细菌,其中约5%可能会危害健康,亲吻可传染超过270种细菌。亲吻双方若一方生病,另一方抵抗力较弱,疾病就会传染、发生。
淋巴组织杀手 高烧不退的腺病毒
病毒由核酸分子(DNA或RNA)和蛋白质构成,型态不像细胞,而是经由一个外壳来包覆住一段DNA或RNA的生命体,且必须寄生在活体内才得以继续生存;而常见的DNA病毒有乙型肝炎病毒、玫瑰疹病毒及本章主角“腺病毒”。马偕纪念医院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张龙表示,在公元1953年,国外医师发现可从淋巴组织的腺样体之中,培养出腺病毒,才会如此命名,一直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50种以上型别的腺病毒,且未来可能还会继续发现更多腺病毒种类。
高危险群与好发季节
张龙医师表示,容易受腺病毒感染的族群为6个月大到5岁以前的宝宝,由于在未满6个月之前,宝宝的身体里会保有来自母亲的抗体,一旦出生半年后,这些抗体会慢慢消失,才容易感染病菌。腺病毒的好发季节为春季和初夏,台湾位处于亚热带地区,有时冬季气温仍偏高,所以一年四季皆有可能会有腺病毒的流行。
临床症状
腺病毒至今已出现将近60种型别,每一种型别会引起不太一样的症状,包括发烧、咽喉炎、结膜炎、肺炎、咳嗽、肠胃炎等,但通常会将高烧、咳嗽、流鼻水、扁桃腺发炎及咽喉结膜热症(PCF,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归纳为典型症状。
张龙医师说明:“腺病毒喜欢寄生在淋巴组织,尤其是鼻腔后方的腺样体,一旦受到感染,患者的淋巴结及扁桃腺会出现红肿,影响呼吸道通畅,半夜可能会严重鼻塞及咳嗽,甚至引起肺炎、中耳炎等续发性感染。此外,腺病毒也可能感染眼结膜,造成红眼症,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出血性膀胱炎,虽然会伴随血尿,不过通常一天左右就会恢复。”
治疗方式
相较于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疗,腺病毒并无特效药可医治,还好腺病毒致死率极低,只要排除罹患其他严重疾病(例如肠病毒、流感、泌尿道感染等)的可能性,就可以采取支持性疗法,待病情自行康复即可。
罹患腺病毒的宝宝,大概会发烧3~7天,这段时间虽然精神较差,但只要多休息、多喝水,等退烧之后,通常都会恢复活力,如果发烧情形太严重,医师就会给予退烧药。张龙医师提醒,若宝宝的体温稍高,却还是活蹦乱跳,其实不需一直使用退烧药或肛门塞剂,否则担心药物可能会身体带来太大负担。
此外,在宝宝生病这段期间,父母须注意是否出现中耳炎、肺炎、脱水等症状,尤其喉部淋巴结红肿将使痰增多,痰变多时也容易造成细菌感染耳咽管,所以中耳炎是较常出现的并发症;若不慎引起这些并发症,医师就会给予宝宝抗生素治疗。
腺病毒仍无相关疫苗
由于腺病毒型别繁多,且有反复感染的机会,纵使施打疫苗也无法维持长期太久的抵抗力,加上重症案例不多,比起致死率较高的疾病,研发其疫苗的必要性就显得较低,目前只有专门给予美国新兵的口服疫苗,以避免在训练营中引起集体感染,尚不建议使用于幼童。
日常预防
腺病毒主要经由飞沫与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张龙医师表示,不管宝宝是否罹患腺病毒,只要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就要主动戴上口罩,平常也须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尽量不要和其他孩子共同使用玩具,并避免频繁出入医疗院所;若不慎受到感染,应向幼儿园请假,让宝宝自行在家隔离兼休养。
此外,新闻报导中偶尔会出现“某地区集体暴发‘泳池热’”等字眼,“泳池热”其实就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传染途径则是借由游泳池中的水,使腺病毒进入到眼结膜及咽喉中,不过,只要游泳池的含氯量足够且不超标,就能给予宝宝一个安全的游泳环境。
文/林奕如 采访咨询/马偕纪念医院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张龙 演出/bobo意华江沐宸戴硕颉宇帛纮 照片提供/班尼顿广告风格写真
※原文刊载于2015年2月号《妈妈宝宝杂志》。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妈妈宝宝怀孕生活网】(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妈妈宝宝杂志》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婴幼儿高烧不退 恐是中耳炎惹祸
5岁童高烧不退 竟因感染艾滋病毒
流感并发胸腔化脓 2岁幼儿不断高烧
幼童连续高烧 恐是川崎症
幼儿高烧腹痛 恐细菌性肺炎入侵
小baby高烧起疹似花豹 玫瑰疹来扰人
3岁大的恩智;感冒时一般出现的症状是喉咙疼痛或发热 。 一旦发烧就会烧到39-40度,妈妈整晚都要在一旁喂解热剂。观察孩子小时候因发烧常去急诊室。 辛亏目前为止还没有引发发过热痉挛,就怕以后会因发烧引起抽风。
妈妈们会对孩子的发烧非常敏感,因为认为发烧很危险。当然从某些方面讲,这是有道理的。但是,妈妈所想的“高烧”与医生所想的“高烧”,其程度是有差异的。大部分的孩子发烧时体温是忽高忽低的,如果发烧直接高达40℃以上,或者连续5天一直维持39C—40℃高烧时,就应该去医院就诊。但如果是初期发热症状,只要好好观察孩子的情况就可以。
通常情况下,妈妈们看到孩子发烧38C左右就会觉得病情严重了,便开始紧张,会用解热剂给孩子降温。如果发烧达到39℃以上就认为是高烧,直接去急诊室就诊。但是,孩子发烧是孩子体内在战胜感冒的正常过程,如果一开始就帮孩子降热,反而会对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起负面影响。即使在孩子发烧时去了急诊室,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马上治愈,只能让孩子更加痛苦。
孩子发烧时,为了不引起脱水症,要常给孩子喂水,等待结果。孩子觉得冷、发抖是体内降温的过程,这时绝对不要用凉毛巾擦身,应该适当地加温,以助于充分排热。当孩子发烧严重时,应该给孩子穿上薄且吸汗的衣服,盖上薄被子。
(图片来自网络)
育儿有方法 你问我来答
问题一
我家女宝十一个月了,发高烧四五天了,在家里的诊所治疗,说是病毒感染了,昨天退烧了,退烧以后脸上出了好多小红点点,医生说是热毒,你看是不是?
罗真医生解答:这种情况考虑是典型的幼儿急疹,幼儿急疹大多伴有高热,体温持续3~5天后骤退,热退时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退色,初起于躯干,很快波及全身,皮疹无需特殊处理,一般在2~3天消退,无色素沉着或脱屑。现在宝宝已经基本康复了,注意不要着凉了,正常吃奶,吃好消化的辅食,喂点水,问题不大,不用太担心。
问题二
男宝现在九个半月,断奶一个月了,断奶后就是觉得他晚上睡不好,上半夜睡得香,但到凌晨一两点后就开始哭,喂点奶粉哄睡,过一个小时又哭,反反复复一直到凌晨五六点钟醒来,这是怎么回事?(饮食上他一直不喝奶粉,只有和米粉混合才吃,都是两勺奶粉加五勺米粉,有时吃粥和炖的鸡蛋。)
张艳梅医生解答:晚上饥饿、吃奶粉后消化不良、缺钙等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从家长叙述中基本判断是晚上饥饿导致的。睡前吃不好,睡觉中又饿了,再加上奶量没保证,陆续会出现缺钙,米粉营养有限,一岁以内还是以奶为主食,逐渐增加奶粉量减少米粉比例,鸡蛋放到上午来吃,晚饭提前到5点左右吃一点,睡觉前喝一顿奶,这几天可以加维生素D和迪巧钙吃,吃一个月看看。
问题三
宝宝现在九个月,满月体检时发现宝宝有腹股沟疝气,当时医生说没事,最近他一哭,一边就鼓起来了,很大,看着很吓人,现在需要怎么做?
崔丽霞医生解答:腹股沟疝气一般需要手术治疗,目前都是微创手术,一般2岁左右可以手术,现在也可以做。当地医院应该可以做,这个手术对宝宝一般没什么影响。
花1块钱
就能咨询医生
获得最专业的解答
点击【预约问诊】
还能预约明天的一元问诊名额呦~
一名4岁女孩出现咳嗽、流鼻涕,妈妈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没想到过几天后开始发烧,且四肢出现大片红疹,又红又痒,甚至嘴唇也开始有溃疡结痂,妈妈一看如此情况赶紧抱着孩子送医院…
原以为只是感冒,没想到却是感染单纯性疱疹病毒
前几天一名4岁小女孩因全身出现:“标靶型”红疹。妈妈说女儿出现流鼻涕、轻微咳嗽等感冒症状约两个星期,当时没有发烧,吃一般常用的感冒药后症状缓解。但没多久后,女儿开始有38度左右的发烧,2天后从躯干开始到四肢出现大片红疹,呈深红色,微微隆起,有轻微痒感。后来身上的红疹逐渐形成特殊的大面积红疹,嘴唇也开始出现溃疡结痂,先后带到诊所与其他医院求诊,虽然用药退烧,但皮疹仍持续扩散,因而转诊我院。
由于小女孩的皮疹范围很大且持续扩散,又有伴随口腔黏膜变化,担心是严重药物反应。但在女孩住院期间,询问其用药情况,此次吃的感冒药以前也曾经吃过,但并未像这次出现大片皮疹之状况,所以可排除是严重药物过敏的可能性。
进而帮女孩抽血检查后,发现原来是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多型性红斑,经过治疗后,皮疹逐渐消退,仅剩少部分色素沉积,住院一周后顺利出院。
孩子身上出现大面积红疹,就要小心多型性红斑惹祸
多型性红斑的典型特征是“标靶型”的皮疹,也就是最外层一圈较深红色,接着较内圈有一层淡红色围绕,最内侧则是深红色包围暗紫色或出现水泡的特殊形态,看起来就像射击的箭靶靶心一样,全身都有可能分布。
在疾病初期,由于“标靶状”型态尚未成形,容易跟过敏造成的荨麻疹混淆。但荨麻疹会有强烈的痒感,且单处皮疹不会持续24小时以上,一处皮疹消失后另一处又会出现新的皮疹。多型性红斑大部分则是无症状,可能仅会出现轻微痒感或灼热感,部分病人会伴随黏膜溃疡,包括口腔、眼睛、肛门或生殖器黏膜都有可能发生。如果皮疹或黏膜溃疡的范围较大,病人可能出现全身性症状,例如:发烧、倦怠等。
多型性红斑是一种全身型的免疫反应,可能造成的原因相当多,以感染和药物为主。
1、病毒感染:诱发多型性红斑的感染源大多为单纯性疱疹病毒、常造成久咳不愈的霉菌、水痘病毒、腺病毒以及EB病毒等,大多在病患感染这些病原后1~2星期出现皮疹。
2、药物反应:常见可能导致多型性红斑的药物则包括: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磺胺类药物、部分抗癫痫药物及抗生素。严重药物反应可能进展成相当严重的大范围脱皮及器官衰竭等状况。
大部分多型性红斑的皮疹和溃疡会在3~5天之内陆续出现,接着在2星期内会逐渐消退,通常给予支持性疗法及症状治疗便足够。
入秋后,一种传染性疾病显得异常活跃。这可把宝宝们折磨的不轻,使得儿科门诊又因此进入新一轮的就诊高峰期。到底是什么疾病来势汹汹?而且专在秋季折磨宝宝呢?其实,前段时间就有家长咨询过这种疾病
出来科普的,早晚要还的。今天小康君就给各位粑粑麻麻们说说什么是秋季腹泻,以及秋季腹泻该如何应对和预防。
什么是秋季腹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秋季腹泻高发于9月至次年的1月份,6~24个月的宝宝非常容易中招。不过家长也不要大意,因为5岁以下的宝宝仍会患该病。
宝宝患了秋季腹泻该怎么判断?
宝宝患秋季腹泻后会有发热、先吐后泻的症状,并伴有其他不适的表现。
轻者
宝宝每日排便次数达5~10次,性状成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并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重者
每日排便次数高达20次左右,并出现发热、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食欲不振、严重呕吐(呕吐期间进食液体会比较困难,往往是吐的比喝的水还多)大便呈稀水样(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水便分离,是典型的“蛋花汤”样或清水样便便)的症状。
特别严重者
会出现四肢冰凉、抽搐、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的表现,极少数者会出现肺炎、重度脱水、肝脏和心肌损害的情况。
“
如果对比症状后,家长还不知道如何鉴别,可寻求医生的帮助。方法是:让宝宝把大便直接拉到一次性纸杯或干净的塑料袋里,不超过一小时送到医院化验。
宝宝感染了秋季腹泻怎么办?
(图片来源:孩子王官方)
秋季腹泻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来说5~7天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少数宝宝时间会偏长。
发烧:宝宝伴有发热的症状,家长应进行物理降温(38.5度以下)以及遵医嘱给宝宝服用退烧药(38.5度以上)。3个月以上的宝宝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服用布洛芬。
腹泻:宝宝拉不停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肠道菌群失衡的情况,所以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口服补液盐、益生菌、思密达等药物,帮助病情恢复。
护理方面:宝宝腹泻臀部常常会出现发红破溃的情况,所以家长用温水清洗宝宝臀部后,要用柔软的布或纸拍干臀部,并在空气中暴露一会儿,待臀部彻底干爽后,涂上一些含有氧化锌的护臀霜,比如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进行护理,以减少便尿对宝宝屁屁的刺激。
饮食方面:宜吃软烂好消化的奶、粥或面食,忌吃生冷油腻食物即可。
秋季腹泻最可怕的两件事
第一件就是:传染性极强
秋季腹泻常见于轮状病毒感染,通过粪口传播。这种病毒传染性极强,就连大人都难逃此劫,只不过大人不发病,却会成为传播疾病的载体传染给婴幼儿。如果没有做好隔离措施,就可能会出现“一病倒一片”的现象。所以,秋季腹泻高发期,一定要让宝宝远离人口密集的地方。
第二件可怕的事情就是:脱水
秋季腹泻最可怕的现象是脱水!秋季腹泻非常损伤宝宝的小肠道粘膜,可致小肠粘膜吸收水分明显减少,同时导致乳糖消化障碍,增加肠内渗透压,导致体内大量水分进入肠道,最终导致大量含有电解质的水分快速丢失引起脱水。严重脱水还会造成大脑等器官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除了勤喂水外,家长还可以给宝宝喂点含有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药店就能买到),来预防和治疗宝宝的轻/中度脱水。如果宝宝出现4个小时内没有排尿,甚至出现哭时少泪、口腔干燥、面颊及眼窝凹陷、囟门凹陷、皮肤弹性降低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静脉输液纠正。
怎么预防秋季腹泻?
一、按时接种疫苗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但不会做到100%的预防,只能降低发生感染的几率,以及接种疫苗后不幸感染的话,减轻病症和缩短病程。
二、注意卫生
家长和宝宝都要在饭前便后仔细清洁手部,宝宝的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
三、少去公共场所和共吃食物
秋季腹泻高发时期,应尽量减少带宝宝去人口密集的场所,也不要和宝宝共吃食物。
四、注意隔离
如果身边人感染了秋季腹泻,一定要暂时远离他。若自家宝宝患了秋季腹泻,也要注意隔离,不要让将疾病传染给他人,也为了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五、不要乱用抗生素
秋季腹泻是病毒感染,所以千万不要乱用抗生素。如果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腹泻的话,就会破坏宝宝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损伤肠道屏障,使腹泻加重。
小 康 君 嘚 吧 嘚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了,每次改版小康君的脑瓜疼啊脑瓜疼。因为一想到与各位粑粑麻麻们“走散”,每天9:30让大家学习一个母婴知识的flag(目标)就立不下去了,因为会有大批的真爱粉儿无法给小康君打call,还会少了与小康君battle(较量)的执念粉儿,更别提分享、点赞、送鸡腿这等人生美事儿了!
想到这些吓得小康君的鸡腿都掉了!
所以,没有把爱儿康【设置为星标】或【置顶】的粑粑麻麻们,赶紧跟着下方的操作流程图设置一下吧~这样我们就不会走散了:
不管在门诊或是急诊,常常会遇到着急忙慌的父母抱着发烧的宝宝冲进来,要求医生赶快处理。宝宝生病,除了咳嗽流鼻涕,和成人最大不同的就是发烧。父母亲遇到宝宝发烧,常常会显得手足无措、还没坐在看诊椅就问:“孩子一直发烧,会不会烧坏脑袋?听说有人就是因为小时候发高烧没有及时处理,现在脑筋有点问题,傻傻的。”
接下来就是慌张地诉说什么时候开始烧、做了哪些处理,有些父母还会拿出小纸条,告诉我几点几分烧到多少度。这时我会先告诉父母,发烧是因为身体的免疫力对抗侵犯身体的病菌,而产生的正常发炎反应。
发烧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发烧本身不是一种病,它是很多疾病的共有症状。不管是病毒造成的鼻炎、咽喉炎,或是细菌造成的中耳炎、肺炎、鼻窦炎等疾病都会引起发烧。41℃以下的发烧并不会对脑部或其它器官造成伤害,但是高烧有时会却会出现意识的改变、活力变差甚至昏睡。
只有致病原感染脑部引起脑部病变的疾病,例如脑炎或脑膜炎,才可能造成脑部永久性的伤害。发烧只是生病的症状表现之一,真正影响脑部的是脑部感染引起脑部病变。伤害脑部的并不是发烧。
对儿童来说,39℃以上的高烧很常见,为什么?小儿的新陈代谢比成人高,所以小儿发烧通常比成人患同样疾病的体温高。所以成人39℃以上高烧不多见,对于小儿来说很常见。所以说,体温和病情的严重没有直接关系,发烧40℃不表示比39℃严重。
发烧一定要吃退烧药吗?
一个儿童已经烧到38.5℃,胃口依然很好,活动量也很好、活泼乱跳的,表示发烧对儿童的影响不大,即使体温反复也不一定要吃退烧药。但反过来说,若是儿童烧到38.5℃时显得无精打采,这个时候要给予退烧药。
发烧时可能喉咙不舒服、精神差、胃口不佳,因为怕发烧脱水,要多补充些水分,不用太勉强孩子吃饭。
但是由于儿童抵抗力比成人差,若每次都烧到39℃以上,持续发烧超过三天,可能并发肺炎、中耳炎、鼻窦炎或是脑膜炎细菌感染,所以一定要就诊。
小于3个月大新生儿发烧一定要找医生,因为新生儿抵抗力低下,而且宝宝脑部的屏障系统发育还没有成熟,菌血症里的细菌容易经由血液跑到大脑、造成脑炎或脑膜炎,所以小于3个月大的宝宝发烧一定要要就诊。
发烧本身并不可怕,要好好休息,多喝水。若是宝宝全身颤抖时表示即将要发烧,这时则必须赶紧多加一件衣服。流汗的时候不要穿太多的衣服,衣服湿了马上更换。
当腋温在38.5℃以下时,可以用物理方法退烧,例如洗温水澡或是喝温开水以降低体温。
不可以酒精擦澡,因为酒精快速挥发散热会引起表层血管急速收缩,反而有碍散热。儿童冰枕物理退烧只能加速散热,并不会矫正发炎反应所引起的脑部体温定位点的异常上升,不但让儿童有寒冷的不适感觉,增加能量消耗,造成脑部血管急性收缩脑部受伤,所以也不建议使用。
贴心小提醒:宝宝发烧时,请父母一定要调整好情绪,仔细观察;最重要的是,当宝宝发烧时,适当地给予退烧药。若是退烧后,宝宝精神活力变差,或是连续高烧39℃三天了,请一定要赶紧带宝宝就诊!
宝宝出生后半年,宝宝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大病没有小病不断。这段时间有的宝宝可能会高烧40度,反反复复总不好,全身长满了玫瑰色的红斑,很有可能是玫瑰疹在作怪。这个疾病的名字好听,危害也是很大的。
什么是玫瑰疹呢?
婴儿玫瑰疹又名猝发疹,顾名思义是发生于婴幼儿身上玫瑰色的一种突发性发疹疾病。
宝宝玫瑰疹的症状有哪些
1、高烧38°到40°,持续2到5天
2、最后一次发烧全身出现玫瑰色的红斑,主要集中在脸部、胸口、后背。
3、红疹出来后三到五天开始退烧。疾病也就度过了
婴儿玫瑰疹的发病时间
宝宝发生玫瑰疹的年龄一般是在宝宝6个月到周岁左右属于高发期,大多数宝宝可以通过自身抵抗力平安度过。
如何护理玫瑰疹宝宝?
1、小心并发症
宝宝可能会先拉肚子、不好好吃饭、排尿少、呕吐、精神萎靡等并发症,严重的会抽筋、咬牙等,这时候需要及时就医。
2、测量体温
时刻关注孩子的体温,建议每4个小时测量一次。
3、物理降温
妈妈可以使用退烧贴或者用温水擦拭身体的方法帮助宝宝降低体温。
4、多喝水
病毒性疾病,多喝水有利于病毒排出。高烧也会导致身体脱水,所以一定要及时给孩子补水。
5、侧卧
玫瑰疹会引起呕吐,宝宝休息的时候让宝宝侧躺着,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怎么知道宝宝是否已经康复
最后一次高烧后,宝宝红疹出来了,然后有至少24小时没有在发烧,宝宝精神和食欲恢复正常,说明宝宝康复了。
焦急的阿嬷带着5岁的孙子到急诊室,自诉孙子已经发烧5天了,在外面诊所求诊2次,还是没有退烧,又一直咳嗽,阿嬷心疼极了。卫生福利部基隆医院儿科主任廖裕民医师诊治后发现,该名男童是霉浆菌感染。
焦急的阿嬷带着5岁的孙子到急诊室,自诉孙子已经发烧5天了,在外面诊所求诊2次,还是没有退烧,又一直咳嗽,阿嬷心疼极了。卫生福利部基隆医院儿科主任廖裕民医师诊治后发现,该名男童是霉浆菌感染。
霉浆菌感染 常见学龄前儿童
霉浆菌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体积细小并且能自行繁殖的病原体,可以引起咽炎、支气管炎及肺炎,台湾一年四季都有感染案例。廖裕民解释,霉浆菌感染较常见于学龄前的孩童,借由唾液飞沫及鼻腔分泌物接触传染,尤其在团体中更为容易感染。小病人在感染初期的症状,会有高烧、干咳,甚至有些孩童出现恶心、呕吐,与肠胃发炎的症状极为相似。
若个体免疫力较佳,通常会自行痊愈,所以在早期出现的症状很难诊断正确。通常都是病人吃药后,发现症状并未改善,且持续咳嗽,改至医院照胸部X光及抽血检查后,才发现是霉桨菌感染造成发烧及咳嗽。
与流行感冒肺炎不同 活动力通常无异
廖裕民指出,霉浆菌造成的肺炎,不像流行性感冒或其他细菌引发的肺炎,严重到让人全身瘫软、一点力气都没有。霉浆菌肺炎的病人,其胸部X光显示,肺部发炎得很厉害,但活动力一如平常,反而是因为发烧跟咳嗽引起家长担忧。
多洗手注意卫生 良好作息培养保护力
一般来说,霉浆菌引起的肺炎不会病恹恹的,而且在一定的病程天数后仍会痊愈。但廖裕民呼吁,照顾者及孩童,应勤洗手,注意呼吸道卫生,有咳嗽感冒的症状时,出入公共场所记得戴口罩,保护自己也避免其他人受感染。另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增强自身免疫力,身体不适时多在家休息,也是快速复原的健康守则。
川崎病多侵犯5岁以下的孩童,亚洲邻近国家,如日本、韩国、台湾等,是好发的区域。这个病症会侵犯心脏的冠状动脉,造成心脏血管异常或产生心脏血管瘤,是川崎症严重的副作用,也是造成后天的心脏病最大的原因。
王小妹妹,2岁的可爱小女生,因发连续发烧3~4天了,一烧起来就是烧到39度,带到诊所求诊都没有明显改善,把妈妈跟阿嬷急死了,带到卫生福利部基隆医院儿科就诊,主任医师谢王虎诊断王小妹妹为川崎症,须立即住院治疗。
川崎症主攻小儿心脏 典型7症状
谢王虎主任表示,川崎氏病(Kawasaki disease),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症候群,这个疾病会侵犯黏膜部位,最典型的七种症状分别是:双眼结膜炎、但没有分泌物,口腔黏膜发红及干裂、舌头像一颗发红的草莓,手和脚水肿及发红、全身皮疹,颈部淋巴结肿起,肛门周围、手指脚趾脱皮,以及卡介苗接种的部位红肿。
川崎症 儿科医师公认棘手病症
谢王虎指出,川崎病多侵犯5岁以下的孩童,亚洲邻近国家,如日本、韩国、台湾等,是好发的区域。这个病症会侵犯心脏的冠状动脉,造成心脏血管异常或产生心脏血管瘤,是川崎症严重的副作用,也是造成后天的心脏病最大的原因。
连续高烧,伴有黏膜、皮肤、淋巴症状 快就医
谢王虎提及,门诊中,一年大概有3~5例被诊断出川崎症,他呼吁家长不要过度紧张,若孩子持续发烧、又伴随明显的黏膜皮肤淋巴结症候群症状,医师会立刻进行紧急处理。
谢王虎主任提醒家长,无论是何种病症,应多注意孩子体温或其他方面的变化、适时补充水分及营养、多休息,观察孩子的活动力,依照医师的指示服药,一起帮助孩子度过疾病不舒服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