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新生儿健康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新生儿健康】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新生儿健康】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新生儿健康】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新生儿健康】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新生儿健康】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新生儿健康】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新生儿健康】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新生儿健康】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新手爸妈一定要学的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


脐带护理三大原则

脐带脱落的时间,会依宝宝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在出生后1~2周会脱落。只要遵循脐带护理的三大原则,您就可以轻松照顾宝宝了。

第一,要保持干燥。在宝宝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干燥,尤其洗澡时不慎将脐带根部弄湿,应先以干净小棉棒擦拭干净,再执行脐带护理。

第二,要避免摩擦。纸尿裤大小要适当,千万不要使尿裤的腰际刚好在脐带根部,这样在宝宝活动时易摩擦到脐带根部,导致破皮发红,甚至出血。

第三,要避免闷热。绝对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类涂抹脐带根部,以免脐带不易干燥甚至导致感染。

脐带护理五个细节

在护理新生儿的脐带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具体的细节。

第一,在护理脐带部位时一定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细菌感染宝宝脐部。

第二,在宝宝洗澡的时候,在脐带脱落前,不要让脐带沾水。如果在新生儿阶段给宝宝游泳,一定要带上防水贴。

第三,脐带及其周围皮肤要保持干燥清洁,特别尿布不要盖到脐部,避免尿液或粪便沾污脐部创面。

第四,千万不要用紫药水,有的宝宝肚脐很长时间不脱落,或脱落后坏脓的,有些老人为了干燥脐带就要给宝宝用紫药水擦拭,这个方法以前的时候经常使用,但现在医学上不提倡这个方法,因为紫药水的干燥效果仅限于表面,而酒精的干燥效果是从里到外的干燥。

第五,每天要用75%的酒精棉签擦拭2遍,早晚各一次。在擦拭的时候,一手提起脐带结扎部位的小细绳,一手用沾过酒精的棉签充分的擦拭脐带与肉连接的地方。这时候要注意,如果棉签脏了,就要及时换掉,不要用脏的棉签反复擦拭,这样会感染和发炎的。


本文来源:妈妈网

新生儿胎粪检出抗生素专家称抗生素耐药祸首是口服

近日,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主任、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主任朱军教授指出:近十年来,环境因素、食源性因素导致的出生缺陷问题日趋严重,而我国出生缺陷的研究热点仍然专注于遗传因素的影响(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例如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遗传性耳聋等领域;对环境污染、食源性污染物对生命体早期影响的研究几乎空白,亟待在这些领域加强防范策略研究。

  同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复旦大学特聘兼职教授王华博士则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概念:抗生素耐药的“罪魁祸首”就是口服,肠道则是耐药菌的温床。

  有益菌携带耐药基因?

  朱军教授指出,食源性污染的影响不容小觑。国内专家从3000多例临床孕妇血清样本、新生儿胎粪样本的探索性研究表明,在上述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胎粪标本中均检出不同种类的食源性抗生素残留。孕妇在日常饮食中,通过肉、鱼、蔬菜等摄入的食源性抗生素对胎儿的健康发育同样构成不利影响。

  朱军教授呼吁在国内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合作,扩大样本量和覆盖面。对于食源性污染物的影响评估、干预方案应当组织产科、儿科、预防医学等方面的专家共同探讨,从环境、食品安全等不同视角入手关注出生缺陷的源头。

  王华教授介绍,食物中含有大量已经耐药的细菌,但并不是过去关注的市场上直接买来的肉类,家禽中的致病菌导致的。因为本身这种致病菌数量极少,食品加工如合理烹饪又能有效杀灭细菌;而大量非致病菌,甚至包括发酵菌,益生菌等一般认为是有益的细菌也可以成为耐药基因的载体,尤其是在那些不再经过加工直接食用的食品里检测到的耐药菌,才是真正直接摄入的危险因子。这些耐药细菌被摄入人体后,进一步在消化系统扎根、繁殖、扩散,排出后再通过粪便,污水污染环境基因库,并再次通过农作物进入食品链。所以即使人不直接吃药,抗药细菌也会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到人和动物的体内。此外,抗药基因还可以在各种细菌之间传播。所以,控制摄入食品中的大量耐药菌问题是第一要务。

  美国微生物学会从2005年起就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文章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值得庆幸的是,由于目标明确,欧美食品中最大的耐药基因库(发酵乳品及益生菌)很快得到控制解决,有问题的菌种已经被剔除。王华教授强调,虽然目前还无法彻底剔除食材中的耐药菌,但合理加工,烹饪可以有效杀灭各类细菌包括耐药菌。所以合理操作,食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环境的改变需要长期持续跟进,但人们在生活中对抗生素的“矫枉过正”则需尽快纠正。

  能口服不输液?未必

  曾经,发烧打点滴是标配,进医院不给输液还觉得奇怪。经过一段时间的“抗生素滥用”科普后,尤其是婴幼儿的抗生素使用变得异常“艰难”起来。医生如果想给孩子输液,家长就要多加阻拦。这种非此即彼的态度,也让临床医生倍感压力。对于抗生素,王华教授认为,不能“神化”,更不能“妖魔化”。抗生素该用还得用,而且必须用,那都是人命关天的事。

  以婴幼儿发烧为例,如果是上呼吸道细菌感染,不给抗生素,那意味着孩子就可能感染肺炎,一旦变成重症肺炎,必然危及生命。如果是细菌性中耳炎,也要早发现早治疗。否则病菌附着在组织和器官上形成细菌膜,就会变成很难彻底治愈的慢性病,抗生素也没有用。“抗生素滥用问题需要关注,但并非一刀切,从滥用变成不给用。”王华教授说。

  实际上,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是正确的选择,但如何用大有讲究。

  抗生素耐药的“罪魁祸首”就是口服,肠道则是耐药菌的温床。王华教授的实验室已经证实:把一种抗生素(氨苄青霉素)从口服改为注射,就可以把相应肠道耐药基因库减少多达10万倍,直至几乎检测不到。这是一个颠覆性的结论,要知道如今大部分都提倡“能口服不打针”。对于这种情况,王华认为必须纠正。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出生几天的婴儿肠道中就有大量耐药菌,这是怎么来的?”王华教授指出,婴儿肠道菌群的形成和母亲有很强的关系。通过研究婴儿肠道菌群,王教授团队并进一步得出结论,肠道是耐药菌繁衍的温床。口服抗生素,药物会经过整个消化道,一部分会被人体吸收对抗细菌,还有一部分则会排出体外,进入环境,成为另一个循环。这个过程,将大量肠道菌群暴露在不必要的大剂量抗生素环境里,杀灭正常菌群, 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同时给了耐药菌机会富集,“扎根”在肠道中,成为肠道菌群中的主要成员。正常肠道菌群的破话,则是很多现代病的诱因。

  那不要口服,是否就只剩输液了?并非如此。王华教授强调,她并非支持细菌感染就要立即输液,只是认为不要以口服抗生素为优先。实际上,除了输液,还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给药等其他方式。抗生素直接进入血液,减少不必要的消化道暴露,不仅保护了肠道菌群,大规模减少肠道和粪便中的耐药菌,而且由于人体可以更直接地吸收,从而可以减少用药量,同时减少药残的排出。


家庭关系也会影响孩子牙健康

网络配图

9月20日又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爱牙日的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每位家长都十分关心孩子的牙齿健康,孩子应从几岁起开始刷牙?能否使用含氟牙膏?牙膏中的哪些成分对孩子有害?

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就应开始刷牙。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就可以开始刷牙了,6个月前无须使用牙膏。但当孩子长出臼齿、开始吃除母乳和奶粉以外的食物后,就必须使用牙膏,一天2次,由家长严格监督,直至孩子形成良好刷牙习惯且牙釉质发育健全。

儿童牙膏拒绝十二烷基硫酸钠。虽然牙膏中不含真正的有毒物质,但其中含有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或月桂基硫酸钠,是一种对人体微毒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乳化、发泡和去垢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家居清洁用品,可引发皮肤过敏、破坏牙龈使牙齿失去保护。

儿童牙膏是否应该含氟?口腔专家指出,少量的氟可以保护牙齿免受细菌侵蚀、修复牙釉质、避免形成龋齿。但过量的氟则会阻碍生成牙釉质,使牙齿出现黑斑。儿童牙膏中的氟含量控制在500ppm为宜,既可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又不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威胁,即使吞咽下去也不会造成中毒。

家庭关系差,孩子牙堪忧。根据美国国内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语言和肢体冲突较多的家庭中,家庭成员更容易有蛀牙以及其他口腔健康问题。如果孩子的母亲对自己的伴侣有更多的情绪性攻击行为,孩子的蛀牙数量也会更多。

“家庭成员的口腔健康之所以受到影响,原因是粗暴的举止所营造的情感环境会破坏已经养成的日常秩序,例如按时刷牙、父母指导儿童刷牙,以及健康饮食等”,研究人员说,“例如,一番激烈争吵过后,父亲或是母亲可能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情感状态,而不会强调孩子需要刷牙,也包括为孩子准备营养午餐。家人的敌对情绪所带来的压力还会提升‘压力进食’所发生的概率,而该类食物中包括大量的糖和其他致龋食物。”

正确刷牙习惯需从小培养。上述研究课题的专家还认为: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帮助营造以下正确的护齿程序:

1.为防止牙齿缺失和保持牙齿健康,美国口腔协会(ADA)建议:每天都应该用软或中硬毛牙刷刷牙两次,每次三分钟。牙刷的尺寸和形状应与口腔相匹配,以便刷牙时能顾及各个角落。

2. ADA还建议:应该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如果刷毛磨损,则应该提前更换牙刷。另外,还应确保自己使用的是符合ADA标准的含氟牙膏。

3.使用牙线也是日常口腔护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ADA建议:应该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以保证最理想的口腔卫生状况。

4.通过使用牙线,能去除牙齿缝隙中的牙菌斑。这些牙菌斑都是牙刷难以触及的,牙菌斑最终都会硬化成牙结石也称牙垢。此外,使用牙线还有助于预防牙周疾病和蛀牙。

更多资讯,请关注绘阅读

开学季!这些文具都别买,危害孩子健康

网络配图

开学在即,你家孩子的文具买好了吗?事实上,挑选文具也是一个技术活,选不好恐危害孩子的健康。

儿童文具问题多 铅笔是重灾区

在6月1日,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网发布《2017年二季度流通领域文具商品质量抽检不合格结果汇总表》,其中抽取的100个批次学生文具商品样品中,不合格24批次,不合格检出率为24%。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检测结果显示:铅笔是重灾区。铅笔的不合格检出率达到40%,抽检15批次有6批次不合格,主要是芯尖受力和硬度不合格,反映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铅笔芯尖容易出现断、碎、裂等问题,不耐用。而其他的不合格问题主要是:中性笔的书写性能(中性笔的出墨水量需要达到画线400米无明显断线和变淡的要求)、本子的纸张定量等。

挑选文具有技术 这些太过都别买

1、有香味的文具

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赵绯表示,不建议孩子使用带有香味的文具。如果香味过浓,会刺激孩子的鼻黏膜和眼睛,出现打喷嚏、眼结膜充血的症状,孩子会不停抠鼻子揉眼睛,长期如此会造成鼻黏膜糜烂出血和损伤,对鼻腔整体的加温加湿功能、嗅觉功能、呼吸功能都会造成伤害。

尽量选购气味不那么刺鼻的正规产品吧。同时,家长要提醒孩子,修改液尽量少用为好。

2、太白的练习本

很多父母错误的认为,纸张越白,质量越优。但是《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中明确规定:“学生用的课本等纸制品的亮度要小于85%”。过白的纸张会对儿童的眼睛造成刺激,引发疲劳感,长时间使用会造成视力的减退。

通常白度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下的纸张都会泛黄,所以颜色偏黄的本子应当列入首选行列。

3、色彩丰富的文具

很多孩子喜欢含咬文具,色彩丰富的文具如果制作工艺简单多数都存在隐患,如果真的有有毒物质的话,孩子一咬就会经过消化系统进入血管,这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严重的还会有中毒的情况出现。

所以最好买无色或是淡色的文具,同时平时也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嘴巴含咬学习用品,手被铅笔、彩笔划到以后,一定要赶紧去清洗。


教你从宝宝指甲看他的健康状况

多家长朋友对小孩指甲的认识情况有误区,他们认为小孩子的指甲异常,就一定是缺乏维生素。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正常的指甲是粉红色、饱满的,表面光滑、有亮泽,指甲片坚韧,指甲边缘的轮廓上没有倒刺。孩子指甲异常,不一定就是维生素缺乏。

  指甲发白或淡红如果宝宝指甲发白或为很淡的红色,再加上面色萎黄、皮肤干燥、眼结膜和嘴唇呈微红或发白等症状时,说明宝宝极有可能是贫血了。此时家长需要给宝宝调整好饮食,6个月的小宝宝可以添加铁强化米粉,再大一些的宝宝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猪血、红肉类、蛋黄等,同时补充一些富含蛋白质、乳糖、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如果贫血比较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铁剂。

  指甲变灰、变黑如果宝宝的指甲出现了灰色或黑色,多半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家长要尽量保持宝宝手部皮肤的清洁、干燥。如果家里有其他人患了真菌感染,要尽量避免接触宝宝,以免传染。所以,家长朋友不要认为指甲异常,就胡乱地补充维生素哦。


新西兰中小学生焦虑加重心理健康问题成隐忧

图注:2016年,越来越多的老师反映,一些孩子对国家标准表示焦虑,这对他们的学习造成消极影响。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史塔夫科技》杂志(STUFF)网站8月15日报道,新西兰学校的教师们称,学生对国家标准测试的焦虑正在影响他们的学习。校长表示他们无法获取所需的外界帮助来解决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8月15日上午,新西兰教育研究理事会(New Zealand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NZCER)发布了一项的针对新西兰中小学校的调查,调查显示,有63%的教师同意或强烈同意,部分学生对国家教育标准(National Standards)的焦虑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而在2013年,这一比例只有41%。

中小学生们的焦虑程度不断增加,然而,只有20%的老师认为,培训可以帮助他们辨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有近40%的中小学校长表示他们无法得到想要的帮助,来解决学生们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据报道,该项调查的主要作者,新西兰教育研究理事会(NZCER)高级研究员萨莉博伊德(Sally Boyd)表示,总体而言,学校正在做许多事情来促进学生的健康,但在一些问题上,学校做的还是不够到位。

  调查发现,相较于2013年,2016年的调查发现,更多的教师认为学校现有的制度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另一项主要调查结果显示,学校难以在学习与成就、幸福与积极行为之间取得平衡。

  Decile是新西兰学校的评级制度,教育部根据在校学生家庭条件的差异将学校一共分为10分评级,每一个评级均对应10%的学校。Decile评分越低,代表该学校学生家庭 的收入水平越低。

  报道称,相比于Decile评分高的学校来说,Decile评分为1和2的学校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了更多支持,但是,老师们依然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问题表示担忧。在Decile评分为1和2的学校,仅有33%的老师认为学生没有心理问题。而在Decile评分较高的学校,这一比例过半。

  埃姆斯伯里学院的院长莱斯莉(Lesley Murrihy)表示,孩子们越来越焦虑不安,但她不确定这和“国家教育标准”有关。

  据报道,学校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新西兰各地中小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也愈发严重。

  报道称,新西兰社会投资部部长埃米亚当斯(Amy Adams)和卫生部长乔纳森科尔曼(Jonathan Coleman)在8月14日宣布了一系列举措,新西兰政府将投入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9亿元)的社会投资基金,用于治疗社会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学校来说,这笔基金包括提供一些试点,为选定的学习社区或学校集群提供一线心理健康从业人员。

  教育部表示,前线卫生专家将能够及早发现潜在的精神卫生问题,并能够当场对学生进行精神健康治疗。

  对于那些不在试点的学校,还有包括2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67亿元)的社会基金用来扩大和加强小学以及社区的心理健康和毒瘾治疗; 以及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45.65万元)的社会基金为试图自杀人群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并对他们进行后续跟进。


新生儿不排胎便警惕先天性巨结肠


小婴儿刚出生的一两天内会开始排便,称之为“胎便”。如果出生后两至三天,胎便迟迟不来,或者宝宝的肚子鼓起来,难以排便。家长们就要警惕了,这未必是便秘,有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

新生儿排便不畅未必是便秘

“小宝宝通常会在出生后十个小时内首次排出粪便,即胎便。”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乐盛麟指出,一般胎便2-3天可以排干净。但也有一些宝宝,出生两三天了都还没拉第一次“粑粑”或拉出很少,之后也是好几天甚至一两周才排便一次。“家长一开始以为孩子是便秘,直到孩子肚子鼓得像个小圆球似的时,才到医院求助。”他说,结果发现孩子并不是普通的便秘,而是先天性巨结肠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

先天性巨结肠可致小儿发育迟缓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或“赫什朋病”。是由于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无法往下推进而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肠管肥厚、扩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肠道先天发育畸形,多见于新生儿。据报道,其发生率为1/2000-1/5000。

“一旦确诊是巨结肠时,通常需要尽快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的肠段,以恢复正常肠蠕动来恢复排便。”乐盛麟提醒,孩子长期腹胀厉害时,也会影响食欲,胃口差了,会影响其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导致小儿发育迟缓、消瘦。

吃奶好、腹部不胀则不必过分担心

如何分辨先天性巨结肠与便秘?乐盛麟说,一般,如果宝宝在出生后48小时内无胎便或仅有少量胎便排出;或出生后有顽固性便秘,3-7天甚至一两周才排便一次,严重的甚至不灌肠就无法自主排便;体检可见腹胀如蛙腹,腹部可触及质硬粪块,则有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爸妈们也不必因为孩子两三天没拉“粑粑”就紧张得不得了。有些孩子,尤其是母乳喂养,有时也会两三天不解大便,如果孩子吃奶好,腹部不胀,大便性状无异常,则不必过分担心。

另外,除了留意孩子的排便频率,也需密切关注孩子的其他情况:如第一次排便的情况,大便的性状,是否伴有腹胀、呕吐、胃纳差等情况,并将这些情况尽可能详细地提供给医生作为参考。


新生儿肾积水多可自行改善

新生儿肾积水是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而引起的。宝宝发生肾积水主要因为肾脏和输尿管的连接处梗阻或输尿管和膀胱之间发生梗阻。

新生儿肾积水85%是生理性的,仅有15%需要手术治疗。新生儿单侧肾积水是良性疾病,而真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发生率低于15%。新生儿单侧肾积水有自行改善的可能,85%以上的新生儿单侧肾积水保留了35%以上的肾功能,而且肾积水不继续加重,肾功能不继续受损,因此绝大多数患儿不需要手术治疗。

  即使少数需要手术治疗的患儿,在手术后肾积水也会明显改善或者消失,肾功能也会明显恢复甚至正常。一旦梗阻解除,对侧肾脏将不再受刺激而出现代偿性肥大。

  不过,肾积水患儿在发生症状之前完全没有预兆,也不会有疼痛的感觉,等到有症状出现的时候,肾脏可能已经被感染了;而发生感染的年龄,从几个月大到十几岁的都有。宝宝肾脏的破坏并不是有感染才被破坏,即使没有出现感染,肾脏还是有可能被破坏了。这些被破坏过的肾功能不会再恢复,所以家长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如能在新生儿期解除轻度肾积水的梗阻,则肾功能及形态可完全恢复正常。

  湖南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周会群


你知道吗?这些新生儿不适宜吃母乳

对宝宝来说,母乳无疑是最好的不可替代的营养品,但是,你可知道有些婴儿是不适合用母乳喂养的吗?

氨基酸代谢异常

氨基酸代谢异常主要侵犯神经系统,是宝宝智力发育落后的重要原因。据估计,在严重智力低下的病人中,约10%与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在人群中的总发病率是万分之一到五千分之一。由于氨基酸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已经发现的病种达到70种以上。苯酮尿症就是其中的一种,是这70多种氨基酸代谢异常中比较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疾病。

苯酮尿症(PKU)

PKU是氨基酸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使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而造成苯丙氨酸在体内的堆积,严重的可干扰脑组织代谢,造成功能障碍,以致这类患儿生后常表现为智能障碍。

乳糖不耐受综合症

乳糖不耐受综合征患儿,由于体内乳糖酶的缺乏导致乳糖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临床常表现为婴儿吃了母乳或牛乳后出现腹泻。由于长期腹泻不仅直接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而且可造成免疫力的低下,引发反复感染。应暂停母乳或其他奶制品的喂养,而代之以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或大豆配方奶。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停母乳只是短期间的,一般是48小时左右,就可恢复母乳喂养。如果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再次加重,可再停喂1~2天。经过两三次这样的过程,宝宝就不会因为吃母乳而出现黄疸了,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古法推拿调理母婴健康

中医推拿以手法疗疾,在悠久的中华民族医药发展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古法推拿手法轻,强度小,无需用药,疗效显著稳定且无副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孕期定期进行推拿调理的孕妇在产前的生理失常状态明显减少,这也为日后产妇身体的恢复、哺育母乳的质量、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奠定了基础。同时,古法按摩也可以在很多方面安全、有效改善新生儿先天和后天发生的生理形态失常问题。针对无生理形态失常的婴幼儿进行推拿,还可以达到经络按摩和抚触的效果,促进血液循环,活络肌肉组织,活化淋巴组织,促进肠胃蠕动,大大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中医认为,人们健康失常的原因,不外乎就是人的肌体组织在动态或静态情况下,在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超强刺激作用下,导致的生理形态失常。

中医认为,通过手法推拿可以放松肌体,有助于触诊和施治,可以直接面对患者生理病变和肌体机能失常,立竿见影。治疗过程中,无需用药,疗效显著稳定。相对痛苦小且无副作用。治疗起效快,因人因病(年龄、体质、疾病程度、改变致病因素的速度和质量)而异,恢复周期相对较短。

中医推拿以手法疗疾,在悠久的中华民族医药发展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到晋代更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职称最高的医官就是现在的按摩师。明朝《香案牍》中记载,“有疾者,手摸之辄愈,人呼为摸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按摩推拿又因其独特的医疗作用,再次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中医推拿中的古法推拿手法轻,强度小,所以适用人群广泛,治疗手法简约,注重病区,不刻意循经取穴,只要在施治时认真感受,多数患者都可以做到回家自治。家长如果细心体会,日后在家中对婴幼儿进行古法按摩推拿,也是一种亲子沟通的良好方式。

古法推拿可调理孕妈妈健康,有益胎儿正常生长发育

王氏古法推拿传承于宫廷御医的后人,经过近40年的继承和发展独树一帜,遵循“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中医理念,融合诸家推拿手法之精要,有独到上乘的治疗效果,并已造福许多患者。

众所周知,母体的健康状况决定着婴儿后天的生命形态和体质,女性如果孕前体质良好,孕期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生理形态失常问题。据近年临床表明,现在多数孕妇在孕期都会出现呕吐、血糖偏高、高血压、下肢浮肿、腹部坠胀等症状,而现代医学的概念让大多数孕妇都认为这属于妊娠期的正常反应,所以多数孕妇都忍受着这些痛苦直至生产,于是产后又相继出现一系列问题:产后肥胖、恶露不止、奶水不足等。如果利用无副作用的古法推拿把产前孕妇的状态调整至最佳,这将会更有利于母亲产后的健康恢复和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孕期定期进行推拿调理的孕妇在产前的生理失常状态明显减少,这也为日后产妇身体的恢复以及哺育母乳的质量奠定了基础。王氏古法推拿近些年已调理过许多不同孕期的女性,形成了针对孕妇独特的推拿手法。通过手法推拿解决孕前生理形态失常,使很多准妈妈从中受益。母亲在怀孕6个月前都可以接受正常的推拿调理,怀孕6个月后由于孕妇不方便俯卧,则可采取坐姿和仰卧进行推拿调理。

古法推拿可改善新生儿生理形态失常,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哺乳期宝宝最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有外感寒热和消化系统功能失调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新生儿机能代谢和健康成长。在多年的实践中,古法按摩通过纯粹的手法调理,可以在很多方面安全、有效改善新生儿先天和后天发生的生理形态失常问题。

针对无生理形态失常的婴幼儿进行推拿,还可以达到经络按摩和抚触的效果,促进血液循环,活络肌肉组织,活化淋巴组织,促进肠胃蠕动,大大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新生儿推拿需严守操作流程,要求“轻短准快”

新生儿要求“轻短准快”。新生儿推拿比之成人推拿更要求手法轻,时间短,诊断准,治疗快。手法轻柔,避免伤害婴儿幼嫩的肌肤以及淋巴管。每次推拿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5分钟之内。诊断要求准确到位,因为新生儿器官稚嫩,失常表现则极其细微,所以要求推拿者有丰富的触诊经验,用心凝神查找失常。触诊时一旦发现失常问题,即以最轻最快的手法解决。

同时,推拿时的环境也很关键。温度要适宜,因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神经系统功能尚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差,自身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而且尚不能言语表达,所以要避免过冷过热的室温对婴儿造成不适。另外一定要保持室内安静,严禁有突发噪声,影响婴儿情绪,从而影响推拿效果。

此外,推拿者一定要全身心投入推拿工作中,随时注意观察宝宝的肢体语言及表情变化,耐心施术除疾。如遇新生儿烦躁不宁,可视情况而暂停推拿,待婴儿安静下来再继续施治。

新生儿推拿操作流程:

1.选择适宜室温(28℃左右)且干净整洁的房间,安全柔软的床,新生儿可采取俯卧或仰卧等体位,以婴儿舒适为宜。推拿时要保持室内安静,新生儿应穿轻薄舒适服装。

2.首先通过触诊将新生儿后背、腹部、四肢做全身检查,如果发现局部生理失常时进行手法调理。针对新生儿常见病,例如黄疸、结肠胀气等常发病症,则注重病区调理,可能稍微延长时间。如无异常生理失常的新生儿则进行全身推拿,以保持全身气血通畅,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

3.每次按摩时间在15分钟左右,一周两次为宜。

新生儿推拿禁忌:皮肤病、传染病患者在传染期内忌推拿;新生儿脐带还未脱落时忌做腹部推拿;急性开放性外伤忌推拿;孩子哭闹、情绪异常激动时忌推拿。


爸妈要注意四种水果有害幼儿健康

多吃水果,对身体有益。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身体还没有发育健全,身体的各个机能也没有大人那么强悍,相对于一些水果反而会伤害到她们幼小的身体。特别是以下四种水果,爸妈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给幼儿多吃哦!

  荔枝

  荔枝果肉除含丰富的果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柠檬酸、果胶和磷、铁等。荔枝对补血健肺有特殊的功效,对血液循环有特殊的促进作用。所以荔枝可当做食疗品以滋补身体。

  可能的伤害

  过量进食荔枝可以引发“荔枝病”。主要表现为“低血糖”,因为果糖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通过肝脏进行代谢,仅小量由肾小管和小肠代谢。果糖在肝脏中经过三种酶催化,大约50%转化为葡萄糖吸收,其余的则生成糖原、丙酮酸、三酸甘油脂和脂肪等。但是短时间暴食荔枝后,肝脏不能迅速大量的产生以上的三种酶将大量果糖转化为葡萄糖吸收,因此血液中果糖浓度明显升高,并从尿中排出体外。经过一夜,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下降,因此出现低血糖症状:多发生在清晨,患儿大量出虚汗、口渴、恶心、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四肢冰凉、乏力;严重的出现昏迷,抽搐,脉搏细速,瞳孔缩小,如果得不到及时抢救,可能发生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健康吃法:

  1、食荔枝要节制,不要过量食用。

  2、食用荔枝最好在饭后,不能用荔枝代替正常的饭菜。

  3、进食荔枝后,如果出现饥饿、无力、头晕等症状时,要尽快口服葡萄糖水或及时去医院静脉输液给予葡萄糖液,一般多能很快恢复。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杏的钙、磷、铁、蛋白质含量在水果中都是较高的,并含有较多的抗癌物质。每百克中含胡萝卜素1.79毫克,为苹果的22倍;含维生素C 7毫克,仅次于枣和柑橘。

  可能的伤害

  杏属于热性食物,有小毒,吃多了会伤及筋骨,引起旧病复发。一次食杏过多,还能引起邪火上炎,使人流鼻血、生眼疾、烂口舌,还可能引起生疮长疖、拉肚子。现代营养学则强调,鲜杏里较强的酸性会使胃里的酸液激增,引起胃病。此外杏的酸味使人“牙倒”,对牙齿不利,强酸味对钙质有破坏作用,对宝宝骨骼发育有可能造成影响。

  健康吃法:

  1、需要注意的是,杏中酸含量较高,吃多了容易对肠胃产生刺激,因此每天在饭后吃2~3个就足够了,不可贪多。

  2、宝宝一天食杏不要超过5个。

  芒果

  芒果集热带水果精华于一身,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芒果营养价值颇高,富含蛋白质、糖分、维生素C、胡萝卜素含量特别高,有益于宝宝视力发育。

  芒果中还含有一种加芒果甙的物质,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脑神经元的作用,能延缓细胞衰老、提高脑功能。中医认为芒果有益胃、止呕、止晕的功效。

  可能的伤害

  由于芒果中含有的果酸、氨基酸、各种蛋白质等刺激性物质比较多,还含有单羟基苯和醛酸等物质对皮肤黏膜有很大的刺激作用,芒果过敏一般发生在接触到芒果而未及时清洗的部位,出现颜面部皮疹、口唇红肿、口周发痒,伴有嘴唇、舌、咽部灼热感、发麻等过敏现象,甚至四肢出现皮疹,其痒难忍,相当痛苦。而宝宝的皮肤都很薄、很嫩,特别容易受到刺激,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出现水泡和糜烂。

  有哮喘、过敏史的儿童,吃了芒果极易诱发旧病。

  健康吃法:

  1、过敏体质的孩子不适宜吃芒果。

  2、吃芒果时,最好将果肉切成小块,直接送入口中,避免接触面部皮肤。

  3、吃完芒果后,应漱口、洗脸,以避免果汁残留。

  菠萝

  菠萝又叫“凤梨”, 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果糖和葡萄糖,几乎含有人体需要的所有的维生素和大部分的矿物盐,味道鲜美,香甜多汁。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开胃消食,祛湿利尿之功效。是医、食俱佳的时令水果,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可能的伤害

  菠萝好处虽多,但菠萝里有三种不好的成分,可能给宝宝带来麻烦。

  1、菠萝中含有多种“生物甙”,对人的皮肤、口腔黏膜有一定刺激性。所以吃了未经处理的生菠萝后口腔觉得发痒。

  2、菠萝中的“5-羟色胺”是一种含氨的神经递质,具有强烈地使血管收缩和平滑肌收缩、使血压升高的作用,其结果表现为头痛。每100克果汁中含2.5毫克~3.5毫克。

3、菠萝中含有“菠萝蛋白酶”是一种蛋白质水解酶。提炼出来以后有很强的分解纤维蛋白和血凝块的作用,是一种医疗用药。菠萝中的少量菠萝蛋白酶吃到胃里后就被胃液分解破坏。但是有少数人对这种酶有过敏反应,多属于“速发型”变态反应,吃后15~60分钟左右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头痛、头晕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发生呼吸困难及休克。

  健康吃法:

  1、菠萝去皮和果丁后,切成片或块,放在开水里煮一下再吃。菠萝蛋白酶在45℃~50℃就开始变性,到100℃时90%以上都被破坏;甙类也同时可被破坏消除;5-羟色胺则溶于水中。经煮沸后口味也得到改善。

  2、如果为了保持菠萝的生鲜口味,可以把切成片或块的菠萝放在盐水(一般烧菜的咸度)里浸泡30分钟左右,再用凉开水浸洗去咸味,也同样可以达到脱敏的作用。

  3、初次吃的宝宝只吃饼干大小的一块,如果无异常,下次可适当加量。

  4、每次吃菠萝不可过多,过量食用对肠胃有害。


新生儿眼病筛查“少人问津”

4年前,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要求健康儿童应当在生后28~30天进行首次眼病筛查,此后分别在3、6、12月龄和2、3、4、5、6岁健康检查的同时,再进行阶段性眼病筛查和视力检查。

  眼病筛查不算贵,仅需几十元钱。遗憾的是,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发现,规范发布4年来,除部分早产儿家长知晓并执行外,几乎所有出生健康的新生儿家长并不在意,满月主动带孩子筛查者更是寥寥无几。

  2.3万新生儿仅千人筛查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眼科统计显示,2014年有851名新生儿筛查眼病,2015年为847名,2016年为1032人;其中,2014、2015年筛查者全部是早产儿,2016年虽有12个足月宝宝,但并非家长主动筛查,而是孩子出现了红肿、炎症等症状后前来就诊。

  2016年省妇幼保健院分娩量超过23000人,尽管眼科向前来产检的孕妇发放了数万份的宣传资料,从筛查数量来看,绝大多数家长并不买账,很多家长表示孩子能睁眼,眼睛就没问题。

  他们本应有明亮的眼睛

去年11月29日上午,该院眼科主任胡燕妮接连接诊了3名重度眼疾患儿:2岁半的黄冈女童患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需摘除眼球;1岁男童眼底出血,影响视网膜发育,导致左眼视力异常;6个月大宝宝却有1000度远视。胡燕妮很痛心:如果父母早点带他们来筛查,或能拥有一双明亮正常的眼睛。

  2016年,该院眼科发表题为《武汉市1060例新生儿眼病筛查结果分析》的论文,认为新生儿眼病患病率较高,及时筛查能尽早发现新生儿眼病,有利于针对性治疗,进而降低后续眼部重症疾病的发生。

  这些疾病都可早期筛查

  胡燕妮介绍,眼部病情隐匿,普通家长难以觉察出异样,等发现明显症状后才就医,不仅救治耗时耗力,效果也远不如早期。一些患眼部恶性肿瘤的孩子,不仅失去视力,甚至可能失去生命。

  据了解,新生儿眼病筛查是针对出生28天到30天的新生儿进行的眼部检查,重点筛查是否存在分娩时损伤如眼底出血以及炎症等,可早期诊断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眼病。


婴幼儿怎样饮水更健康

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很多家庭纷纷行动起来,在未来人口结构中,未成年人口数量将会增长。当前,我国大部分家庭的格局是两个年轻父母、四个老人(总共六个大人)教育抚养一个或者两个孩子。不夸张地说,这一两个孩子就是三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为了孩子的成长,长辈们除了投入时间和精力之外,在教育方面多花一些钱也是愿意的。但是,父母在给孩子提供更高质量教育的同时,如何能在基本的饮食方面从专业的角度保证其健康成长,也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在“饮”方面,该注意什么?父母如何对婴幼儿的饮水进行理性选择?

  婴幼儿对水的需求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之一。婴儿出生前——沉浸在羊水中,新生时——从母乳中摄取水分和营养,成长中——自己饮水进食。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内所需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任何配方奶粉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笔者呼吁各位妈妈,0—6月的婴儿应该坚持纯母乳喂养。

  但是,我国的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国家卫计委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母乳喂养率呈持续下降趋势。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27.8%,其中农村为30.3%,城市仅为16.8%,低于国际平均水平(38%)。

  一般来说,纯母乳喂养的6月龄内的婴儿无需额外饮水。但是由于我国约有70%的母亲没法做到纯母乳喂养,因此,冲泡奶粉的水就变得格外重要。

  6个月后,婴幼儿除了母乳之外,也开始直接饮水,此时,水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更为直接。

  近几年市场上普通的婴幼儿饮用水也从名字上升级了,拔高成为婴幼儿专用水,很多家庭关注于此,婴幼儿水市场逐步被打开。

  婴幼儿一天喝多少水

  依据我国的居民膳食指南参考摄入量的规定:65公斤的成年人,除了从食物当中得到的水分以外,每天还需要饮用1.7升水。3—20公斤的婴幼儿,每天需要总的水摄入量为0.7—1.3升。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在婴幼儿体内,水分占其体重的70%—80%,远高于成人的60%—65%,水占体重的比例较大,其单位体重的基础代谢率高于成人。

  我们来简单计算一下:

  一个普通成年人,以65公斤计,每日饮水1.7升,单位体重需水量为26.2毫升/公斤。一个婴幼儿,以20公斤计,每日饮水1.3升,单位体重需水量为≥65.0毫升/公斤,是成人的2.5倍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

  0—6月龄婴儿应进行纯母乳喂养,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

  7—12月龄的婴儿,每天母乳的平均摄入量约为630毫升,辅食添加及饮品补充所提供的饮水摄入量应在330毫升左右;

  1—2岁婴幼儿,由母乳提供的水每天为480毫升,来自辅食的水分每天要保证在825毫升;

  3岁儿童水摄入量也参考此标准,每日饮水量约为1.3升。

  当然,这些数值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每一个宝宝,但对于大多数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宝宝来说,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各位父母也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该喝什么样的水?

  为什么要单独划分婴幼儿饮用水?孩子喝的水和成人喝的水为什么就不一样呢?婴幼儿饮用水到底特别在哪里?笔者搜集了市面上一些婴幼儿饮用水产品的信息,大多数产品都以低钠、低矿、呵护宝宝肾脏为卖点,并会特别标注水源地以及钾、钙、钠、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

 不难发现,生产婴幼儿饮用水产品的企业都不约而同降低了水中的矿物质含量。以钠为例,我国《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钠含量≤200毫克/升,但是婴幼儿饮用水产品中的钠含量大致保持在0.8—45毫克/升的范围内,降幅十分明显。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位于罗马的世卫组织欧洲环境和健康中心,组织了一批来自营养、医学等多领域的专家专门研讨了饮用水中的矿物质对总膳食营养的贡献,并将研究内容集结出版为《饮用水中的营养》一书,其中第13篇论文《饮用水中的营养矿物质:对婴幼儿营养的影响》具体介绍了饮用水中的矿物质对婴幼儿营养的影响。文中提出,与婴儿体重相比,婴儿的饮用水摄入量相当大而且摄入时间长,饮用水中的营养矿物质浓度可能对婴幼儿摄入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总量有重大影响。

  我们平常用水冲泡婴幼儿配方奶粉,水中的矿物质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奶中矿物质含量的变化。因为对我国大部分婴幼儿来说,配方奶粉的摄入量大且摄入时间长,所以饮用水中的营养矿物质浓度就会对婴幼儿摄入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总量有所影响。

  众所周知,婴幼儿人群的营养摄入来源不如成人丰富,他们对于微量元素、矿物质的获取主要还是来自母乳、奶粉、辅食和饮水。而有些营养物质的主要摄入途径就是水,它们在其他食物中含量较低,例如氟、铬等。因此,对于婴幼儿来说,从水中摄入某些营养物质是重要的渠道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在《饮用水中的营养》论文集的文章中提到:人们发现使用纯净水烹饪时,会造成食物(蔬菜、肉类、谷物)中各种必需元素的大量流失。

  一些纯净水在制造过程中,去除了水中的有害物质,但同时,也去除了水中钾、钙、镁等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长期饮用,不利于婴幼儿全面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因此,矿物质含量几乎为零的纯净水,并不适合给婴幼儿冲泡奶粉,也不宜长期单一地给婴幼儿直接饮用。用普通水给婴幼儿冲泡奶粉的话,也一定要把水烧开,切忌使用生水。

  宝宝喝的水应符合什么标准?

  我们不建议长期使用矿物质含量几乎为零的纯净水,但这并不代表婴幼儿需要大量摄入矿物质含量较高的饮用水。

  婴幼儿肾脏发育尚未成熟,如果水中矿物质含量过高,高矿物盐的摄入会加重婴幼儿脏器的负担。尤其是钠离子含量过高,会增加婴儿的肾脏和代谢系统负担。因为婴幼儿肾脏还未发育完全,过高的矿物质会产生健康风险,或对婴幼儿生长不利。

  我国的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针对婴幼儿的饮用水标准。自2012年7月1日起,我国强制执行《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检测指标达到106项,符合该标准的水质可以满足成年人的日常需求。但与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相同,《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限定值并没有针对婴幼儿单独设定,也没有专门考虑饮用水矿物元素含量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标准中矿物质含量的指标范围比较广,对一些重要的矿物质含量指标并没有明确要求。

  其他国家针对婴幼儿的饮用水是如何规定的?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开发表《饮用水中的营养矿物质:对婴幼儿营养的影响》,提出了限定:钠≤20毫克/升,硫酸盐≤200毫克/升。

  法国食品卫生安全署、瑞士儿科学会、英国卫生局等机构也都对适合婴幼儿饮用的水中的矿物盐含量提出了要求。

  同样,德国、奥地利等国更以联邦法律的形式规定了适合婴幼儿饮用的水钠含量不应超过20毫克/升。

  在表3中,同时对比了我国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中相关矿物质的含量。

  因此,笔者也难以成功地完成这个定量分析。笔者咨询了业内的几位专家,专家们也表示,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证据,去证明婴幼儿饮用水中的最佳矿物质浓度。

  笔者认为,我国各地区的自来水水质不尽相同,在某些方面可能很难满足婴幼儿对饮用水的要求。自来水一般通过城市供水系统到达家中。

  如果宝爸宝妈们确定居住地自来水的矿物质含量比较符合婴幼儿的需求,那煮沸后的自来水就是极经济、实惠的婴幼儿饮用水,也是极容易获得的水。当然,这是极理想的状态。

  还有一个名词需要搞清楚:溶解性总固体(TDS),曾称总矿化度。指水中溶解组分的总量,包括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离子、分子、化合物的总量,但不包括悬浮物和溶解气体。TDS值通常可以反映水中矿物质的总含量。但是并不代表水质的好坏,有些谣言说TDS越低,水质越好,这是不对的。


新生儿浑身“脏”,竟是天然保护膜

小锦家姑娘出生的时候,一层奶白油腻的东西在孩子身上附着,皱巴巴脏兮兮的一个“小老头”,给小锦嫌弃的直呼:“快走开,这才不是我生的,丑死啦!”听得一旁医生无奈又好笑,现在的产妇真是了不得了,自己生的孩子都嫌弃。

  

孩子刚出生时确实是皱巴巴脏兮兮的,很多妈妈看到宝宝这副德行都忍不住皱眉,恨不得立刻下床把这小娃娃好好清洗一下。妈妈们可别莽撞操作哦,宝宝身上这层脏乎乎的东西,是一层纯纯的天然保护膜呢!

  孩子刚出生时,身上都会不均匀地附着一层白色油腻物,有些部位多一点,有些部位少一点,这是宝宝从妈妈肚子里带出来的脂肪,医学临床上把这层东西叫做“胎脂”。

  胎脂就是妈妈眼里那层脏乎乎的东西,它虽然看起来不怎么样,但对孩子的保护力还是很大的。

  保护一:在娘胎里时,孩子每日被羊水浸泡,如果不是这层保护膜,孩子的皮肤早被羊水浸泡溃烂了!

  保护二:孩子刚出生,根本不具备调节自身体温的能力,周围环境骤然变低,孩子身体会释放大量的热量,最终导致受凉生病;而胎脂可以起到有效减少热量散发的作用,进而维持宝宝恒定体温。

  保护三:新生儿皮肤娇嫩,胎脂可以在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有效减小衣物对孩子皮肤的摩擦,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很多妈妈看到宝宝身上附有胎脂,都会忍不住手动给宝宝擦掉,其实这是完全不需要也不赞成的。如果宝宝身上胎脂比较少,出生一两天以后它就会自动被宝宝吸收消失,完全不需要人为的去解决它。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不能清理,当孩子身上胎脂较厚,尤其是头颈、腋下、四肢褶皱处,如果存留时间太长,对孩子也是没有好处的。时间久了,它会分解成脂肪酸,对皮肤有很强的刺激,引起皮肤溃烂。所以,在孩子脐带脱落以后,家长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可以用消毒过的纱布包裹着植物油,轻轻给孩子擦去这些胎脂

  在清理的时候,妈妈需要特别注意孩子头皮上的胎脂,在囱门没有闭合之前,我们是不建议家长清理的。因为一旦力度不当,就会很容易伤害宝宝头部。等囱门闭合以后,洗澡时先用植物油把孩子头皮头垢浸软,然后再轻轻揉搓,用水冲净即可。

  当孩子头垢很厚的时候,1、2次很可能根本无法浸软,妈妈也不要急慌一次完成。可以分几次操作,直到头垢软化后再去清理。

另外,很多妈妈都很好奇为什么有的孩子胎脂厚有的却很薄?

  这是2个因素导致的,其一是孩子身体好,新陈代谢的快,皮脂分泌物自然就多,出生后胎脂也多;反之,代谢缓慢分泌物少,胎脂就很少;其二是因为孕妈在怀孕期间身体营养充足,营养充沛,胎儿生长没有阻碍,新陈代谢就很旺盛,皮脂分泌物就多,胎脂自然也多啦!


新生儿听力筛查须知

宝宝出生,新爸新妈要面临许多医学问题,一般来说,新生儿听力筛查是较早遇到的问题。听力筛查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关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问题,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卢连军给大家来解疑。

  什么是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查手段,对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的新生儿进行客观、快速和无创的听力学检查。目的就是对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做到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进而减少听力障碍对患儿说话、语言及认知发育的影响。

  什么时候进行筛查?

  根据筛查时间可分为初次筛查和第二次筛查,通常简称为初筛和复筛。新生儿筛查对象可分为正常新生儿和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新生儿,对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尤为重要。

  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3-5天要接受初筛;未通过初筛者,42 天左右接受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个月左右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确诊为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及时到医院的专科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对于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新生儿,即使初筛和复筛通过,也应定期追踪随访,每年至少1次,直至3周岁,若可疑有听力损失,应及时进行听力学评估。

  何谓听力诊断性检查?

  即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在听力检测机构进行的听力学评估,必要时还需要其它医学和影像学评估,最终做出诊断。测试时间在出生后3个月至6个月。客观听力检测项目包括诊断性OAE、1kHz声导抗测试、短声及短纯音ABR、40Hz听觉相关电位、ASSR和骨导ABR等。主观听力检测项目包括小儿行为测听、言语检测及听觉-言语发育评估表。

  如何对患儿进行干预?

  卢连军主任介绍,主要分三种情况。一种是病因治疗,主要针对传导性耳聋的患儿,如分泌性中耳炎、先天性小耳畸形和先天性中耳畸形等,进行的药物及手术治疗。另一种是听力补偿或重建,对双侧中度感音神经性听觉障碍患儿,应首选配带助听器,验配时间可在6月龄左右。对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患儿,则建议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第三种是听觉言语训练,患儿经助听器选配和人工电子耳蜗植入后,需要在医生、听力学家、言语-语言治疗师、特殊教育者和心理学家指导下进行听功能训练和言语-语言康复训练。


爸妈别担心新生儿俯趴更健康

小玉产后坐月子期间,社区医生来家里探视,指导小玉平时要多让宝宝俯趴,有利于成长发育。站一旁听的婆婆着急了,说让这么小的孩子趴着,不压坏心脏身体吗?

社区医生笑笑解释道:孩子的身体很有力量的,你看他能从妈妈的身体里出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俯趴不会伤害到宝宝的,而且对于宝宝来说,还有很多好处呢!

宝宝俯趴 原来好处这么多

促进成长

俯趴能够让宝宝练习抬头、转头,锻炼宝宝的颈部、背部和四肢的肌肉和力量,而且有利于全身肌肉协调性的发展,使宝宝更快地学会翻身、爬。

有利于塑造完美头型

如果宝宝整天躺着,后脑勺就会慢慢变得扁扁的、平平的,趴着可以防止宝宝头形后部过扁和部分偏头,让宝宝的头形看起来更完美。

提升感知

和整天躺着的宝宝相比,趴着会让孩子从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视角来看时间,有利于宝宝更好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锻炼体能

俯趴还能够让宝宝得到运动的机会,锻炼宝宝的体能,运动后也更容易入睡。

俯趴练习从一周大开始

足月出生的健康宝宝,一般一周大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练习趴着了,0-6个月是宝宝的俯趴的黄金时期,6个月以后也要尽量让宝宝多趴。可以在宝宝清醒、精力比较充沛的时候进行,如果宝宝困了、饿了或者刚刚吃完奶,都不是锻炼的好时机。

但要注意,不满3个月的宝宝不建议趴着睡觉,以免造成窒息。

宝宝刚开始俯趴的时候,一次可能只有几秒钟,但只要你每天多次尝试,一般3个月的宝宝都可以趴10分钟以上。

123动起来 俯趴姿势要做对

1、宝宝俯趴时,小手要放在胸口支撑头和胸部,如果他的手是攥着的,尽量帮他把手掌打开。

2、宝宝俯趴时,小脚要着地,如果宝宝的小腿高高翘起的话,会不利于后面的爬行和行走。

3、 如果宝宝哭闹,情绪不好,就不要再坚持让他趴了,否则他下次可能就不爱趴了。

4、也不要让宝宝单独度过趴趴时间,妈妈要在旁边看护。


新生儿脐疝是哭出来的?

小李的孩子刚刚出生月余,一次她和婆婆给宝宝洗澡,宝宝一直哭闹,随后她发现孩子的肚脐高出腹部向外突出,她有些担心这是疾病症状,婆婆发现后说没什么关系,这是孩子哭导致的。真的是这样吗?

在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有部分新生儿的脐部会有高出腹部向外突出的现象,而且在新生儿哭吵及咳嗽时加剧。很多家长认为这个现象是因为新生儿哭吵引起的。其实,这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脐疝,属于先天性发育缺陷性疾病,民间俗称为“气肚脐”。

  新生儿脐疝是由于新生儿腹壁肌肉还没有很好的发育,脐环关闭不全或薄弱,而腹腔内脏器由脐环处向外突出到皮下而形成。因为新生儿在安静或者平卧时,突出的肠子基本返回入腹腔,肿块消失,但是在哭吵、咳嗽时由于腹腔内压力增高使脐环突出明显,而让家长们认为是因为哭吵而引起的脐疝。

  如果发现宝宝得了脐疝,不必过分紧张,因为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1岁半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腹部肌肉发育完善,疝孔也会逐渐缩小,不需要任何治疗;也有部分婴幼儿不能自愈时,需手术治疗。

  照料时,家长们需尽量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大声哭吵、咳嗽,防止便秘等。疝气内容物有突出者,可用手轻柔突出部位,尽量柔进去,防止内容物嵌顿而引起肠坏死,如果内容物无法进入腹腔,应立即医院就诊。


每十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巨婴"大胖小子"不是好事

为生九斤重巨大儿 受了两茬罪

近日,看着怀里已经八个月大的儿子,德州27岁的张昕(化名)几乎忘了分娩时经历的痛苦。为了生下这个9斤重的巨大儿,张昕受了顺产和剖宫产两茬罪。

怀孕时,张昕并没有孕吐之类的特殊反应,胃口一直特别好。因为一直喜欢吃零食,身高1.63米的她怀孕前体重就已达130多斤,而怀孕后体重更是一路增长。“其实怀孕早期时,体重增长得缓慢一些。几次产检B超检查还显示,胎儿发育偏慢。后来担心让孩子受苦,婆婆每天都想办法做很多有营养的饭菜,并且一直劝说再多吃一点。”张昕说,到孕37周零4天的时候,她挺着巨大的肚子去产检,宫高已经达到了40厘米。而她的体重已经接近180斤,医生直接为她开出了住院通知单,表示胎儿过大,必须剖宫产。

不过,张昕打心眼里不愿意手术。“为了能自然分娩,从那时开始我就拼命控制饮食,正常三餐都不敢多吃,饿了就吃番茄黄瓜玉米之类的,体重还是长了好多。”

一直坚持到孕期38周以后,再检查时发现胎儿已经入盆,但是因为体型巨大,依然牢牢占据在张昕胃部。“每天睡觉时都遭受着烧心的折磨,只要坐下来就能感觉到宝宝的屁股顶着我的肋骨,真是苦不堪言。”张昕说,由于饮食控制得太晚,体重并没减下来。

到孕期40周时,张昕终于等来了阵痛,这时她体重已经增加了接近60斤。一心想顺产的她,忍着阵痛坚持了两天两夜。“中途医生给注射了好几次催产素,都没有太大的反应,当宫口开到九分时,胎心监测发现胎儿心跳已经高达280,再不剖宫产就危险了,最后孩子整整9斤。”张昕说,要不是孩子太大不好生,或许她就不用受这两茬罪了。

去年济南超级宝宝 或高达上万人

“巨大儿在医学角度上来讲是高危儿。”山东省交通医院大内科主任王磌表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巨大儿发生率仅为3%左右,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新生儿的出生平均体重开始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到本世纪初已经达到7%-8%。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达到10%,个别医院甚至能达到12 。5%。

在产科从业20多年来,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多晓玲就眼见着新生儿体重逐年增大。她说,“以前出生的孩子多在五六斤,七斤以上的都很少见,现在超过八斤的孩子越来越多见。”省千佛山医院超声诊疗科主任医师曲素慧也发现,“偏大儿”要比“偏小儿”更常见,可占到所有胎儿的两成左右。“十个里能有两三个是偏大的,至少偏大一两周,有的甚至偏大3周。”

9日,记者从济南市卫计委了解到,2016年济南市共出生12 。6万人。而按照巨大儿发生率10%来算的话,巨大儿数量高达1.26万人。

巨大儿分娩时 容易造成“肩难产”

“一般情况来说,如果胎儿大于9斤,我们不建议产妇自然分娩,患孕期合并糖尿病时,超过8斤通常就会进行剖宫产。”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韩爱卿表示,实施剖宫产手术,产妇就要承担可能的伤口感染、腹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等手术风险。而剖宫产的新生儿因未经产道挤压,身体抵抗力相对偏低,肺部的并发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者。

“正常体重的胎儿,整个身体中头围最大,自然分娩时,一旦头部娩出,身体也就跟着自然分娩出来。”韩爱卿解释道,但是巨大儿躯干增长往往比头部更快,分娩时肩部容易卡住,造成“肩难产”。韩爱卿表示,如果肩难产处理不当,对于产妇来说,一方面,胎儿过大会导致分娩过程中阴道过度伸张或撕裂,从而造成子宫脱垂,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子宫和膀胱破裂。另一方面,产程的延长、子宫收缩不良还可能造成产后大出血甚至死亡。

“对于新生儿来说,肩难产时肩部容易卡住,常常需要手术助产,容易造成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新生儿宫内窘迫、颅内出血等并发症。”韩爱卿说道,严重的会导致终生残疾、脑瘫,甚至死亡。此外,多晓玲也强调,“巨大儿还会出现一些胎源性疾病,例如孩子遗传了肥胖基因,会导致过早出现代谢性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和性功能。”

孕期体重增加25斤 是最理想状态

韩爱卿表示,巨大胎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孕妇肥胖、妊娠合并糖尿病、父母身材高大、高龄产妇、有巨大胎儿分娩史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因为营养过剩导致巨大胎儿的孕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预防巨大儿的最佳办法就是控制孕期体重。韩爱卿认为,孕妇整个孕期体重增加25斤左右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身材瘦小或肥胖的女性可更少。

同时,如果孕妇患有糖尿病,血糖没有很好地控制,胎儿始终处于高糖的环境中,也会使胎儿过大。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在血糖控制稳定以后再怀孕。此外,专家表示,孕妇应适度参加活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可以做些简单的家务、散步等轻松的运动,每天坚持一小时左右,不要整天坐着和躺着。

齐鲁晚报记者 陈晓丽 王小蒙


我国5岁孩子患龋率约76%牙齿健康从小抓起

乳牙龋齿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第二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表明,5岁儿童的患龋率为76.5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乳牙的患龋率还有逐年上升趋势。那么,宝宝乳牙龋坏的危害是什么?龋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护理宝宝乳牙呢?

乳牙是儿童咀嚼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每天饮食需要一定的营养才能保障生长发育的需要。只有健康的乳牙才能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才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如果牙齿不好,孩子就不可能很好地咀嚼,大块的食物就进入胃里,影响消化和吸收,而且增加胃的负担。

乳牙龋坏的危害

龋齿多发生在乳牙期的宝宝。一些家长认为乳牙迟早会被恒牙取代,患龋齿无关紧要,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龋齿有着严重的危害性。

1、影响宝宝消化吸收

牙齿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咀嚼食物,是消化系统的第一道关口。如果乳牙龋坏,自然不能正常咀嚼,食物在患儿口腔内不能很好地进行切、撕、磨等咀嚼加工,囫囵吞枣地进食,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得以充分地消化和吸收,务必会使宝宝摄取营养减少。

2、成为危害宝宝的慢性病灶

有些龋齿,不得不在换牙之前就拔掉,在缺牙位置两侧的乳牙,会不约而同地向缺牙的空隙区倾斜,导致恒牙萌出时发生严重的错位。恒牙的长期错位,既影响美观又碍于咀嚼,直接危害机体的生长发育。更严重的是乳牙龋坏后,发展成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它可以做为一个慢性病灶潜伏在机体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急性发作,突然出现剧烈的牙痛、头痛、发热、面部肿胀、食欲减退,如此反复出现,对健康影响较大。

3、危害延至终身

腐烂的牙根,其锐利的边缘,常常刺破舌头、口腔粘膜,形成口腔粘膜溃疡,为细菌侵入机体开了门户。另外,牙齿的正常咀嚼运动有促进颌骨发育的作用。因此乳牙过早损害、缺损还会影响颌骨的发育,而颌骨发育不良又会造成颌骨畸形和恒牙牙列不齐等症状。这些不良后果极易导致各种牙体病或牙周病,并罹患终身。

宝宝龋齿是如何形成的?

龋齿形成的原因

婴幼儿龋齿是严重危害乳牙列的严重破坏性疾病,这一疾病又是如何发生的呢?这与儿童喂养方式、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有密切相关。

婴儿睡觉前使用奶瓶易患龋齿,这是因为奶瓶内多为奶加糖或纯奶。喂养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母亲受教育的程度越低,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孩子刷牙次数越少,喂养龋越高;每天饮用含糖饮料的次数多和刷牙的次数少等均会导致喂养龋发生。这些危险因素可以从一个或多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导致喂养龋的发生和发展。

护理宝宝乳牙应遵循的原则

1、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营养物质。除此之外,母亲输乳孔的大小适中,哺乳时不会造成婴儿下颔过度前伸或前伸不足。但母乳里有乳糖,如果“随意哺乳”也会增加发生儿童早期龋的危险。因此许多学者提倡“定时哺乳”或根据婴儿生理需要哺乳,称为“按需哺乳”。

2、正确人工喂养

牛奶里最好不放糖,要定时喂养,不要养成婴幼儿含奶瓶睡觉的不良习惯,避免奶瓶龋的发生。用奶瓶喂养时,注意正确的姿势,避免上颔受压。橡皮奶头的小孔要适中,不要过大或过小,避免下颌前伸不足或过度。

婴儿到4个月要开始加辅食,使小儿的饮食从流食逐步过度到以固体为主的饮食成分,也就是从单一的饮食过度到多样化的饮食,以满足身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促进恒牙的正常发育。

遵循合理的进糖原则:(1)少吃或不吃粘性大、甜度高的饮食;(2)甜食要和正餐一起吃;(3)限制进糖的量和次数;(4)吃完甜食要刷牙,喝完甜饮料要漱口;(5)睡觉前、刷牙后不要吃甜食或喝甜饮料。

3、纠正不良习惯

及时纠正儿童出现的各种口腔不良习惯和其他影响颌面部发育的不良习惯性姿势。常见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有:吐舌习惯、吮指习惯、咬唇习惯、偏侧咀嚼习惯、口呼吸习惯、咬物习惯等。常见的小儿不良习惯性姿势是睡眠时将手枕在一侧脸下。

预防牙颌面部外伤。避免严重碰撞和摔跤以防止牙齿和唇部外伤。注意玩具的安全性,软和易消毒的为最佳选择。不要把锋利、坚硬的物品,诸如筷子、勺子、钥匙等当玩具给婴幼儿玩耍。

定期清洁口腔很重要

先让宝宝侧卧位,用小毛巾或围嘴袋围在小儿的颌下,以防止护理时沾湿衣服;同时准备好消毒过的筷子、棉签、淡盐水和温开水,护理者用肥皂和流动水洗净双手。待准备好一切再开始护理。

护理时,先用棉签蘸上淡盐水或温开水,擦小儿口腔内的两颊部、齿龈外面,再擦齿龈内面及舌部。擦洗时应注意使用的物品要保持清洁卫生,已消毒的物品不被弄脏污染。擦洗一个部位要更换一个棉签,同时棉签上不要蘸过多的液体,以防止小儿将液体吸入呼吸道造成危险。最后用小毛巾把宝宝的嘴角擦干净。


新生儿喝稀奶配米汤"降火"不到一周患低钠血症

为了给出生不足28天的逸逸“降火”,年轻的父亲给她喂稀奶和米汤,结果不到一周,逸逸就出现严重低钠血症,被送进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所幸经过治疗,逸逸已脱离危险,日前被顺利转到了普通新生儿病房。

今年1月下旬,出生不到20天的逸逸总有眼屎,逸逸的父亲听村里的老人说,是因为奶粉泡多了,太浓了,逸逸上火了才眼屎不断,建议奶要稀释些喝。

“老人经验丰富,村里不少人孩子不舒服都找这位老人看。”逸逸的父亲林先生对老人的说法深信不疑。为了给逸逸降火,于是1勺奶粉兑120毫升的水给逸逸喝,还给逸逸喝些米汤。然而按照该品牌的奶粉用量说明,1勺奶粉只需兑43毫升的水。逸逸的父亲怎么也没想到,他的降火办法把逸逸“降”进了医院。

2月初,也就是“降火”一周,逸逸开始出现异常。“醒了后哭闹不已,我给她换了尿布,准备喂些牛奶和米汤,但她小手推开,不愿意吃,脸色也变得有些异常。”林先生回忆,当时他赶紧请村里的老人来看,老人一看,直摆手,说她看不了,建议赶紧送到医院。

120急救中心医生赶到时,逸逸开始出现抽搐,四肢如中风般直抖动。“当时医生一边给打镇静剂一边就往附近的医院送。”逸逸的父亲林先生回忆当时的情况,仍心有余悸。

120车将逸逸送到附近医院。“问题严重,赶紧送到上级医院。” 该院的医生建议。于是,逸逸紧接着就被转运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在转运到我院的途中,负责转运的郑青青博士发现逸逸又出现了抽搐,因此我们立即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王礼周主任医师表示。

急诊血电解质回报为血钠110mmol/l,血镁也低于正常值。“逸逸电解质出现严重紊乱,发生低钠血症和低镁血症,尤其血钠值已是危急值。由于奶粉量少导致氯化钠摄入不足而水份摄入正常,从而引起细胞外液过多的低钠血症发生脑水肿,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情况。”王礼周主任表示,“当然由于摄入不足出现的低镁血症也是引起抽搐的原因之一。”

通过静脉补充钠和镁等支持治疗,逸逸的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很快得到了缓解和恢复,未再出现抽搐,精神也变得活泼可爱,2月4日顺利从新生儿重症病房转到了普通新生儿病房。

“1勺奶粉兑120毫升的水配比过稀,钠、镁等摄入量明显不够。而米汤主要是淀粉,未满4个月的宝宝由于消化系统缺少相应的淀粉酶,特别是胰淀粉酶发育差,3个月后活性才逐渐增高,因此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婴儿没有办法消化淀粉类食物,长期喂养米糊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王礼周主任分析说。

王礼周主任建议,婴儿至少要4个月之后才可添加米糊含淀粉食物。新生儿提倡母乳喂养,实在无法母乳喂养的婴儿吃奶粉也应该按配方奶粉说明的比例配置奶粉,按需喂养。为防止上火可以另外多喂些水而不是把奶稀释,以免引起电解质紊乱或营养不良等可以避免的病症。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