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食品安全标识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食品安全标识】最新推荐阅读膳食指南知识,近来【食品安全标识】的膳食指南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食品安全标识】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食品安全标识】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食品安全标识】最新推荐阅读膳食指南知识,近来【食品安全标识】的膳食指南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食品安全标识】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食品安全标识】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2013年食品安全事件一览表

        台湾统一牛奶检出含避孕药 广州涉事品牌尚未下架

  费列罗巧克力惊现活蛆吓坏顾客 官方称或保存不当所致

  香飘飘奶茶喝出青蛙 网友称再也不敢喝

  央视曝方便面有"毒" 一包有25种添加剂

  洗脚水做米线 黑作坊做人做事已没有底线

多美滋部分产品受肉毒杆菌污染 已被封存

  央视曝枸杞硫磺熏制 网友:商家如此做法令人不寒而栗

  金九月饼菌落超标 与富蝶轩同登质监局质量黑榜

  京产羊肉片检出猪鸭肉

  百事可乐被指使用致癌色素 配方更改拖延1年

  农夫山泉水中现黑色不明物

  “人造鱼翅”背后的商业伦理拷问

  (编辑:瑞婷)

8个建议助力食品安全

  就世界上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的现状,美国食品安全与营养专家近日提供了以下8个建议:

  1.美国农业局食品安全监控系统的蒂娜·特纳斯认为,应该要用温度计确认食物的温度,像牛肉、猪肉或羊肉的烹调温度至少要145,家禽类要加热到165。

  2.美国巴斯蒂尔大学的埃米·菲莎表示,除了有面筋不耐症或对面筋敏感的人以外,其他人并不会因为不吃面筋而受益。同样,醣类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许多含醣食品中含有必需的营养素,像蔬菜、水果、全麦类等。

  3.有人认为食品掉在地上,于5秒内捡起来的话,还是可以吃的(5秒原则),但其实细菌已附着在食物上了。

  4.有人说生熟食最好分不同砧板处理,但有可能流理台或餐桌早已被曾放在地上的袋子污染了。

  5.有机食物并不一定营养较多,但可确定的是较少农药或添加物。

  6.外出采购时也要注意易腐败食品的保存温度,夏天最好不要让食物放在车内超过1小时,或是在车上安装小冰柜,在没有打开的情况下应该可以保存4小时。

  7.能量饮料通常含有大量咖啡因或是刺激物,但这些饮料并未受到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监控,儿童、孕妇、高血压患者应该避免,而均衡饮食、有规律运动、减缓压力,以及充足的睡眠能够降低对能量饮料的需求。

  8.厨房中洗碗用的海绵通常含有最多细菌,可以将海绵打湿后放在微波炉内加热2分钟,就能杀死细菌并延长海绵的使用时间。

  (编辑:满满)

中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监管执法存“短板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如何保障

  “2011年,侦破食品安全类犯罪案件5200余起,抓获涉案人员7000余人,286人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缓。”这一食品安全整治的“战绩”公布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人们在对“整治风暴”拍手称快的同时,也表达了对食品安全问题多发频发的担忧,对保卫餐桌更加强烈的期待。

  食品安全问题为何多发

  近些年,各种食品安全违法信息不绝于耳。每到此刻,人们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会突然出现这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

  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水平与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也处于从保障食品供应转向保障食品安全的进程中。这个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多发易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产业小、散、乱突出。我国是食品生产消费大国,食品生产经营者有1000多万户。但产业素质总体较低,80%以上是10人以下的作坊式小企业,还有2亿多农产品种植养殖户。如生猪养殖,美国养猪户数为7万,而我国有6700万。生产经营者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不仅自身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较弱,也给监管带来很大困难。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与其他行业相比,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据统计,我国从事农产品生产的3.4亿人中,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者约占40%;食品工业和餐饮行业1600万从业人员中,85%以上是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进城务工人员。从业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加大了违法违规的概率。

  违法犯罪成本过低。“法不足畏”,往往使一些人逐利而往、知法犯法。如对不法企业的经济处罚,2011年以前上限为“货值金额十倍以下”或“十万元以下”罚款。2010年查处一起案件时,违法企业总经理叫嚣:“最多判我三年就出来了。”同年另一起“窝案”中,有超过20%的涉案人员属于再犯。

  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与食品安全严峻形势相比,监管执法存在“短板”。如多头管理体制,容易产生“人人都管事、事事无人管”的监管盲区。监管人手不够,执法装备匮乏,“眼观目测”难以发现安全隐患。安全标准、检验检测、风险监测等技术体系还不完善,很难实现事前防范、科学管理。另外,有的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

  百姓心声

  ●“食”字下面是“良”字,人无良心不为食,食品生产必须是个良心活。

  ●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天良丧尽,国家应该实行严刑峻法,使其倾家荡产,真正让不法分子不敢犯法、犯不起法。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最重要。一旦责任感缺失,你生产的“毒豆芽”害了他人,他推销的“地沟油”也有可能伤到你,就会导致害人害己的“恶性循环”。

  ●只有严格监管好企业的“出口”,老百姓才能放心地“入口”。

  ●监管部门不仅要“主动作为”,更要“科学作为”,改进协调机制,提升技术手段,与时俱进地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食品安全现状到底怎样

  2012年年初,有两组数据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一组是调查数据:有80.4%的人对食品没有“安全感”;一组是检测数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我国食品检测合格率超过90%。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不理解,也心存疑惑: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到底怎么看?事实上,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数据,恰恰反映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总体稳定向好,问题不可忽视。

  近年来,我国为促进食品安全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009年专门颁布《食品安全法》,2010年成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011年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实行产业整顿振兴计划,初步构建了市场准入许可、新品种安全评估、出厂强制检验、日常抽检、风险监测等制度。

  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我国食品总体上是有安全保障的。2011年,农产品和粮食检测合格率近99%,加工类食品为95%。虽然一年查处案件的绝对量确实不小,但与目前全国13亿人日消费40亿斤食品的量相比,应该说属于局部性问题。这些统计数据,客观反映了食品安全现状的“全貌”。

  既然这样,为什么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主观感受与之差距甚远呢?这与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强烈关注有关。食品毕竟不同于一般商品,它是人类健康生存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食品。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自然胜过对一般商品质量的关注。因此,媒体上每曝光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都会引起轩然大波,人们都会感到不安和不满。如果一段时间连续出现几次这样的问题,就会给人们造成“没有食品信得过”的感受。

  另外,正确判断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还可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

  从纵向看,安全问题是食品产业“成长中的烦恼”。改革开放前,食品种类单一、供应短缺,维护其质量安全相对容易。今天,食品种类已有28个大类、525个分类,具体品种不可胜数,消费量更是大大增加。如2011年全国肉类消费量比1980年增长了7倍,鲜奶人均消费量增长近30倍。但是相对于数量的扩张,安全保障未能及时跟上。

  从横向看,任何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都不存在“零风险”。毋庸讳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存在不小差距。不过,发达国家也大都经历了由乱到治的较长过程。但即便如此,今天也不可能完全杜绝此类事件。如2011年,欧美国家就曾出现了“抗生素超标猪肉”、“沙门氏菌鸡蛋”等。可见,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绝不是“个案”,类似问题在其他国家也曾出现。

  总之,对食品安全现状要全面、辩证地分析。既要看到问题不少,也要看到总体稳定可控;既要对问题零容忍,也要对举措有信心。稳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标本兼治、统筹推进。

  深度解读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

  为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有20个部门参加。主要职责是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下设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承担日常工作。

  权威声音

  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于泰山

  张勇(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面对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强烈期待,我们监管责任重于泰山。正因为存在复杂的客观制约因素,食品安全战线更要加倍努力,全员动员、深入一线,及时、坚决、严厉打击违法问题,同时加快构建起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使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100多年来,美国食品安全经历了从乱到治的过程。20世纪初出版的小说《屠场》,曾这样描绘芝加哥肉类食品加工厂的状况:“工厂把发霉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肠;工人们在肉腚上走来走去并随地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掺进绞肉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

  政府监管如何确保到位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问题。虽然问题食品的出现各有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逃过政府监管“跑出来”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才能遏制食品行业中不法分子疯狂逐利的冲动,让群众吃得放心。政府必须承担起这一重要职责,让“监管之手”发挥应有作用。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的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比如,企业生产食品由质监部门管,流通销售由工商部门管,餐饮单位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而农产品、保健品等,则由农业部或其他某一个部门单独管理。

  分段监管是为了形成合力。但在实践中,一些部门相互推诿和扯皮,出现了边界不清、职能交叉和监管盲区并存的问题。

  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务院专门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加强综合协调,同时将工商、质检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基本理顺食品安全监管的条块关系。各地在加强监管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如河北省设置食品安全稽查大队,甘肃省推进“一专三员一岗”制度等。必须进一步完善职权清晰、制度完善、支撑有力、约束有效的监管体系,使监管部门主动监管、能够监管、不敢不管。

  优化监管体制。目前,按照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都在有关部门分工监管基础上,建立了食品安全的议事协调机构,下一步,地、县级也须尽快建立起来,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要逐项划清监管分工和要求,促进各部门、各环节监管措施有效衔接,形成监管合力,堵塞监管漏洞,提高综合监管水平。

  完善法律标准。这两年,国家修订发布了一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新制定国家标准1185项。但法律不够细化,现有标准缺失、过时、交叉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必须加强相关法律立、改、废工作,尽快完成标准清理整合,强化标准公信力,到2015年再出台100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形成严密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标准体系。

  充实监管力量。力量不足是制约监管的直接原因。目前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有10.7万人,如不计农户和小作坊、小摊贩,平均1人监管100多户生产经营单位,每人日均监管几万斤食品,而且很多机构没有执法车辆和快检设备。必须加强监管队伍和装备建设,推进省、市、县三级监管队伍标准化,配备必需的快检设备、现场调查取证设备和监管业务用车等。

  强化技术支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食品安全监管之“器”在于技术,而最基础的就是风险监测和检验检测。风险监测被称为食品安全的“气象预报员”,可为监管执法、制定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应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测网络,延伸到社区、基层,加强数据分析管理,健全评估预警制度。同时针对“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的问题,大幅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推进检测资源整合、结果互认,提高隐患排查能力。

  严格问责追责。没有问责,监管形同虚设。各地普遍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有的还实行“一票否决”。2011年,全国近4000名国家工作人员因食品安全问题被追究责任。

  饮食频道小编提醒:目前,监察部正在制订相关具体规定。今后将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对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严厉问责。要了解更多的健康饮食知识,请关注久久健康网饮食频道。

(责任编辑:张蔚蔚)

食品安全狗不理速冻包子抽检不合格

  抽检报告显示,狗不理此次被抽检不合格的产品为2012年2月23日生产的500g袋装速冻狗不理猪肉包。

  昨晚,狗不理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傅水胜告诉本报记者,与此次抽检的问题产品同批次产品有100箱,每箱20袋,基本都在广东销售。公司是今年5月份才被告知产品有问题的,当时公司立即通过代理商召回了市场上剩余的50箱左右产品。傅水胜强调,公司对相关产品进行检测,并未发现菌落总数超标,公司认为抽检不合格的原因是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

  久久健康网小编提醒:对于已经销售出去的产品如何处置,以及是否会给消费者相应的赔偿,傅水胜表示暂时没有这方面的措施。要了解更多的健康饮食知识,请关注久久健康网饮食频道。

(责任编辑:张蔚蔚)

食品安全事件:霉变粽子致孕妇流产

  记者调查了解到,此次事件的粽子生产厂家是全国知名粽子生产企业之一浙江五芳斋公司,销售方是上市公司北京华联的南京水游城门店。知名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出现了霉变粽子,再次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

  事件回顾:孕妇吃了霉变粽子后腹泻流产

  5月12日晚,南京市民骆先生在位于南京市中华路的水游城北京华联综合超市,购买了一盒名为“一口鲜肉”的五芳斋速冻粽子。次日,已经怀孕两个月左右的骆太太吃粽子时发现味道不对,当天下午感觉肚子不舒服,晚上还出现了腹泻症状。

  “我拆开另外一盒粽子后发现,10个小粽子大多表面都发霉了,长着一块块霉点,连粽叶上都有黑点。”说起当时的情形,骆先生依然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发现粽子有问题后,他于14日上午赶到超市交涉,超市收回了问题粽子,并向他赔了五盒粽子。

  本以为事情就此终结,骆先生带着五盒粽子回了家。可到家后打开一看,这五盒粽子里竟然有三盒也发了霉。骆先生赶忙又回到超市再次交涉,但是协商未果,超市工作人员甚至还试图抢走他手里的粽子。

  更让骆先生想不到的是,14日当天,妻子又吐又泻,后来还发现“有东西掉下来”,到医院全面检查,医生确定腹中胎儿已经流产。根据医院方面的解释,孕妇怀孕两到三个月腹泻非常危险,食用霉变食品是导致腹泻的原因之一。

  “专家还表示,霉变食品还容易使染色体断裂和畸变,产生遗传性疾病和胎儿畸形。如果这次不是孩子掉了,对我们家庭的影响可能时间更长也更痛苦!”骆先生说。

  “我们购买的粽子保质期有18个月,且离标注的生产日期只有1个多月。出现这样的问题几乎是家庭不能承受之痛。”骆先生说,一个小小的粽子,彻底打破了他们家平静的生活。如今半个多月过去了,家人还没有将实情告知90岁高龄的祖父,怕老人承受不了。

  调查:“五芳斋”配送环节存在明显安全隐患

  记者了解到,5月18日,南京市白下区工商局接到投诉后随即立案调查,对事件相关的北京华联销售门店和五芳斋南京销售分公司仓储现场进行了深入 调查。工商执法人员发现,进入南京的五芳斋粽子为该公司浙江总部工厂生产,从总部运往南京的过程中配备了专业冷链运输车,五芳斋南京销售公司也配备了专门 的低温冷库。

  但是,运输的“最后一公里”出现了问题,五芳斋公司的速冻类产品在由南京分公司冷库配送到销售网点的过程中,未按照要求采取冷链配送,而是选择 了常温车辆配送,存在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北京华联水游城门店也未按照其与供应商签订的质量保证协议来监督食品配送。此外,工商部门表示,目前也不能排除超 市冷藏条件不够、或者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冷藏导致粽子变质的可能性。

  “南京公司从中转仓库发往超市的几公里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是在企业自查过程中发现的。”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胡小彬6日接受记 者采访时表示,接到消费者两次投诉后,五芳斋公司召回了销售门店的133袋粽子,经过检验后发现,其中有30%的产品发生变质。

  “此次事件是一个偶发事件,并非系统性的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目前,我们也在等待官方的最终调查结果。”胡小彬说,经过公司回访在南京其他15 家销售门店,并没有其他食品安全投诉发生。南京白下区工商局在五芳斋公司南京中转库的产品中抽检了9个批次产品,并经过第三方机构检测也显示,送检食品全 部合格。

  处理结果:目前,未销售的同批粽子已由五芳斋南京分公司退回总公司销毁,对于已销售的粽子,工商部门已责成销售方召回,工商部门还责令企业方面立即改正违规行为,规范食品配送、仓储行为,并对违规行为予以处罚。

  教训:食品安全呼吁企业责任和严厉监管

  “厂家是在淡化问题,短短几公里的常温运输就能使粽子变质吗?”对于厂家承认“运输环节”出了问题,骆先生表示不能接受。他认为,厂家如果连运输问题都保证不了,在更重大的食品安全保障方面显然更不能让消费者放心。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郑风田分析,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厂家现有的解释确实无法消除消费者的疑虑,无法完全排除在其他环节存在问题的嫌疑。

  记者了解到,在与五芳斋公司和北京华联交涉过程中,骆先生家人提出两个要求,第一条就是厂家公开在相关媒体道歉,其次是进行经济赔偿。骆先生说,不管是粽子生产销售的哪个环节存在问题,厂家都要承担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仅是对他和他的家人,还应该包括整个社会。

  不过,胡小彬表示,五芳斋公司一直积极应对,并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在此过程中,曾数次进行电话和当面道歉。但由于此次事件并不存在名誉侵权问题,在法理上没有相关先例表明需要公开在媒体道歉,这一要求属于消费者的“过度要求”。

  郑风田认为,即便企业说法属实,从五芳斋南京公司没有采取冷链运输,到北京华联超市没有把好最后一道质量关,都是企业方面没有承担起相应责任的表现,企业应当对消费者和公众有所交代。

  郑风田还认为,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生产、流通、销售领域仍然存在多头管理、管理不善的问题,食品抽检方式不仅社会成本高,也无法完全杜 绝安全隐患。

  久久健康网小编提醒:监管部门也应承担起维护食品安全的相应责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从严从重处罚违规企业,对于情节严重的,应依照法规由公安部门介 入调查,追究相关企业负责人的刑事责任。想了解更多的健康饮食知识请关注久久健康网饮食频道。

(责任编辑:张蔚蔚)

食品安全食药局提醒吃小龙虾要烧熟煮透

  昨天,在吴山广场上举行了我省食品安全周的启动仪式,省食安办邀请各家主管单位到场宣传食品安全的知识,还邀请了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现场展示了各种快速检测法。

  牛奶是否含三聚氰胺,有快速检测法

  昨天,在启动仪式的现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的展台特别受欢迎,许多市民都簇拥到展台前,询问快速检测的问题。

  记者在现场看到,家庭常用的醋、盐、糖等调味料,以及牛奶、蜂蜜等食品都有快速检测的办法,特别是一种能检测牛奶是否含有三聚氰胺的方法,尤其受市民关注。

  “这个方法好啊,以后喝牛奶之前检测一下,特别是给我小孙女喝的时候,有这个检测就更放心了。”市民郭奶奶说,不过这种检测方法就是成本太高,据说这个检测卡一条就要10元钱,而且是一次性的。

  虽然价格不菲,但是检测起来非常方便,只要把牛奶滴几滴到上面,不到一分钟,就会出现红色的线,如果是一条,就证明牛奶中含有三聚氰胺,如果是两条就证明没有三聚氰胺。

  “这种检测卡非常方便,而且准确度也蛮高,不过我们现场展示这些并非是建议大家购买,毕竟食品的安全需要前道各个部门的把关,我们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展示,让大家对食品检测有个直观的认识。”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副教授叶素丹说。

  6月7日至10日,由教育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23个部门、组织共同举办的“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竞赛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本次竞赛分为蔬菜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检测、畜禽肉中氟喹酮类兽药残留的检测、茶叶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等3个比赛项目,叶老师全程参与了这次比赛。

  “快速检测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家都已经享受到了,比如农贸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有关部门每天都在做,一般正规的农贸市场里,这道关卡都是把得比较严的。”叶老师说,快速检测是一种定性的检测,即食物中到底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而含有多少这些物质就需要更精密的仪器来检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快速检测并非全能的,普通市民没有必要在家里常备这些检测仪器。

  “快速检测还需要一些专业知识,像肉等食品,在检测前还需要特殊处理。”叶老师说,如果每吃一样东西之前都检测一下,不但成本太高也没有这个必要。

  省食药局提醒,注意小龙虾食用安全

  除了启动仪式现场展示的一些食品安全的知识,从6月11日开始到20日,各级食品安全办还将会同农业、商务、经信、卫生、工商等部门举办各类主题活动,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

  昨天,省食品药品监督局发布了小龙虾食用安全消费提示。每年的6—8月份,是小龙虾形体最为“丰满”的时候,也是人们捕捞和食用的最佳时机。

  为保障“小龙虾”食用安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餐饮单位和家庭,要采购鲜活的小龙虾,并将小龙虾充分洗净,尽量减少小龙虾体表的微生物与理化污染物。

  由于生小龙虾中存在较高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与致病菌,同时有存在寄生虫的可能性,因此在烹调时应将小龙虾充分烧熟、煮透。尤其是预先油炸过的半成品,在食用前的烹调过程中,更应充分烧透。尽量做到当餐加工、当餐食用。不能当餐用完的,应及时冷藏,隔餐小龙虾食用前应回烧并彻底加热。同时,要保持餐具卫生,生、熟食品放置应严格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同一场所或设施(如冰箱)内同时存放生、熟食品的,应按熟上生下方式存放,避免熟食品受到污染。

  久久健康网小编提醒:因小龙虾头部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在食用小龙虾时,弃头食用更安全。要了解更多的健康饮食知识,请关注久久健康网饮食频道。

(责任编辑:张蔚蔚)

食品安全:“问题酱油”事件不容轻描淡

  议论风生

  这些问题酱油及涉事企业如何处理,当地有关部门要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23日媒体报道,佛山高明威极调味品食品有限公司,购进工业盐水,涉嫌使用工业盐水作为加工酱油的原料。初步统计该公司已购进“工业盐水”760多吨。23日下午,涉案企业所在地佛山市高明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实际数据与见报消息有很大出入,实际上只查获26吨非食用盐水以及90箱非法生产的酱油,其中,780瓶酱油流入市场。而此前当地质检人员曾对问题酱油进行抽样检测,结果显示产品均符合标准。(5月24日《羊城晚报》)

  佛山大型调味品公司,明知容易致癌的“工业盐水”为非食用物质,仍用其代替食用盐作为酱油原料。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罔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根据《刑法》规定,已经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应该受到法律严惩。

  当地的回应比较迅速,但新闻发布会并未解决民众心中疑虑。不管实际数据与见报数据存在多大差距,问题酱油已经流入市场是确凿的消息,这些问题酱油及涉事企业如何处理才是重中之重,一句“正在调查”并不能安抚民心。

  通过报道可以发现,23日媒体报道出来之前,当地相关部门已经查处了该公司,但通报中并未对该企业进行点名,也没有指明问题酱油的具体品牌。在后来的新闻发布会上才指出企业名称。期间事件引起民众不安,使某著名酱油“躺着中枪”实乃信息不充分之故。

  酱油乃家庭常用调味品,问题酱油涉及民众身体健康,如此关键信息却不在第一时间充分披露,是无意放过还是有意为之?当地官方对如此重要的信息遮遮掩掩,千呼万唤始出来,对于陷入食品安全不安的民众而言,情何以堪。

  此外,当地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问题酱油检测符合标准,是因为只要检测到的含量不超过标准就可以视为合格。问题在于,“工业盐水”本不应用于食品行业。正如同,工业明胶不能用来生产胶囊,含氯废水不能用来生产可乐。

  如果当地部门过于强调问题食品的安全性,显然不符合民众的诉求。在很多民众看来,这或许还有避重就轻袒护违法企业之嫌。

  佛山市质监局副局长李林说,最近两三年来,佛山发生过几起类似的案件。可见,用“工业盐水”作为加工酱油的原料并非第一次发生,如果此前已有类似案件,当地相关部门更该引起警惕才是,仅仅依靠群众的举报,恰恰说明了当地相关部门在前端管理上的缺位。

  当地有关部门对该事件要有一个明确的交代,“问题酱油”事件不容轻描淡写。

  久久健康网小编提醒:为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做到方方面面。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为了远离疾病,为了健康的身体,我们要时刻注意如何健康的饮食。要了解更多的健康饮食知识,请关注久久健康网饮食频道。

(责任编辑:张蔚蔚)

评论:质检为什么检不出食品安全问题?

  根据法规,中国的任何一个食品产品,在上市之前一般至少需要经过质量控制的“三重门”——生产许可、型式检验、出厂检验,但食品安全丑闻依然铺天盖地。难道这“三重门”全都形同虚设?

  一名长期从事质检工作的人士接受《第一财经(微博)日报》采访时表示,这其中,至少有“两重门”是有问题的,因为型式检验是由企业自主选择样品送检的,而出厂检验又是企业自检,所以真正具有威慑力的,只有国家质监等部门组织的定期、不定期抽检。

  不论是送检还是抽检,质监等部门都委托专业质检机构来具体进行,但通常为事业单位的基层质检机构,很多需要“自己养活自己”,在财务上颇为依赖企业送检收费。这一层利益关系往往令质检机构对抽检并不热心,甚至有时害怕得罪“企业客户”。

  送检、自检形同虚设

  “我们国家的质检制度,问题很多,我感到很忧虑。”上述人士对本报称,根据《产品质量法》和《食品安全法》,企业要生产食品产品,首先要通过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然后要将产品样品送交质检机构进行型式检验,获得产品合格证或检验报告,这样才能进行生产;但是,这两轮强制的检查和检验,并不能覆盖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批次的产品。

  “质监部门不可能对每一批食品进行检查,因此,实际出厂的每一批次食品,一般只是经过了企业的自检,都是企业自己出具的检验报告。当然,不排除有的无良企业在出厂检验环节造假,或者根本没有检验。”他说。

  质监部门所委托进行的检验,则分为送检和抽检两种。

  “只有在一种新产品进入市场前的型式检验,或者企业在销售过程中需要质检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时,才会将产品送检。而质监部门所委托的质检机构只对送检样品的检验报告负责。”他表示,由于是企业自主准备的样品,这种送检,检出不合格的几率较低。

  真正承担食品安全监督这一巨大责任的,主要是国家组织的专项监督和抽查,主要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监督抽查、出现问题后稽查部门组织的突击抽查和县以上地方质监部门组织的随时抽查。

  但这种抽查,相对于门类浩繁的食品行业、企业和食品种类来说,最多起到威慑督促和事后监管作用,无法确保每天大量上市食品的质量安全。

  此外,据上述人士称,质检工作基本都落在基层质检机构,但是基层机构人数有限,人员能力也还有一定的欠缺,这一切,都有可能降低送检和抽检的次数和质量。

  企业成了质检机构“客户”

  更令人忧虑的,是质检行业的“潜规则”。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潜规则,我们质检行业也无法例外,”上述人士表示,“由于企业送检的一般是所在地的质检机构,不可能杜绝‘感情交流’。有时候,质检机构同企业协商,企业出钱多一些,送检合格率就会高一些。因为质检机构需要养活自己。”

  据了解,目前质检机构多为事业单位,其财务需自收自支,财政拨款占少数。地方收多少,就上交到省级部门多少,然后省级会扣除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再下拨到基层单位。

  “在财政比较差的地方,有的质检机构出现连续拖欠4个月工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养活自己。”上述人士称。

  而“自己养活自己”的办法,主要就是靠对送检的企业收费。

  本报根据广西河池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官网上公示的2011年质检所收费标准计算,油茶籽油各项检验收费合计1420元,桶(瓶)装饮用纯净水则需2285元。

  这还只是公示的收费,如前所述,有些地方还存在“协商收费”,就无法明确估算了。

  “送检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所以除非是强制或者不得不送检,企业往往不愿送检,有条件的企业则自己检验。”一名乳品企业人士对本报表示。

  送检存在种种问题,那么抽检呢?

  根据法律规定,国家和各级部门组织的监督抽查,需自行到市场上购买抽检样品,不得向企业收费或索取产品。

  “抽检的确相对公正一些,而且由于有上级部门督促,弄虚作假的空间也小一点。”一名熟悉质检机构工作的人士对本报表示。

  但是,这并不表明抽检中绝对不存在问题,该人士称,有些质检机构由于顾虑同“企业客户”的关系,对检验出来的问题进行瞒报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上级部门对食品还有一道复检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是出于对“客户关系”的考虑,当个人或者媒体要求对某些企业的产品进行检验时,有的质检机构往往拒不受理。

  质检机构的独立性还可能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

  2011年10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检行政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终止了自1999年以来执行的“省级以下工商、质检垂直管理”的制度。要求省级以下工商、质检系统在业务上接受上级部门指导,但在人员编制、组织任免等方面,纳入同级政府管辖,实施属地化管理。

  虽然这一管理体制调整,主要是为了明确权责,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责任,但也带来了地方政府对质检机构进行干预的可能性。

  “取消垂直监管,使得地方保护变得更明显,更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上述质检行业人士称,“只有在突击抽检时,因为一般会送到异地检验,所出具的检验报告,才最为公正。”

  久久健康网小编提醒:现如今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条件带来了很多的可能。饮食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为了我们身体的健康请注意健康的饮食。想了解更多的健康饮食知识请关注久久健康网饮食频道。

(责任编辑:张蔚蔚)
 

雅培事件引争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做

  知名奶粉品牌雅培与香港一家调查公司CER的争论近日引发了社会对奶粉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等指标的关注。27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对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比例进行说明。

  说明称,乳清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为人体提供必需氨基酸等成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在“婴儿配方食品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标准中,没有对产品中乳清蛋白的比例提出要求,而推荐以必需和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是否接近母乳作为婴儿配方食品中蛋白质质量的判定依据。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均未规定乳清蛋白在蛋白质中所占比例。

  我国国家标准GB10765-2010《婴儿配方食品》中,要求“乳基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含量应≥60%”,即以乳或乳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的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所占总蛋白质的比例应大于等于60%。该要求主要是参考了母乳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沿用了我国GB10766-1997《婴儿配方乳粉ⅡⅢ》中关于乳清蛋白比例的相关规定。

  关于如何评价婴儿配方食品的蛋白质质量的问题,说明称,国际上推荐采用氨基酸模式来评价婴儿配方食品的蛋白质质量,在我国的GB10765-2010《婴儿配方食品》中,也推荐婴儿配方食品可以参照母乳的氨基酸含量(该标准附录A)来适当添加氨基酸,在保证婴儿配方食品蛋白质含量的同时,提高蛋白质质量。

  对“酪蛋白过高导致婴儿肠道出血”的说法,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说明认为,酪蛋白是牛乳中天然存在的一种主要蛋白质,除了提供人体必需氨基酸外,还可以促进一些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目前尚无证据显示酪蛋白跟肠道出血之间的关系”。

  说明称,由于采用现行乳清蛋白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实际含量存在一定的误差,目前卫生部正在组织有关单位研制新的乳清蛋白的检验方法。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还提示,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应首先选择母乳喂养婴儿,只有当母乳不足或无法母乳喂养时,才选择婴儿配方食品来合理喂养婴儿,以保证婴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这份说明并未对雅培奶粉的检测结果进行直接回应。

  CER research近日发布报告称,雅培香港出售的喜康宝1段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比例为41%:59%,营养成分不达标。对此,雅培公司连发两声明表示在中国内地的产品符合标准,并称将会把被质疑产品送交拥有国际认证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再次检验。

  久久健康网小编提醒:为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做到方方面面。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为了远离疾病,为了健康的身体,我们要时刻注意如何健康的饮食。要了解更多的健康饮食知识,请关注久久健康网饮食频道。

(责任编辑:张蔚蔚)

85%食物来自外埠北京与八省市食品安全

  北京85%以上的食品来自外埠,大量进京食品的质量该如何保障?昨天下午,北京与进京食品主要供应省区市食品安全联动协作机制联席会议在京召开。北京市政府与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8省区市政府签署了《食品安全联动协作机制备忘录》,北京与各有关省区市企业将互通不合格食品及案件信息,建立食品检测结果互认机制,互相协助查处食品安全领域的重大突发事件和违法案件。

  北京与各省区市将在6个方面加强协作:一是加强信息协作,互通不合格食品及案件信息,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确立常态联系机制;二是加强案件协作,建立重大案件及跨区域案件协作机制,互相协助食品安全领域重大突发事件和违法案件的查处;三是加强检验检测的协作,逐步推动与各省区市建立检测结果互认机制,为市场准入提供便利条件;四是加强技术领域协作,共同攻克食品安全领域的技术难题;五是加强溯源管理协作,构建追溯信息平台,将重点食品纳入追溯管理;六是加强服务支持协作,北京与各有关省区市企业将共建食品供应基地,开展产销对接、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形式的产销直挂,降低流通成本,同时北京市将畅通绿色通道,为进京生鲜食品运输车辆提供交通便利。

  久久健康网小编提醒:为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做到方方面面。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为了远离疾病,为了健康的身体,我们要时刻注意如何健康的饮食。要了解更多的健康饮食知识,请关注久久健康网饮食频道。

(责任编辑:张蔚蔚)

食源性疾病事件频发食品安全应从根上除

  ◆2011年,全国质检系统“12365热线”接到的举报投诉中,食品类投诉数量居第一位,占26.75%

  ◆到2015年,我国将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使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

  关键词:加强监测

  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事件频发

  近年来,“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事件不断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

  贵州贵阳市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孙诚谊代表发现,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是通过媒体曝光和老百姓检举才被揭发出来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主动发现的问题较少。他认为应当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一个权威的公开的信息渠道,是我们主动预防问题的关键。”他说。

  风险监测是国际上早有共识的食品安全科学监管制度。2010年卫生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国启动监测工作,将粮、油等日常消费食品列入监测范围,通过监测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向监管部门提出建议,使监管工作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2011年,被称为“食品安全天气预报员”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该中心不隶属于任何一个部门,专门从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心研究员严卫星委员指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事件频发。在食品安全领域,风险评估交流相对薄弱。应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全面掌握和分析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污染趋势,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还百姓一个“放心餐桌”,化解大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焦虑。

  关键词:重典治乱

  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40多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但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仅为12万家左右。“大部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技术薄弱、装备落后,还没有真正形成按照产业链和价值链整合的食品龙头企业。”严卫星委员认为,这种现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中小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做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产品,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他建议,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和进出口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

  孙诚谊代表认为,我国食品监管环节多、链条长,容易产生监管死角,暗藏食品安全隐患。要建立食品及相关领域的行业标准,明确食品监管部门的职能权属,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同时防止监管部门懈怠职守、推诿责任。

  重典方能治乱。2012年,我国将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重点清理、取缔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窝点”,全面排查并严厉惩处制售、添加“地沟油”和“瘦肉精”等违法犯罪活动。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张自立委员提出,应从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多个环节,准确采集食品质量相关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以此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

  “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严卫星委员建议,给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给企业法人建立“食品安全道德档案”,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生产的“加工企业信用档案”,完善食品安全信用的信息评价、跟踪记录、信息共享制度体系,对食品加工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监管,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全程监控

  有效整合力量,克服管理“碎片化”

  “实践证明,只要围绕农产品质量、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食品餐饮服务、畜禽屠宰、食品进出口等6个环节展开工作,‘咬’定标准不放松,食品污染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黑龙江牡丹江市委书记张晶川代表认为,地方管理部门应抓紧建立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推进产地环境监测、生产过程记录、产品上市检测等工作。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现,究其原因,是管理‘碎片化’。部门间的联合动作仍然存在脱钩现象,缺乏有效整合,长效监管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孙诚谊代表说。严卫星委员指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没有按照食品生产的规律去搭建,而是人为地按照部门的职责实施分段管理,这样的监管自然会出现漏洞。

  张自立委员认为,全国目前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员有100万之多,但检验检测机构条块分割。一方面科研经费明显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管理资源重复建设,未能有效整合。“分散的检测体系之间,标准不同,运用手段和仪器不同,造成监测结果不同,使检测的严肃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这不仅让企业无所适从,也动摇了消费者的信心。”

  张自立委员建议,创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将分散于全国各地各部门的技术支撑力量都集中在一起,成立食品检验与检测中心,对监督检验网点进行统一布局,尽快扩大检测覆盖面,提高检测水平。

  孙诚谊代表认为,食品安全监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性工作,应实现全产业链的监测体系。从产业链源头开始监控,对食品供应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现可追溯,让那些不达标的食品无法进入流通领域,从根本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久久健康网小编提醒:健康的饮食才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健康的饮食习惯也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养成。要牢记饮食健康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要了解更多的健康饮食知识,请关注久久健康网饮食频道。

(责任编辑:张蔚蔚)

国办印发食品安全严打食品非法添加不健

  国务院办公厅在此项工作安排中明确,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主动出击,继续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加大严惩重处力度,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坚决遏制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多发态势;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和法规、制度、标准体系,努力消除监管盲区、死角,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努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促进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为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今年将在七个方面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继续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集中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在畜禽水产品养殖环节滥用抗生素及禁用药物、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化学药物成分、在火锅底料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加大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治理力度。要全面排查和严厉整治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问题,坚决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

  ——深化重点品种综合治理。继续深化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综合治理,重点加强专项执法,加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业清理,整顿不符合规定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一步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履行自检义务,提高企业食品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加快重点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

  ——开展重点场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针对食用农产品和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农村“食品专业村”、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地、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场所,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清理、取缔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窝点”,依法查处从非正规渠道进货的食品经营单位。全面排查并严厉惩处“地沟油”、“瘦肉精”、利用病死畜禽加工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监管,深入排查治理中小学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隐患。通过重点场所专项治理,进一步整顿规范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单位等薄弱部位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

  ——开展农药兽药残留专项整治。强化检打联动,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等行为,坚决打击假劣农资制售源头,重点打击无证无照生产、销售的“黑窝点”。强化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全过程管理。加强食用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监测,将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大中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部省两级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加大农药生产经营监管力度,加强兽药GMP(良好生产规范)后续监管,积极推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度。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开展产地环境监测评价工作。

  ——开展畜禽屠宰专项整治。强化活禽、生猪(牛、羊)产地和屠宰检疫,严惩出售和屠宰病死畜禽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私屠滥宰和屠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行为的打击力度。查处加工、出售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肉品等行为。严把市场准入关,依法清理整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加强对屠宰场所的监督检查,督促屠宰企业落实进厂(场)查验、来源和产品流向登记、肉品品质检验、问题产品召回、病害畜禽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各地区要进一步完善牛、羊、禽类屠宰的管理规定。

  ——开展调味品专项整治。严格实施调味品生产许可制度和生产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加强调味品标识标注管理。进一步完善调味品检测方法,实施重点调味品专项监测。依法查处调味品虚假标注问题,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醋、酱油、料酒等调味品行为;依法查处和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单位。

  ——开展餐具、食品包装材料专项整治。加强对餐具集中消毒单位消毒工艺流程、使用消毒产品以及消毒餐具包装和标签内容等的监督检查,依法打击无证无照从事餐具集中消毒经营服务行为。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查处使用不合格餐具、自行消毒不符合规范等问题。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针对食品用纸、塑料等食品包装材料、容器,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检测方法、标准。依法取缔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包装材料的“黑窝点”。

  (编辑:苗皓)

食品安全门还有多少诚信缺失的“味千”

  当诚实守信和商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必须作出合乎道义的取舍,这样不仅能使企业名誉免受损害,从长远来说,也才能使企业真正发展壮大。危机下如何重塑社会诚信?味千拉面的“骨汤门”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呼唤诚信回归,加强诚信建设,通过立法建立健全让失信者受惩、守信者得益的机制,已迫在眉睫

  此前,味千在官方网站上展示了一份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鉴定的报告。报告称,“味千拉面的骨泥浓缩汤料样品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约占总蛋白质含量的15.5%。同时,鉴定结果也显示味千拉面的汤底中含有多种类的矿物质,其中钙(Ca)含量最为突出,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类的数十倍。”还称,“味千拉面一碗汤的容量是360ml,含钙量高达1600毫克。”不过,近日传来消息:中国农大在其官网正式发布声明,称该检测报告为5年前完成,注明仅对送检样品负责,根本无法证明味千拉面目前正在使用同样一种浓缩汤料,更不能证明其所销售的面汤具有与报告中浓缩汤料样品同样的营养价值,且因此表示从未“认证”味千拉面产品,并要求其道歉。如此,味千拉面又涉嫌偷换概念进行夸大宣传。

  不管怎样,当一公斤浓缩汁被还原为100碗汤时,一碗汤内的钙含量仅有48.5毫克,与广告宣传竟差33倍之多!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法律顾问、北京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北元以此认定“味千拉面的所为,应该属于消费欺诈,以不实宣传欺骗消费者”,无疑道出了广大消费者的心声。而根据高汤浓汤多使用添加剂的餐饮行业潜规则,味千拉面汤料的安全性仍待考量。

  味千拉面自曝:“神秘汤料”究竟来自哪里?

  味千拉面一直以白汤鲜美而深受消费者喜爱,那为什么味千提供给顾客的每一碗白汤都能保持口感一致,品质可控呢?25日,味千拉面相关负责人披露了味牛拉面的“神秘汤料”:用猪骨原料通过日本的先进生产工艺和专业设备熬制而成的浓缩汤液。

  据介绍,味千公司一直宣传其汤料为猪骨原料熬制浓缩而成,这与零售批发渠道销售的汤粉调料有着天壤之别。味千汤料是通过实实在在的猪大骨原材料加上熬制工艺生成高品质的味千汤料浓缩液,随后配送到餐厅通过一定的比例还原成味千白汤。

  这位负责人说,在日本,只有拉面小店,才会采取在餐厅里直接炖煮的方式加工汤底。有一定规模的连锁拉面企业,均采取中心工厂工业化生产汤料的方式。

  事实上,中国人吃面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但一直未彻底解决面条汤料高营养成分浓缩的问题,而日本味千拉面运用一流的技术、先进的工艺流程、高科技的设备和流水线一举解决了此问题,并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商业运用。味千中国掌门人在全球考察时,于日本发现了这一先进的技术,并将其引进到中国。

  味千的“神秘汤料”是由一家日本公司在国内的分公司供应的,该公司耗资亿元以上,耗时3年,投建了中国分公司。他们采用和日本相同的流水线设备、工艺和配方,生产出和日本相同的味千汤料浓缩液。目前,国内味千拉面餐厅所有的汤料浓缩液均是通过这家日方独资的生产企业提供。

  在这家日企的生产工厂车间里,新鲜的猪骨头被投入到粉碎机后彻底粉碎,再把装原料骨的容器与骨粉碎物一起投入高压锅中蒸煮,然后再分离浓缩,最后经过杀菌、充填,制成相应容量的包装。如此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保证了餐厅向顾客提供每一碗汤料口感一致,品质可控,这也是国际上连锁餐饮企业标准化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

  味千负责人解释说,味千拉面目前在国内有近600家门店,每天共售出约17万份拉面,如果在每家餐厅现场熬制汤料的话,既不能保证供应,也不能确保品质的统一可控。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拉面连锁企业,大规模地商业运营决定了中国味千拉面不会也不可能在廉价的食品批发市场采购原材料。

食品安全再掀波澜昂贵的豆浆竟然是豆粉

  自古以来,豆浆就是人们餐桌上的健康佳品,尤其是我们的上一代更是把豆浆推崇为早餐的必备品,在西方食品的的冲击下,豆浆也融入其中。那么,究竟豆浆都有哪些养生的妙用呢?

  豆浆是东方人的伟大发明,对女人的滋补作用尤其明显。现代人十分崇尚健康,推崇绿色食品。今天,在很多城市,都掀起了一股豆浆热潮,豆浆摊、豆浆店、超市货架等,随处可见豆浆的身影,成为很多女人的早餐必备饮品。

  鲜豆浆起源于中国,相传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始创。刘安是大孝子,其母患病期间,刘安每天用泡好的黄豆磨豆浆给母亲喝,刘母的病很快就好了,从此豆浆就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

  《本草纲目》记载:“豆浆———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解诸毒”。《延年秘录》上也记载豆浆“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食。”中医认为,常饮豆浆,对身体大有裨益!

  然而在食品安全连受考验的今天,豆浆也被深深的卷入其中。

  肯德基卖豆浆是其“入乡随俗”销售理念的一种延伸,是其卖油条、烧饼以后的又一营销亮点。的确,在市场与利润的驱动下,像肯德基这样“不务正业”的营销理念也变得合情合理。不可否认,从消费习惯、消费人群消费环境以及价格上来看,肯德基的“豆浆”行销都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之举。它在满足中国人早餐习惯的同时,也开始搭售其“中西合璧”的早餐理念。

  可是深受人们推崇的肯德基的豆浆被爆出竟然是豆浆粉冲制

  肯德基的豆浆很多人都喝过,也愿意相信洋东西的健康和质量保证,可是最近却报道出,肯德基的豆浆竟是豆浆粉兑冲而成,成本只是豆浆售价的十分之一。肯德基方面承认了这一事实。

  一直以为7.5元一杯买来的肯德基豆浆就是现磨的,所以一直喝,觉得也健康。可事实是,肯德基的豆浆是拿豆粉泡出来的,显然我们被忽悠了。我们知道,在卖早点的小摊上,买一杯豆浆也就1.5元左右。我们之所以花大价钱买肯德基的豆浆,也是看重它与众不同的品质,正如它在广告中一直宣称的“新鲜”健康理念。可是,结果呢?根本不是那回事儿。

  最近,我们受到的这样忽悠还少吗?达芬奇家具有的系国产,却标榜“100%国外进口”。澳优奶粉被扒下“洋皮”,原来是打着进口牌做着贴牌商,国际化外衣下是一家湖南公司。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大名鼎鼎的味千拉面的汤底竟然是用汤粉调制出来的,每碗汤的成本不过几毛钱,而一份用“汤粉”调制出来的“白汤拉面”居然要卖到三四十元的高价。看来,肯德基的豆浆和味千拉面的汤料,忽悠中国消费者有“异曲同工”之处。只能怪咱中国消费者“人傻钱多”了。【详细

食品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菜好看可能有色素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在家炒肉时,无论厨艺多好,牛肉炒后就是褐色的,猪里脊就是灰白色的。这是因为加热后,肉中的“血红素”被氧化,就会变成褐色或浅灰褐色。而在餐馆中,肉菜颜色却普遍很鲜艳。这是因为,有些餐馆在炒肉菜前,会给肉制品“化妆”,使用发色剂——亚硝酸盐,这样炒出来的肉质鲜嫩,颜色也很好看。

  有一些餐馆制作“三黄鸡”也会加入色素,让肉看起来更鲜黄。还有一些凉菜,像海带、海白菜、贡菜等,也是加了相应的合成色素,看上去更新鲜漂亮。

  厨师做的菜可能比你做的好吃,但食物的颜色却无法改变。现在很多菜谱都带图片,那些看起来过于鲜艳的菜,还是少点为妙。

  鲜榨果汁不划算

  很多人觉得,平时五六块钱的饮料一进餐馆,少说也得10块钱,点起来太亏。其实,可乐、橙汁等饮料虽说到餐馆里涨了价,但其实是最划算的。

  餐馆的真正暴利来自鲜榨果汁,少数不良商家甚至会用香精勾兑。一两个水果,加上增稠剂、果味香精,再倒入纯净水,放入榨汁机搅匀,就成了一杯以假乱真的鲜榨果汁。拿水分最多的水果西瓜为例,一整个大西瓜都未必能榨出一扎果汁,其他水果就更不用说了。

  点瓶装饮料是性价比最高的。出于健康考虑,零热量的茶水也是不错的选择。

  久久健康网专家:看了以上介绍,希望大家在平时外卖就餐的时候多加小心,健康的身体是靠科学的饮食。

   (实习编辑:刘培培)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太多,容易“踢皮球”

  13个部门为何管不好食品安全问题

  每当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人们往往有这样的困惑:这事到底该由谁来管?

  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组成部门来看,目前涉及食品安全的政府部门,对外正式公布的有13个,包括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环保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粮食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组成部门中,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5个部门是直接具有行政执法管理职责的部门,其他组成部门的职责仅是涉及,比如,盐业管理由发改委负责。

  食品安全主要监管部门

  国务院食安办:加强协调、监督、指导

  卫生部:食品安

  农业部:监管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

  全监管的综合管理

  质检总局:监管生产加工环节和进出口环节

  工商总局:监管流通环节

  食药监管局:监管消费环节

  公安机关:打击食品安全犯罪

  商务部门:主管食品流通行业

  工信部:管理食品工业行业

  监管部门太多,容易“踢皮球”

  “婆婆太多,没有亲娘。”在谈到产生食品安全的根源时,专家用了个形象的比喻形容,各类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流通、市场、消费者,这一连串的链条,管的部门太多,可都是各管各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环与环之间出了问题,又到底由谁负责,各个部门就踢皮球了,都不愿意承担责任。

  而造成这些问题,归根究底,都是源于利益冲突,“比如农业部和卫生部都应该去管的问题,处理是必须要拨经费的,要出人力物力,但是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最后的功劳又能否归我呢?”专家认为,部门之间管不好,最主要还是一个利益冲突的问题。

  但是随便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在国外,食品安全问题都有专门的部门监管。多年前,去境外考察时就发现,前苏联的食品安全是由专门的农业和食品部管,日本是归农林省管,而美国则由FDA部专门管理。

  与国内食品安全由数个部门分段管理不同,内地供港澳食品是由一个监管部门相对独立地监督全食物链安全,一头猪从出生到出口,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全程监管。国家质检总局调研显示,香港称内地出口食品合格率为99.97%,澳门达到了100%。而这主要也是得益于监管主体的清晰管理。

  久久健康网专家:连台湾也有专门的机构,甚至还为所有的食品建立了档案,从生产到流通到销售,所有环节一清二楚,一旦出了问题,上档案里查就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期待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加强。

      (实习编辑:刘培培)

食品添加剂是造成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吗

  4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下称《通知》),表示将严打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并对非法食品添加剂开展全面布控,今年年底前,卫生部门将制定并公布食品复配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识标准。

  食品添加剂,将遭遇一场史无前例的全面围剿。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太宽松?

  前不久,康师傅方便面因含有“牛肉膏”成分备受质疑,更加掀起轩然大波的是,广州市工商局作出了“合法”无处罚的判定。

  “牛肉膏”之所以“合法”是因为“牛肉膏”、“一滴香”、“漂白面”等都是由多种食品添加剂复合调配组成的添加成分,这些“前所未闻”的复配添加剂没有被收录进“明令禁止使用”的法规范围,关于剂量和合法性在法规上都是空白。

  “拿法规和标准说事儿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了。”卫生部的一位专家对记者说,每当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对食品添加物的争议最终都会落点在法规和标准上,“这已经是惯性。”

  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国部分食品的行业检测标准低于国际公认标准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例如,在前不久的雀巢婴幼儿产品中可能存在重金属过量的问题上,按照我国现行标准,确实“在法定范围内”,但我国的最高限额是美国的百倍。

  根据公开报道,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内销食品合格率在90%以上,虽然差距只有九个百分点,却暴露出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尴尬,这种“双重标准”的现实催生了“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的说法,“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是否比国外标准松”一直以来都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困惑之一。

  4月21日,卫生部发布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的公告,公告称国际上各国的食品标准确实存在差异,但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此外,鼓励企业根据国际竞争需要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

  公告显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项目和指标值的符合率超过70%,甚至我国的一些标准是高于国际通行标准的。例如在国外允许使用的莱克多巴胺、过氧化苯甲酰等物质,在我国属于禁止使用品种。因此,《通知》特别说明:“对不同国家标准的比较,应当全面、客观,不应仅以个别标准或个别指标进行比较。”

  最大的好消息是,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出台终于有了明确的日程表:“2011年年底前卫生部要制定并公布复配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识标准。”届时,“牛肉膏”、“一滴香”、“漂白面”等复配食品添加剂将不再“无法可依”。

  在标准出台之前,“对暂无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有关企业或行业组织可以依据有关规定提出参照国际组织或相关国家标准指定产品标准的申请。”

  “卫生部已经公布了第一批违法添加物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名单,以此为起点,到了年末,一定会有更加完善和严谨的标准出台,到时候,所有食品都会经历一次甚至多次的大清查。”这位专家说道。

  食品添加剂是替罪羊?

  食品添加剂真的是洪水猛兽,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罪魁祸首吗?

  “不,食品添加剂正在被‘妖魔化’。”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对《中国经济周刊》解释说,首先,应该为食品添加剂正名。“这些导致毒祸的添加物并非是食品添加剂,人们把违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混淆了,食品添加剂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替罪羊。”

  4月23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物名单,其中包括47种可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和82种“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

  那么,什么才是食品添加剂呢?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其中香料、香精类的最多,达到1800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增味剂、防腐剂、香料等。

  “几乎所有食品中都含有食品添加剂。”孙宝国认为,食品添加剂不但对身体没有坏处,反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物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不仅能够改善食品的“品相”和口感,还有利于食品加工,能更适应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最重要的是,食品添加剂方便食品保存,能够防止变质。“比如,以前的零打酱油放置时间久了会长毛,很不卫生,但加入防腐剂以后这一问题就不存在了。”

  对于有特殊需要的人群来说,食品添加剂甚至是“救星”。“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就需要无营养甜味剂或低热能甜味剂,这些食品添加剂实现了无糖食品供应。”孙宝国说。

  其实,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理与药物一样,关键在于衡量剂量与效应的对应关系。孙宝国表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要性。食品加工如果可以不用食品添加剂就不能加。例如,卫生部于今年3月1日正式发布公告,撤销面粉增白剂。第二,安全性。除了科学实验之外,至少有两个发达国家使用后证明安全可靠的食品添加剂,我国才会给予批准(少数例外,如桂皮等)。第三,合法性。食品企业只有使用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才是合法的行为。

  重典治乱与“吹哨法案”

  “我国在食品安全上的法律法规是非常多的,甚至是超乎国际水准的严厉。”卫生部的一位专家说,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共有20多部,近40部行政法规,150多部部门规章。据其介绍,2001年和2008年,我国两次重申禁止使用“瘦肉精”,但至今,美国都是允许使用指定成分的“瘦肉精”的。此外,2007年,我国就率先建立了食品召回制度,2011年1月,美国才确立该制度。

  “我们的问题出在执行环节。”这位专家认为,在前不久的双汇“瘦肉精”事件中,央视“3·15”晚会通过暗访短片揭示了形同虚设的十八道检验程序。“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被买通,监而不管,是病症所在。”

  4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出席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他强调,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一旦发现非法添加,要快查快处,第一时间查封问题产品,责令停产停业,并给予严厉经济处罚。对故意添加的,一律吊销证照、罚没设备,企业负责人不得再从事相关食品行业。

  这次讲话被业内人士评价为“史上最严厉的食品安全重典治乱”。“之前的处罚多以工商部门的罚款为主,一般情况下上限不足5万元,这对于违法犯罪分子来说,违法成本太低,而侥幸之下的不法利润太高,所以造成屡禁不止,甚至边罚边犯。”

  除了严管企业,还要加强监管力量。“监管不力主要体现在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有六大部门,部门间分工不明,责权不清,很容易出现模糊地带。”专家说。

  在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要求,对涉案政府工作人员,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纪开除公职。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并依据新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从重从快予以严惩。

  最新公布的《通知》中也再次明确了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的职责,强调将加大食品添加剂的行政问责力度,并提出,2011年年底前,各监管部门按系统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这个档案不仅会对生产企业起到自律和约束的作用,也会更加细化各部门的负责范围和问责机制,避免部门间相互推诿,逃避责任。”专家评价说。

  经济学家郎咸平曾建议,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吹哨法案”,用“放权于民”的方式实现合理监管,改变目前政府部门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的矛盾。

  “吹哨法案”是一部告密者保护法案,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内部监督,即每个人本着为社会公众利益的考虑都可以站出来通过告密的手段揭露贪腐、密谋、不公等内幕,以维持社会公正,告密者将受到法律的保护。

  “每个知晓内情的人都可以站出来揭露、诉讼和检举,他们将因此受到保护、免责和奖励,这样的话,‘双汇瘦肉精’一案早就水落石出了。”郎咸平说道。

  目前,在《通知》中已经可以看到“吹哨法案”的精神体现——设专项资金奖励举报人。《通知》明确提出,地方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奖励资金,指定专门部门负责,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举报。

  失控的化工系统

  记者走访了多家火锅店、麻辣烫摊位和餐饮店,发现非法添加行为并非是有意为之,而是推销诱导的结果。

  一位火锅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家火锅店经营了七八年,一直是“以秘方取胜”,直到2009年,有推销人员主动上门介绍“一滴香”和“夜夜想”(以罂粟壳为主要成分的非法添加物,能够完善口感,并使食用者有轻微上瘾的表现)。推销人员声称,很多知名火锅店都是他们的大客户,这两种“产品”不仅能够节约原材料成本,还可以招揽不少回头客。

  据介绍,一锅本应该用食用油、多种大料、党参和枸杞做加香材料的锅底用三分之一勺“一滴香”就可以达到几乎同等口感的效果,每个锅底节省的原材料成本在20元以上,以该店的经营规模来算,一天就能节省500元以上。“夜夜想”更是能起到非常明显的招揽回头客的作用,很多客人每月、甚至每个星期都要吃一次。

  “之前谁都不知道还有这个东西,都是推销员说别的店都在用,才觉得自己不用是不是就吃亏了。”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火锅底料由于都是以自制调料为主,所以很容易有“猫腻”,监管部门也难以查处取证。“一个锅底就有上百种调料,不好查。”

  让人意外的是,这位工作人员透露说,很多违法添加物的原材料都是从化工厂流出来的,一些小作坊根据简单的化学原理做粗加工后就可以对外销售了。“他们利润很高的,这些东西在化工厂里也不值钱,加工设备都很简单,查处了换个地方再生产。”

  其实,在双汇“瘦肉精”事件中就可以发现,盐酸克伦特罗作为刺激肾上腺素的兴奋剂被国家严格管制,在原材料环节和成品环节都有成熟的控制办法,一般人很难接触到。但是,在加工环节产生的“盐酸克伦特罗原粉”则可以轻易从化工厂流出,成为制作“瘦肉精”的主要原料,通过简单的工艺、简陋的化学反应设备,大量“瘦肉精”就被“生产”出来,流向社会。

  捣毁制造和储存非法添加物的“黑窝点”成为切断非法利益链条的重要步骤。《通知》中要求对农村、城乡接合部,县域接合部等重点区域,企业外租的厂房、车间、仓库以及城镇临时建筑、出租民房等重点部位组织经常性排查,坚决捣毁地下销售渠道。

  可是,追根溯源,如果不堵住化工系统的漏洞,任由非法添加物的原材料源源不断地从各个被忽视的途径流出,成为不法分子唾手可得的“财富”,而只是着力于排查和捣毁负责加工及储存的“黑窝点”,怕是治标不治本的。

  (实习编辑: 刘培培)

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再爆“豆芽菜”事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天大的责任,这些问题谁来担?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食品安全问题步入法制化轨道。仅去年一年,各地就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人,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单位10余万家。

  “保障食品安全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切实把食品安全这一重大民生工程抓实抓好。”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在湖北执法检查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的话掷地有声。

  4个“大盖帽”为何管不了一棵豆芽菜?

  多头监管往往是有利抢着管无利都不管

  沈阳市发现了“药水豆芽”,记者举报投诉,打了一圈电话,竟被4个部门推了回来:质监部门称自己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市场上的豆芽归工商部门管理;工商部门称豆芽是初级农产品,应该归农业部门管;农业部门称没有拘留资格,很多违法商贩在检验结果出来前就逃跑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则称,自己只负责检测饭店或食堂里做好的饭菜……4个“大盖帽”管不了一棵豆芽菜?

  “出了问题,到底谁管?”4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在湖北省荆州市的座谈会上,有人问道。“有些时候,是我批给谁、谁就来管。”荆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建明说,“好管的时候大家都管,不好管的时候大家都不管。所以一旦出了问题,我就来批由谁牵头。”

  就构建统一协调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监管体制,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去年2月,国务院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意在加强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

  分段监管、“多龙治水”,最怕推责任、“踢皮球”。“目前,我国采取了分段监管和品种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实际工作中确实也存在一些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空白并存等问题。”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综合协调能力建设,既要强化各监管部门的工作,又要不断消除监管漏洞、完善全程监管措施。”湖北省副省长张通则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出台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

  4月11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中百仓储超市长青路店,一位顾客称了23.8元的精选猪肝,在柜台旁的电脑上登录“武汉市肉品流通安全信息监管系统”,输入价签上的追溯码,追溯信息立即在电脑上显示出来:生猪来源为中粮集团黄陵猪场;屠宰场为武汉中粮肉食品有限公司。这样一来,一旦出现问题,马上就能追溯到出问题的环节。

  为搞好分段监管衔接,2010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在上海、大连等10个城市启动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该体系是为了使各流通节点的信息互联互通,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实现肉菜质量安全的全过程无缝隙监管。”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

  标准不清,问题说得明白吗?

  依法管理期待明晰标准

  去年8月初,“圣元奶粉致婴儿性早熟”的传闻让不少家长人心惶惶。随后不久,卫生部通报调查结果:奶粉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激素含量范围。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奶粉没有关联。

  4月11日,武汉市,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汇报座谈会现场,这个发生在当地的食品事件再次成为讨论热点。说起当时的情形,张通说:“医生讲医生的,专家讲专家的,没有统一的标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国家的奶粉标准中,没有定激素的本底是多少。哪一些属于内源性的?哪一些属于外源性的?”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总工程师程静接过话茬:“那问题说得明白吗?说不明白。”

  食品安全标准的不统一、不完整,或多种标准冲突,不仅困扰着执法者,也让守法的企业茫然无措。令人欣慰的是,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各项工作有了良好进展:

  2009年11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正式组建,组织对食品中的甲醛、铝、镉、硼砂/硼酸、食盐加碘、野生蘑菇中尼古丁、紫砂煲中有害物质、婴幼儿奶粉中性激素等开展风险评估。

  2010年1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成立。当年,共组织审议通过了24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目前已公布标准172项,其中包括68项乳品、102项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2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含66种农药),即将公布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预包装食品标签、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一批重要食品安全基础标准。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马后炮”监管才是“

  现在,总算弄明白为啥问题食品的生命力像野草般旺盛了。先看新闻,据新华社消息:记者梳理发现,从近期曝光的“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瘦肉精”猪肉等事件,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头娃娃”奶粉等事件,其中都暴露出“马后炮”监管。现行体制下,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款来“解决”,这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执法为利”,为罚款而放任企业违法。

  这么说来,企业违法在某些监管部门看来,不是危害,而是一门“生意”,甚至可以说,企业危害越大,越有利可图。这事儿琢磨起来,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用个时髦的词来说,叫“养鱼执法”——先让违法者慢慢试法,等到他们胆子养肥了,罪行大了,再来收拾、重罚。监管部门是逮着大鱼了,但违法者吃下去的小鱼也不少,这些小鱼便是咱们可怜的消费者。这个逻辑关系很简单:监管部门吃到的鱼,归根结底,还是平民百姓。

  我们从前总是搞不懂,为什么专业的监管部门调查问题总是不如媒体专业,现在疑云算是驱散了不少。没准儿,媒体太专业在某些监管者看来,是搞砸了“生意”。“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前,经常有消费者反映问题,在长达四五个月时间内,各级检测机构“均未发现问题”。河北“葡萄酒造假事件”中,昌黎县当地的假葡萄酒业存在多年,形成了“造假一条龙”,小孩都知道的事儿,监管部门却是“浑然不觉”。他们捂着这些事,大概就是用作向企业要价的筹码。这样的行为堪称剧毒——放纵有毒食品流通市场,其危害不难想象。

  于是,想起温家宝总理近日针对食品安全发表的一番谈话,他说,“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其实我们通过“养鱼执法”这种现象,大致明白,监管部门的道德滑坡与商人的道德滑坡,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那种自上而下的监管体系,事实上已经注定了这样的结局:上一级监管部门的道德如果滑坡,就会找下级部门伸手要钱;下级要生存发展,率先就会想到企业;而企业承受了太多成本负担,难免会打消费者的主意。我弄不明白,为何有些地方的监管部门人员工资要靠罚款解决?最大的可能,便是相关部门养了太多编外人员,而这,其实也是道德滑坡的表现。

  在“唯金钱论”甚嚣尘上的社会语境下,所谓道德素质,是多么的苍白。无论监管部门“养鱼执法”,还是官员贪污受贿、买官卖官,都在说明:一旦权力迷上金钱而又得不到应有的约束与惩罚,道德与法律就会失灵,从而导致“潜规则”盛行。

        久久健康网小编点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已成社会热点,究其原因“马后炮”监管才是“毒源”。企业违法在某些监管部门看来,不是危害,而是一门“生意”,甚至可以说,企业危害越大,越有利可图。

(责任编辑:张蔚蔚)

给你食品安全的十条提示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尽管各国在食品种类、方便性和安全性方面有进步,但由微生物污染引发的疾病案例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在上升。据估计,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210万人死于与食品和水相关的疾病造成的腹泻。为了保护你和家人免受食品相关疾病的影响,亚洲营养信息中心日前发出了10条食品安全提示:

  1、认真对待“有效期”和“保质期”,不购买过期产品,发现过期产品应向商店经营者报告。如果包装食品在包装上标明的有效期内“变坏”或回家后发现包装破损,应退货并向零售商或食品加工商报告。

  2、假冒伪劣食品涉及到使用劣质、廉价原料来欺骗消费者并降低竞争成本。如发现销售假冒品牌,假冒标签的食品及被污染过的食品等应向有关机构检举揭发。检举揭发这些事件可以帮助当局查处不法商贩,防止此类事件重现。

  3、生鲜食品特别是肉类、鱼类和其他海鲜应存放在冰箱底层,加工过的食品放在顶层。食品应包装或妥善盖好后储存。

  4、不要将热食物放入冰箱,因为这样会使冰箱内温度升高。

  5、将罐、瓶和包储存在干燥凉爽的地方并防范昆虫或鼠类等。

  6、记住在准备食物和吃饭前一定洗手。

  7、处理生鲜食物的用具使用后,处理已烹调过的食品前或处理打算生吃的食品前用具必须彻底清洗。

  8、认真选择食品采购和就餐的地点。确保其人员、餐具和其他设施都干净整洁。这是反映餐馆、包括“幕后”设施,卫生标准的重要指标。

  9、热食物应该很热,冷食物应该冰凉。避免食用任何在室温下保存2小时以上的食物。在会议、大型社交活动、室外活动等需要预先、大量准备食物或外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尤其需要特别注意。

  10、如果对水果和蔬菜等生鲜食品有怀疑,金科玉律是“煮食,烹调,削皮或扔掉”。

关键词: 食品安全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