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性早熟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性早熟】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性早熟】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性早熟】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性早熟】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性早熟】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性早熟】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性早熟】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性早熟】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父母陪睡会导致孩子性早熟?

近年来,有关儿童性早熟的报道层出不穷,速成鸡、催熟的水果蔬菜、豆浆豆制品等食物大概是最常听到的“背锅侠”了。但是最近又看到了一个更为“耸人听闻”的说法——孩子长期和父母同睡,容易导致性早熟。虽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逐渐让孩子学会独自睡觉,但是用“会导致性早熟”这样的理由来吓唬人,真的是让专家没办法认同。

“性早熟”到底该怪谁?

喏,就怪它们:

1.疾病原因:性早熟一般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前者是由大脑中的病变引起的,后者主要是由于卵巢或睾丸长了肿瘤,或是肾上腺的一些疾病,刺激身体分泌性激素导致的提早发育。

2.其他原因:除疾病之外,如果孩子长期营养过剩、误食了含有性激素的药品(如避孕药)、接触会引起性早熟的化学品,也可能会导致性早熟的发生。有些情况下,孩子过早接触了超越其心理年龄的内容,比如一些不适宜的语言、画面,也可能会对孩子的性萌动和性意识觉醒产生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儿童性早熟。还有一些找不到原因的性早熟,被称为特发性性早熟。

在这种种可能导致性早熟的原因中,压根就没有父母陪睡什么事儿。

孩子应该跟父母同睡吗?

虽然父母陪睡不会导致孩子性早熟,但还是不建议爸妈和孩子们同床共枕。原因如下:

1. 对小婴儿来说,同睡更危险。有很多人认为,宝宝跟妈妈睡一张床,不仅喂奶更方便,还能增强母子之间的亲密联系,但对小婴儿来说,跟父母睡同一张床,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所以,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是,婴儿与父母同室但不同床,可以把宝宝的床放在离爸妈比较近的位置,能够互相看到、摸到。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同床给宝宝带来的风险,又能保证爸妈和宝宝的亲密联系。

2. 对大宝宝,分房睡更好。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孩子和父母都需要各自独立的空间睡觉,迟迟不分房睡,不仅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睡眠的习惯,还会对夫妻关系造成一定影响。对于宝宝来说,一般在 3岁左右,会逐渐注意到男女的性别差异,意识到自己和爸爸(或妈妈)的身体构造不一样。如果继续和父母一起睡,可能会对孩子的性认知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夫妻双方来说,如果在宝宝已经比较大的情况下,还继续睡一间房,不仅会直接影响夫妻生活,也会对夫妻关系造成影响,甚至引发矛盾。

怎么帮助宝宝独自安睡?

假如宝宝习惯了和爸爸妈妈一起睡,突然让宝宝一个人睡,难免会抗拒,爸妈们可以循序渐进慢慢达成让宝宝独睡的目的。

1. 先让宝宝适应分床。如果宝宝小时候一直是和爸妈同床睡,那么在让宝宝独睡之前,可以先从分床睡开始过渡。在爸妈的床旁边,给孩子准备一张他喜欢且舒适的小床,然后逐渐分开距离,为分开睡做好准备。

2. 跟孩子做好沟通。在正式分房睡之前,爸妈可以通过小故事、绘本之类的向孩子传达“大孩子应该要自己睡”的观点。刚开始分房睡时,有些孩子可能会恐惧或者不适应,爸妈可以在入睡前多陪他一会儿,讲讲故事之类的,等孩子入睡后再离开。

3. 态度要坚定。虽然已经跟孩子说好分房睡,但还是可能出现孩子突然又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睡的情况,甚至可能会半夜跑到爸妈床上赖着不走。遇到这种情况,爸妈不能太心软,轻易就跟孩子妥协,而是应该温柔坚定地向孩子表明,爸爸妈妈想自己睡,宝宝也应该自己睡,不要让之前所做的努力前功尽弃。

文/潘慧(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北京青年报

儿童性早熟?警惕颅内肿瘤!


受访专家/南方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小儿神经外科组长、教授 方陆雄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李晓姗 宋烨

  近年的临床研究表明,性早熟可能是某些儿童肿瘤的首发症状,尤其是发病年龄越小,器质性病变所致性早熟的可能性越大,虽然在临床案例中性早熟患儿伴肿瘤发病率尚不高,但同样需引起大家的重视。

  中枢性性早熟以女孩多见

  近期,南方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团队收治了3例以性早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颅内肿瘤患儿。南方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小儿神经外科组长方陆雄教授介绍,儿童性早熟的病因多样,根据是否有性腺轴的启动,分为中枢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或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

  方陆雄指出,中枢性性早熟是指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启动而导致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内外生殖器官快速发育及第二性征呈现的一种常见儿科内分泌疾病,以女孩多见,其中6岁前出现性发育的中枢性性早熟女孩中,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比例约为20%,且年龄越小,影像学异常的可能性越大。男孩性早熟虽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50%左右的患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方陆雄表示,中枢性性早熟可导致性发育过早,引起女孩早初潮;骨骼成熟较快,骨龄超过实际年龄而骨骺提前愈合,影响患儿的终身高;第二性征过早发育及性成熟,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或社会行为异常。

  性早熟男孩均应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

  常见的引起中枢性性早熟的肿瘤有下丘脑错构瘤、生殖细胞肿瘤等。鞍区、下丘脑其他病变如颅咽管瘤、视交叉神经胶质瘤等大多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但也有部分患儿有性早熟表现。松果体区、基底节区肿瘤导致的性早熟多见于男性,女性较少见。

  方陆雄指出,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早发育更易引起功能性表现、抑郁症状、性接触等心理行为问题。因此需要家长足够重视,对小孩第二性征过早发育有所警惕,及时就诊,对年龄小于6岁的中枢性性早熟女孩以及所有性早熟男孩均应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


最新发现:孩子腹型肥胖容易性早熟

肥胖和性早熟存在密切的关系。中国学者经研究发现,腹型肥胖能更显著地增加儿童性早熟的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近1.8万名6~12岁儿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体检采集了他们的体重、腰围与身高比及一些标志性早熟的生理指标。男孩或女孩的腰围与身高比分别大于0.48或0.46时即被认定为腹型肥胖。

分析结果表明,在性早熟男孩中,肥胖和腹型肥胖的比例分别为25.98%和38.58%;而在性早熟女孩中,这一比例分别为13.86%和29.42%,由此可见,腹型肥胖与性早熟存在更紧密的联系。研究人员还认为,除了身体压力外,肥胖儿童也更容易面临心理压力。

  虽然尚未弄清肥胖诱导性早熟的机制,但专家呼吁在学校课程中加入有关性早熟和心理健康的课程,并给予肥胖儿童更多的关注。这一研究发表在了《英国医学期刊》上。


6岁女童误食避孕药致性早熟胸部隆起

6岁女童乳房发育 似鹌鹑蛋大小

前段时间,家住江都的陈女士发现6岁的女儿萌萌(化名)上半身“发胖”了。

带萌萌洗澡时,陈女士才注意到,女儿胸部竟然开始隆起,似鹌鹑蛋大小。仔细询问,萌萌才告诉妈妈,自己胸部好痛。陈女士这才重视起来,赶忙带女儿去看医生。在苏北人民医院儿科,萌萌被诊断为性早熟。

“孩子已出现了典型的性早熟症状。”该院儿科专家陶月红博士表示,经过检查,在排除体内肿瘤病变等致病因素后,她嘱咐陈女士仔细了解一下近段时间孩子的反常行为,比如,是否误食了含有性激素类药物等。

以为妈妈藏起来的是糖 女儿悄悄偷吃避孕药

陈女士说,细问之下,她才知道女儿误吃了家里的避孕药。“药我一直放在床头柜抽屉里,有次我吃药的时候,孩子见到过。”

原来,年幼的萌萌以为妈妈藏起来的是糖,便趁着家人不注意,自己偷吃了一颗。萌萌还说,吃的时候很苦,想吐的时候却没来及吐掉,一整颗都吃进去了。

陶月红解释说,正是由于避孕药向体内引入了雌孕激素,才刺激萌萌乳房发育。“因误服避孕药导致的性早熟,是一种假性的性早熟,避免接触雌激素来源后,孩子性发育也将减缓。”

寒暑假期门诊增多 一天接诊50多例

“像萌萌这样的性早熟的孩子还不少。”陶月红告诉记者,每年寒暑假期间,性早熟、矮小、肥胖三种疾病来就诊的孩子最多。

“其中,性早熟的患儿占了一半以上,而且女性患儿偏多。”据了解,陶月红一天门诊接诊约100人,性早熟患儿一天约50多个。

除了误吃避孕药的,陶月红还遇到过家人不停给孩子吃补品,结果把孩子吃成了性早熟。陶月红解释,过多的营养摄入会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导致脑垂体性腺轴提早启动,催动第二性征发育。

除了吃成的性早熟,门诊上还曾有个2岁女童竟来了月经。“经过诊断,孩子是基因突变,皮肤呈现牛奶咖啡斑,骨头似虫噬易骨折。”不过这类情况较为少见。

如何预防儿童性早熟

1、少吃含激素类产品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儿童对于高蛋白的食物摄入越来越多,如长期食用豆类、蜂王浆、蚕蛹、燕窝,反季节蔬菜、水果,洋快餐、油炸、烧烤食品等含有较多性激素的食物,它们都是诱发孩子性早熟的“罪魁祸首”。

2、多吃原生态食物

家长们一定要牢记孩子成长的饮食禁忌,从小培养孩子谷物、蔬菜、肉蛋奶的合理搭配,多给孩子吃些原生态、未受污染的食品。

3、形成良好习惯,预防肥胖

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很重要,不能让孩子吃饭的时候只挑肉吃,不爱吃蔬菜,平时把果汁、饮料当水喝,以避免孩子体内营养过剩或脂肪堆积,进而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

4、正确引导孩子

除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之外,应当避免让孩子过早接触“儿童不宜”的情爱镜头和相关资讯,不要为其使用成人化妆品。家长如果有吃口服避孕药的,一定要锁好,避免孩子看到后出于好奇心服用。

5、多参加户外运动

多陪孩子进行户外运动,规律作息,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孩子的体质。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这些对于减少孩子性早熟的发生都有一定帮助。6日常生活多观察日常生活中还要减少塑料制品使用,不要养成孩子开灯睡觉的习惯,并且要利用洗澡等时间对孩子多观察,如果出现性早熟迹象,要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盲目怀疑食物。


容易导致性早熟的食物

专家指出以下常见的“高激素”食物,家长应尽量少给孩子吃:

家禽脖子

现在的家禽多是被“催熟”的,而禽肉中的“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因此,长期吃鸡鸭鹅的颈部,就成了“促性早熟”的高危行为。

反季节的水果

冬季的草莓、西瓜、葡萄、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桃和橙等,几乎都是在“促熟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因此也应避免给孩子食用。

油炸类食品

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

口服营养液

一些口服液中含有激素,孩子服用后在五六岁时长得比同龄的孩子高大壮实。而等孩子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长了。因此,不能盲目在市面上给孩子购买口服补液。

补药

现在市面上的牛初乳品牌繁多,纷纷标榜能够提高婴幼儿免疫力,很多心疼孩子的妈妈买给孩子服用。其实,牛初乳即是刚生完牛宝宝的牛妈妈头一周的乳汁,里面的促性腺素含量极高,对于婴幼儿可能没问题,但是对于接近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其身体较为敏感,长期大量服用容易提早进入青春期。

不当煲汤方式

如果煲汤时连动物的内脏一起煲的话,其中的甲状腺、性腺等含有激素的物质,会析出通过进餐摄入人体,因此,给孩子喝的汤要少放动物内脏。

过度追求“快高”易性早熟

 名医简介:马静,教授。

  不赞成吃保健品,鼓励使用食物
 

  半岁内全母乳喂养;半岁到一岁内,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逐渐添加辅食,可以添加谷类、配方奶粉、蔬菜水果肉鱼蛋都可以添加;一岁之后,逐渐向成人饮食过度,奶量稍微减少,根据牙齿生长情况,开始尝试由软到硬的食物。
 

  马静教授特别指出:给孩子补充蛋白质,如果孩子对鸡蛋不过敏,鸡蛋是最好的选择,蛋白和蛋黄都可以,蛋黄营养价值更高。只要合理搭配饮食,根本不需要额外吃保健品,因为天然的食物更能健康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
 

  过度追求“快高”易性早熟
 

  孩子在儿童期长得比婴幼儿期慢,家长可能会对此表示担忧,其实这种情况属于正常,孩子的生长发育虽总体呈上升状态,但是也会有阶段性缓慢生长期。而儿童期的孩子生长速度恰是较慢于婴幼儿期。在青春期前,男女无大的区别,真正的区别是在青春期,当进入青春期,男孩子的生长速度比女孩子快,营养需要量比女孩子明显增加。
 

  为了让孩子长得更高,希望在 “婴幼儿期”和“青春期”这两个发育高峰期“助长”, 不少家长四处寻找“快高”偏方,拼命给孩子进补。马静教授认为:其实这类做法是不恰当的,目前保健品市场质量良莠不齐,家长容易误信广告,如果不恰当给孩子进食了含有激素,如人参蜂皇浆等,不仅不能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孩子性早熟,从而使得骨龄提早老化,妨碍生长。
 

  运动并无“过度”之说
 

  人的运动极限是非常高的,所谓“运动过度”其实是个体差异的问题。在运动过程中,承受负担最大的是心脏。如果运动时没有出现心脏的不适,如恶心、心慌等,只是出现肌肉疲劳酸痛等,属于正常情况,休息后就可以恢复,并不存在“运动过度”。
 

  其实,经常参加运动,尤其是发育期的孩子运动是对增高有帮助的。马静教授简单概括了孩子运动的好处——


  1、户外运动让孩子接触更多的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刺激皮肤的维生素D的转化,促进钙吸收,增加骨量。
 

  2、运动可以使骨骼负重,而骨骼负重是骨骼生长的一个条件,所以运动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另外,经常运动通过肌肉和韧带的牵拉,也有助于骨骼的生长。
 

 被迫运动者容易晕倒
 

  研究发现,主动运动者承受力强,被动运动者承受力弱。如果有些孩子觉得运动是“被迫”的,就容易疲劳,一开始运动就脸色苍白,持续运动一段时间甚至会晕倒。这种情况并不是说“运动过度”,更多的是心理因素影响。因此,鼓励孩子参加群体式的运动,大家在一起更容易产生运动的愉悦感。怀着愉悦的情绪投入运动中,更容易摆脱“被迫感”,获得锻炼。
 

成人增高有机会吗?
 

  谈到成人是否还有增高机会,马静教授说:“这点比较难,成人的骨密度已经达到一个平台期。”从人体机能状态来说,每个人的骨密度在年轻的时候都是呈上升状态的,到20岁后基本达到平台期,然后到40岁时骨密度开始下降。
 

  但是,骨密度的情况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可能到25岁,他的骨密度才到达平台期。就像民间说法“二十三,蹿一蹿”一样,说的就是有的成人到了23岁还能长高,其实就是个体差异。像一些广告中的成人增高产品或增高方法,在宣传其效果时也是利用这个个体差异,甚至放大了这种个体差异的存在。
 

你属于个体差异中一员吗?
 

  至于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属于“个体差异”中一员呢?马静教授说:“目前还没有方法可以知道,身高受到一定的遗传因素影响,父母身高可以参考。”
 

  如果说有技术可以预测人体身高的最高值,那也是一种不科学的说法,因为就目前的医学研究水平而言,现行技术还不能确定每个人骨密度的最高值,也就是说还不能判定一个人到底最后能确切长到多高。所以不能误信这类的“通过预测身高来进行增高”的广告,但凡提到这种方式的增高广告,需要多加心眼识别,避免上当受骗。

致BB“性早熟”食物黑名单

  可入药的大补类食品

  包括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尤其广东人,喜以药膳煲汤。中医指出,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会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禽肉、特别是禽颈

  现今市场上出售的家禽,绝大部分是吃拌有快速生长剂的饲料喂养的,禽肉中“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由此,吃鸭颈、鹅颈,就成为“促早熟”的高危行为。

  反季节蔬菜和水果

  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橙和桃,几乎都是在“促生长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一定要避免给10岁以下的儿童食用。

  油炸类食品,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

  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每周光顾洋快餐两次以上,并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声称能使孩子“更高更壮”的儿童口服液

  针对儿童市场的补剂和口服液,相当部分含有激素成分。这些激素使孩子在5、6岁时长得比同龄儿童高大壮实,因为,他或她可能已悄悄出现发育势头,骨龄已达8岁或10岁。而等孩子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见长了。专家指出,性早熟的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身高将比同龄伙伴矮约10-15公分。

  如何判断“假性性早熟”和真正性早熟

  父母与孩子一起洗澡时,如果发现孩子有“第二性征”萌动的苗头,不要惊慌失措。某些“假性性早熟”往往是由内分泌的阶段性波动引起,孩子的骨龄并未超前,一般称之为“假性性早熟”。只要注意饮食调控,不让孩子接触“情色类”视听作品,假性早熟不一定会发展为真正的性早熟,无需打针吃药。

  一旦拍片发现骨龄超前,可确诊为“性早熟”。作为父母,也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忧心忡忡,要尽量和缓地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发育,发育是件好事,可以使人变得聪明,有力量有高度,但太早发育会有点麻烦,“你愿意少吃些炸鸡腿,愿意好好锻炼,跟同学们一样长大吗?”

  如果父母不把“性早熟”说成洪水猛兽,孩子也不会出现过度的惶恐心态,性格上也不会变得自闭,饮食调控方案也容易得到配合。

 

宝宝吃鸡翅会性早熟吗?

  民间一直流传,说经常吃鸡,特别是鸡翅膀,会使得儿童提早发育。实际上真是如此吗?

  鸡农多把注射荷尔蒙注射入鸡颈部或翼下

  早在60年代,香港鸡农便会为鸡注射荷尔蒙。这些打针鸡的脂肪多些,看起来肥美些。农场负责人表示,因为酒家食肆都要求鸡只要肥美,身型硕大,这样的鸡只才能够热销。鸡农用荷尔蒙来催促鸡生长,所以鸡的某些部分最好不要多吃。据农场负责人表示,通常会把针打在颈部,因为这里有一个皮层,掀开皮层,那可药丸就注射在皮下,也有些人会打在翼底。
 

  母鸡自身带有雌性荷尔蒙
 

  研究发现,过量的雌激素会致癌。许多民众都喜欢吃白切鸡,挑嘴的便会嫌生鸡(公鸡)的肉比较粗糙,喜欢吃母鸡。这样就很难避免会吸收到母鸡体内自然分泌的雌激素。
 

  农场负责人提醒大家买母鸡来吃,也会带雌性荷尔蒙的。但这是天然的,是它自己分泌出来的雌性荷尔蒙。当然了,你只是吃少量的,偶尔吃一、两件,对你的身体是完全没有影响的。因为你吃了之后,身体会自己排泄出来。但如果你经常吃,而且大量的吃,那你身体就会慢慢积聚这些雌性荷尔蒙。

 

性早熟女孩发病率更高

   近些年,孩子青春期提前的案例越来越多,很多家长感觉到孩子过早发育不正常,却没有意识到性早熟的危害,以至于延误了孩子最好的治疗时机。

  目前,孩子过早发育的问题困扰着许多家长。6岁5个月的女孩、身高不足135厘米就来月经;男孩的提早变声也让家长苦恼,不知道孩子发育是否正常。为此,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成立了青春期保健性早熟门诊,为家长带孩子就诊及咨询提供了方便。

  儿科医生提示:

  1、儿童性早熟有危害需重视
 

  由于营养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雌激素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呈长期加速趋势,但孩子生长周期变短,最终导致儿童成年后身材往往比正常人矮小。就像是跑步,速率很快,但是跑步的时间短了,最后跑步的距离就变短了。许多典型真性性早熟孩子,约半数其最终身高往往不足150cm。
 

  与此同时,乳房发育过早以及月经的来临,容易使心智尚未成熟的女孩出现自卑和羞愧情绪,也给家长带来精神和生活上的负担。
 

  2、反季水果要少吃
 

  预防儿童性早熟,饮食很重要,反季水果、快餐类食品儿童要尽量少吃。家长要收好自己的化妆品,避免孩子乱涂,不要让儿童误食含有激素成分的药品。

  在患病儿童中,女孩的发病人数要比男孩高4-5倍
 

  孩子青春期提前,很多家长感觉到孩子过早发育不正常,却没有意识到性早熟的危害,以至于延误了孩子最好的治疗时机。建议家长儿童性早熟要提前治疗,以免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


“时尚儿童”或致性早熟

 “我家孩子经常抱着iPad玩‘切西瓜’,会不会影响眼睛视力?”近年来近视眼的年增长率达10%。在各种电子产品的视觉影响下,前来就诊“时尚病”的小患者越来越多,近视发生年龄比过去提早了3岁多。

  另一方面,从事媒体工作的殷先生也忧心:“我家3岁娃娃张嘴唱出的是《无心睡眠》、《可惜不是你》。虽然家人不觉不妥,反是捧腹大笑或夸其能干。但仔细想想,这又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

  对此,心理专家也担忧儿童心理变化趋势,过早的时尚化、成人化行为,或将导致性早熟、社会人格障碍等疾病。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理科主任何日辉也认为,“小大人”过早沉迷爱情剧、情歌的现象,有可能导致性早熟,给童年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失去童真。与此同时,他更担心孩子虚荣心的膨胀和由此造成的行为后果。

  分析:“时尚病”扼杀孩子童真
 

  有家长担心,儿童行为过于成人化会性早熟,容易失去童真。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心理行为医学科主任郭沈昌也有同样担心,他指责大人不纠正、反助长的做法。
 

  孩子过早看爱情片、唱情歌,不但不理解内涵,更容易误解内涵或导致早熟。父母放纵的行为是对孩子错误行为的无意识强化。这种助长一旦延续到孩子长大,极有可能过早萌生性意识和潜在性行为,对于大多数性教育封闭的中国家庭来说并非是好事。
 

  而对于家长认为的“让孩子早了解爱情今后少受伤”的说法,他认为可通过其他方法正确引导。

  对策:家长榜样作用依然重要
 

  专家呼吁,孩子患上“时尚病”成因千千万,但究其根本还是家庭教育和家长典范的责任重大。郭沈昌认为:“家庭教育是首位,视频早教取代不了家长对孩子的榜样作用。”
 

  幼儿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必不可少,否则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易导致语言发育迟缓。郭沈昌建议,别把小孩教育寄托在电视、电子产品上。“带孩子走出虚拟世界,爱上真实的大自然。”

 

儿童性早熟成人10宗罪

  儿童接受有关性内容后,在大脑神经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性信息,促使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使体内性激素旺盛,出现早熟现象。 统计证明儿童性早熟患者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

  随着现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爸爸妈妈们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的护理和营养健康,经常给孩子喂补品,使用保健用品,但这往往容易导致宝宝性早熟。要预防孩子性早熟,我们必须先了解导致孩子性早熟的因素和原因。

          

  第一宗:给孩子吃含性激素药物
 

  案例:李女士给佳佳洗澡时,发现女儿内裤上有血迹,居然来了月经,乳房隆起,有个小硬块。
  
 
  经医生提示,李女士才发现家里的避孕药少了,原来是给佳佳偷吃了。
 

  医生诊断:佳佳属于假性性早熟,可能是误服了避孕药所致,目前不需要治疗,避免给孩子吃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性早熟症状会慢慢自行消退。
 

  第二宗:忽视食物激素 比如西红柿上的催熟剂
 

  案例:吴女士的女儿静静才4岁,胸部便开始发育,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嘲笑她。经检查,静静是因频繁食用家中种植的用了催熟剂的西红柿而导致性早熟。
 

  医生诊断:造成性早熟的原因有很多,但饮食是最主要的原因。有调查显示,性早熟患儿常吃饲养鸡鸭、黄鳝等各种肉类,而这些动物在饲养过程中往往喂食含雌激素、促生产激素的饲料;另外,各种抗生素、食物添加剂、蔬菜水果中的催熟剂等,都会不同程度造成儿童性早熟。
 

  第三宗:肥胖是导致女孩子早熟的重要原因
 

  案例:郑州市一名8岁女孩,体重41公斤,出现乳房增大、来月经、阴毛发育并且开始排卵。
 

  医生诊断:肥胖也是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女孩内分泌失调。当女孩体重达到30公斤左右时,就会出现性发育。

  第四宗:营养保健品含有性激素
 

  案例:7岁的李颖特别讨奶奶的喜欢,奶奶把叔叔、阿姨带来的营养品全给了她。她最爱喝蜂王浆,每天都要喝五六支。 
 

  结果有一天,她的下身长出了阴毛,小乳头也变得黑黑的……
 

  医生诊断:儿童尽量从天然的动、植物食物中直接摄入营养最为关键,也尽量不要吃含有激素的滋补保健食品。对部分“儿童增智”滋补品的实验证明,其中确实含有性激素。人参和蜂王浆、鸡胚、冬虫夏草等,都可引发儿童性早熟。
 

  第五宗:让孩子使用成人化妆品
 

  案例:小冬只有三岁,生来天真活泼,前几天妈妈给她洗澡时发现她胸脯上的小乳房胀了起来,近两天又发现她的内裤里面有血迹。仔细检查小冬的阴部,证明血迹确实来自阴道。小冬妈急忙带小冬到门诊找医生,医生一问才知,原来是小冬妈经常给小冬使用的美容霜在作怪。
 

  医生诊断:儿童不宜使用化妆品,因为美容品中除了含有营养和滑润皮肤的成分外,加上一定量的雌激素,可使局部皮肤更加润腻光泽,还可通过局部皮肤吸收,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使乳房更加丰满。因此不要随便给你们尚未到青春期的女儿涂用美容品,小孩皮肤嫩弱,一定要选用儿童专用的护肤品。
 

  现在,人们觉得许多孩子的言语和行动越来越不像孩子了。有资料证实,孩子们正在被成人的不良养育方法和周围的不良环境“催熟”。
 

  第六宗 给男孩戴墨镜换一身酷装
 

  给女儿烫一头卷发,再穿上成人味儿十足的长裙;给儿子戴上墨镜,再换上一身酷装,这是有些家长爱做的事。只要广告里说什么保健品好,当家长的就会买来给孩子试试。儿童营养专家则认为,给孩子盲目地进补、乱用保健品,可引起儿童血液中激素水平上升,还会造成孩子肥胖,进而导致性早熟。
 

  第七宗 幼儿园老师速配“小伴侣”
 

  “妈妈,今天你得给我的媳妇买一双新鞋。”一个3岁多的男孩这样对妈妈提出了要求。这位妈妈经过调查才知道,孩子幼儿园的老师在班里“速配”了好几对“小伴侣”,平时总是拿“小夫妻”们开玩笑。在一些幼儿园老师看来,拿自己班上的小朋友开开玩笑并没有什么,可家长们大多认为这不合适,因为现在的孩子懂的东西并不少,所以从小就该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友情关系。
 

  第八宗 让孩子跟成人学“荤段子
 

  很多家长都有带孩子去上班的经历,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一些同事拿孩子当“开心果”,拿孩子找乐儿,对孩子的影响并不好。一位家长就说,她带着4岁多的孩子去了单位以后,孩子就学了很多“大人话”,什么“出来混”、“包二奶”、“抱粗腿”之类,甚至还学了一些“脏话”和“荤段子”,这让家长很是担心。


  第九宗 三四岁孩子学唱爱情歌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中多了一种“小孩当嘉宾”的内容。主持人用一些奇怪的问题和表演形式来折腾孩子。 

 
  说是让孩子展示才艺,实际上是孩子越能出洋相越好。有的节目中孩子们打扮得非常成人化,三四岁的孩子就去模仿摇滚歌星或是唱爱情歌曲。而主持人还会故意让孩子去做一些抛媚眼、搔首弄姿的动作。这些娱乐节目中的语言和行为,会被幼小的孩子当作模仿的对象。
 

  幼儿教育工作者郭建国认为,孩子语言和行为上的“早熟”不可掉以轻心。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别让孩子这面镜子照出我们成人的不文明和不健康。
 

  第十宗 孩子与大人一起看成人电视
 

  据《新闻晨报》报道,5岁的男孩竟然长出了胡须,6岁的女孩乳头已增大。上海市中医性早熟特色专科接待了这样两名罕见的小“大人”,而临床诊断的结论更令两位家长吃惊———成人电视惹的祸。原来两孩子都是电视迷,常跟着家长看成人电视系列剧。
 

  一份统计资料也证实,儿童性早熟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而该专科每天诊治的近百名性早熟儿童中,约占三成是观看成人电视而引发的。
 

  据上海市中医性早熟特色专科负责人俞建介绍,时下许多家长都知道,儿童多吃煎炸食物、过度肥胖会引起性早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加以注意,但对看成人电视也会引起性早熟的道理却了解不多。最新临床研究证实,儿童接受成人电视的有关性内容,在大脑神经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性信息,促使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使体内性激素旺盛,出现早熟现象。
 

  儿童性早熟是一种疾病,还会带来许多心理和社会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和发育水平落后于同龄人。专家提醒儿童家长,应该重视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儿童不宜”的电视,绝对不要给孩子观看。

 

三类食品造成宝宝性早熟

  长期食用催熟的蔬菜水果,和食用含有激素的肉类快餐、保健品一样,会导致一些小孩发育紊乱,出现异于同龄人的生理状况,产生性早熟等不良反应。

  一、反季水果

  
夏天是水果的季节,但一些消费者在品尝水果的时候,却常常觉得不对劲:黄亮的香蕉吃起来一股生味;芒果闻不到香味;草莓、樱桃颜色漂亮吃起来没味儿。食品专家表示,这都是使用膨大剂、催红素和催熟剂等化学激素“美容”的结果。
 

  虽然市场人士称,合理范围内使用催熟剂和保鲜剂是允许的,但营养与医学专家称,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导致各类激素的滥用,而激素会直接导致食品的低营养化。激素催熟的水果对人体健康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目前虽没有完全定论,但不少专家相信,长期食用对身体肯定有影响。
 

  漂亮水果可能是激素的功劳
 

  西瓜一点都不甜,个头很大的草莓中间是空的,吃进嘴里尝不出什么味道,红红的西红柿一口咬下去会酸掉你大牙,模样漂亮的樱桃、猕猴桃都是口感极差。
 

  口感不好是因为这些蔬菜水果使用激素的原因,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秘密,为争取蔬菜水果早日上市,卖个好价钱,一些贩运商会要求果农使用催熟剂和膨大剂等激素,至于提前采摘蔬菜水果,然后在运输途中使用催熟剂则是家常便饭了。
 

  为抢得所谓的市场先机,像烟熏香蕉等传统而又安全的催熟水果的方法已基本上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激素催熟法,而且这样出街的水果卖相漂亮,再加上后期的加工处理,品相会更好了。
 

  激素水果长得好却营养低
 

  据了解,膨大剂的使用会使果蔬的细胞非正常撑大,形状也会变得比较奇特,其中所含的一些成分如氨基酸、糖等不够,导致口感较差,营养也会降低,催熟剂如乙烯等的使用则会加快果蔬成熟,缩短其生长期,最后出来的产品虽然外表看起来与正常生长的无异甚至优于正常生长的,但是同样存在口感差、营养成分低的问题,尽管如此,目前很多果蔬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催熟剂。而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赶在季节前出街卖,价格会高很多。
 

  医学专家:激素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据了解,消费者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了大量含有化学激素的食品,但这些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由于研究工作尚未展开,目前未有科学的说法。但很多专家们都指出,从理论上讲,服用激素对人体健康一定会造成影响。如会出现过敏反应、腹泻,体内残留的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其他相关疾病,现在肿瘤病人增多,与激素的泛滥不无关系。
 

  激素或类激素过多是儿童性早熟发病的主要原因。长期食用催熟的蔬菜水果,和食用含有激素的肉类快餐、保健品一样,会导致一些小孩发育紊乱,出现异于同龄人的生理状况,产生性早熟等不良反应。因此他呼吁,家长不要再给孩子吃一些人工催熟的蔬菜水果,这样只会加剧孩子的性早熟程度,因为有六成的性早熟都是人为吃出来的。

  常见水果成熟期
 

  桃——从6月中旬到10月初都有成熟的。
 

  李子——早熟品种6月上旬就开始上市,最好吃的品种应在8月、9月间成熟。
 

  枣大——多数枣品种的成熟期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大枣才有枣味,在此之前上市的枣又柴又木,根本没法吃。
 

  苹果——有些苹果品种入伏后就成熟,即“伏苹果”,中晚期成熟的苹果,如“红星”9月底才熟,“富士”系列到10月份才能上市。
 

  梨——早熟品种8月上旬成熟,如“绿宝石”,但价钱贵,大多数梨在9月底或10月初上市。
 

  柿子——一般在霜降节气,也就是10月下旬才开始上市。
 

  专家支招
 

  如何识别激素水果
 

  添加了化学激素的水果有害健康,而现在市场上含有化学激素的水果种类繁多,而且光凭肉眼是难以辨别的,那么到底该如何避免食用含有化学激素的水果呢?对此,有关人士表示,消费者在购买时要选择通过绿色认证的食品,因为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是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激素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此外,专家还提醒消费者,不要买不到成熟期的水果,如果在成熟期之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上市的水果,颜色又好看,很大可能就是使用过催熟剂的,即使没用催熟剂,水果也不好吃,而且营养价值低。
 

  购买水果时最好是先尝后买,淡而无味或吃起来有生味的水果千万不要买。在购买水果之前,首先要看水果的外形、颜色。尽管经过催熟的果实呈现出成熟的性状,但是果实的皮或其他方面还是会有不成熟的感觉。比如自然成熟的西瓜,由于光照充足,所以瓜皮花色深亮、条纹清晰、瓜蒂老结;催熟的西瓜瓜皮颜色鲜嫩、条纹浅淡、瓜蒂发青。消费者一般比较喜欢秀色可餐的水果。而实际上,其貌不扬的水果倒是更让人放心。
 

  其次,可以通过闻水果的气味来辨别。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闻到一种果香味,催熟的水果不仅没有果香味,甚至还有异味,催得过熟的果子往往能闻得出发酵的气味。
 

  催熟的水果还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分量比较重。同一品种大小相同的水果,催熟的水果同自然成熟的水果相比要重很多,很容易识别。

  二、禽肉
 

  残留于肉类中的激素一旦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就会明显影响机体的激素平衡,有的引起致癌、致畸;有的引起机体水、电解质、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紊乱等。儿童性早熟跟儿童偏吃肉食有关。
 

   人和动物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又称内分泌、荷尔蒙。动物的消化道器官及胎盘等也分泌激素,如促胰液分泌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各种激素的协同作用对健康是必要的。激素能促进畜禽的生长,提高瘦肉率。雏鸡从破壳长到5斤出售,一般要1年左右,而用含激素饲料喂养的速生鸡只需45天,甚至用39天。
 

  激素等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与残留,跟药物投放是在动物食前、食后,是随饲料还是随饮水、注射,以及药物种类关系都很大,一般在有代谢作用的肝脏、肾脏中浓度高;在鸡蛋中,脂溶性药物容易在卵黄中蓄积。进入动物体内的药物排出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即动物体内药物的浓度逐渐降低,而且降低的程度随药的种类和动物的不同而异。比如,鸡药的半衰期多在12小时以下,多数鸡用药物的休药期为7天。休药期是畜禽产品允许上市前(或允许食用时)的停药时间。执行休药期喂养的动物食品是安全的。
 

  西方国家曾把促进生育的人用雌性激素己烯雌酚加入饲料中喂牛,促进牛生长发育。 后来发现,有相当多的十八九岁的少女颈部出现肿瘤,专家怀疑是母亲在怀她们时服用了己烯雌酚。从此,专家提出喂含己烯雌酚饲料的牛肉是否安全的问题。为此,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经调查研究作出规定,在牛屠宰前10天要停止喂含己烯雌酚的饲料。但该法令难于严格执行。从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禁止使用己烯雌酚、己烷雌酚作为动物的生长促进剂。目前动物使用的激素有睾丸酮、黄体酮、雌二醇、雌酮、雌三醇等。
 

  兽用激素类药物的操作一般是埋在动物的耳根部,在屠宰后把耳朵及其根部废弃。但是有些非法使用者将激素类药物注入动物肌肉深部。因此,要杜绝这种违法行为,避免激素残留对健康的危害,首要的是主管部门要完善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从源头治理。同时,加强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知识,提倡到正规市场购买畜禽肉及其制品。

  三、使孩子“更高更壮”的保健品
 

   针对儿童市场的补剂和口服液,也有一部分含有激素成分。这些激素使孩子在5、6岁时长得比同龄儿童高大壮实,因为,他或她可能已悄悄出现发育势头,骨龄已达8岁或10岁。而等孩子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见长了。专家指出,性早熟的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身高将比同龄伙伴矮约10-15公分。


 

合理饮食避免儿童"性早熟"

        中国育婴网综合  新华网南京4月27日电(记者朱旭东)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郑意楠介绍,最近碰到多例性早熟儿童,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诱因之一是家长乱给孩子吃高档补品。


  郑意楠说,名贵的东西未必适合儿童服用,往往越是大补的东西,越会影响孩子的内分泌功能。而性早熟对孩子的伤害很大,不但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发育,而且还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


  性早熟分为真性、假性以及部分性。事实上,约有九成的患儿属部分性性成熟。专家提醒,部分性早熟的患儿家长不必担心,大部分患儿并不需要特别干预,慢慢就会恢复正常。但如果发现孩子的第二性征是进行性发展,如乳房不断增大等,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检查诊断。


  专家认为,城市儿童的性早熟发病率比农村孩子要高,这跟城市孩子吃得太好有关系。在饮食上,受环境污染的蔬菜、瓜果以及肉类,可能含有高剂量的雌激素,而反季节的蔬果也应避免食用;油炸类,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薯片等,尽量让孩子少吃,因为高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同时控制体重也很重要,有研究表明肥胖的儿童更容易产生性早熟的现象。


  专家提醒,性早熟患儿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建议父母常和孩子一起洗澡,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孩子,一旦发现有异常,应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检查诊断。


  郑意楠特别指出,一旦确诊孩子性早熟,家长也不要慌张,除了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外,还应该避免性早熟带来的矮小症等问题。让孩子每天做一些下肢运动,比如弹跳训练,每天500次。入睡一定要早,睡觉时避免灯光照射等,人在夜间进入睡眠状态时,松果体会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儿童若受过多的光线照射,会通过减少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导致矮小症。

四类食品造成宝宝性早熟

一、反季水果


        夏天是水果的季节,但一些消费者在品尝水果的时候,却常常觉得不对劲:黄亮的香蕉吃起来一股生味;芒果闻不到香味;草莓、樱桃颜色漂亮吃起来没味儿。食品专家表示,这都是使用膨大剂、催红素和催熟剂等化学激素“美容”的结果。


  虽然市场人士和有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合理范围内使用催熟剂和保鲜剂是允许的,但营养与医学专家称,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导致各类激素的滥用,而激素会直接导致食品的低营养化。激素催熟的水果对人体健康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目前虽没有完全定论,但不少专家相信,长期食用对身体肯定有影响。


  漂亮水果可能是激素的功劳


  总觉得现在水果口感不好的李先生向记者诉说了一大堆心中不满:西瓜一点都不甜,个头很大的草莓中间是空的,吃进嘴里尝不出什么味道,红红的西红柿一口咬下去会酸掉你大牙,模样漂亮的樱桃、猕猴桃都是口感极差。


  曾经做过多年水果贩运生意的刘海(化名)告诉记者,口感不好是因为这些蔬菜水果使用激素的原因,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秘密,为争取蔬菜水果早日上市,卖个好价钱,一些贩运商会要求果农使用催熟剂和膨大剂等激素,至于提前采摘蔬菜水果,然后在运输途中使用催熟剂则是家常便饭了。


  广州南源水果批发市场一位知情人士坦承,广州蔬菜水果市场上的确存在滥用激素的情况。为抢得所谓的市场先机,像烟熏香蕉等传统而又安全的催熟水果的方法已基本上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激素催熟法,而且这样出街的水果卖相漂亮,再加上后期的加工处理,品相会更好了。


  激素水果长得好却营养低


  据了解,膨大剂的使用会使果蔬的细胞非正常撑大,形状也会变得比较奇特,其中所含的一些成分如氨基酸、糖等不够,导致口感较差,营养也会降低,催熟剂如乙烯等的使用则会加快果蔬成熟,缩短其生长期,最后出来的产品虽然外表看起来与正常生长的无异甚至优于正常生长的,但是同样存在口感差、营养成分低的问题,尽管如此,目前很多果蔬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催熟剂。而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赶在季节前出街卖,价格会高很多。


  医学专家:激素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据了解,消费者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了大量含有化学激素的食品,但这些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由于研究工作尚未展开,目前未有科学的说法。但很多专家们都指出,从理论上讲,服用激素对人体健康一定会造成影响。如会出现过敏反应、腹泻,体内残留的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其他相关疾病,现在肿瘤病人增多,与激素的泛滥不无关系。


  南方医院儿科医生吴学东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激素或类激素过多是儿童性早熟发病的主要原因。吴学东指出,长期食用催熟的蔬菜水果,和食用含有激素的肉类快餐、保健品一样,会导致一些小孩发育紊乱,出现异于同龄人的生理状况,产生性早熟等不良反应。因此他呼吁,家长不要再给孩子吃一些人工催熟的蔬菜水果,这样只会加剧孩子的性早熟程度,因为有六成的性早熟都是人为吃出来的。


    常见水果成熟期


  桃——从6月中旬到10月初都有成熟的。


  李子——早熟品种6月上旬就开始上市,最好吃的品种应在8月、9月间成熟。


  枣大——多数枣品种的成熟期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大枣才有枣味,在此之前上市的枣又柴又木,根本没法吃。


  苹果——有些苹果品种入伏后就成熟,即“伏苹果”,中晚期成熟的苹果,如“红星”9月底才熟,“富士”系列到10月份才能上市。


  梨——早熟品种8月上旬成熟,如“绿宝石”,但价钱贵,大多数梨在9月底或10月初上市。


  柿子——一般在霜降节气,也就是10月下旬才开始上市。


  专家支招


  如何识别激素水果


  添加了化学激素的水果有害健康,而现在市场上含有化学激素的水果种类繁多,而且光凭肉眼是难以辨别的,那么到底该如何避免食用含有化学激素的水果呢?对此,有关人士表示,消费者在购买时要选择通过绿色认证的食品,因为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是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激素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此外,专家还提醒消费者,不要买不到成熟期的水果,如果在成熟期之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上市的水果,颜色又好看,很大可能就是使用过催熟剂的,即使没用催熟剂,水果也不好吃,而且营养价值低。


  购买水果时最好是先尝后买,淡而无味或吃起来有生味的水果千万不要买。在购买水果之前,首先要看水果的外形、颜色。尽管经过催熟的果实呈现出成熟的性状,但是果实的皮或其他方面还是会有不成熟的感觉。比如自然成熟的西瓜,由于光照充足,所以瓜皮花色深亮、条纹清晰、瓜蒂老结;催熟的西瓜瓜皮颜色鲜嫩、条纹浅淡、瓜蒂发青。消费者一般比较喜欢秀色可餐的水果。而实际上,其貌不扬的水果倒是更让人放心。


  其次,可以通过闻水果的气味来辨别。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闻到一种果香味,催熟的水果不仅没有果香味,甚至还有异味,催得过熟的果子往往能闻得出发酵的气味。


  催熟的水果还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分量比较重。同一品种大小相同的水果,催熟的水果同自然成熟的水果相比要重很多,很容易识别。


二、禽肉


        残留于肉类中的激素一旦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就会明显影响机体的激素平衡,有的引起致癌、致畸;有的引起机体水、电解质、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紊乱等。儿童性早熟跟儿童偏吃肉食有关。


        人和动物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又称内分泌、荷尔蒙。动物的消化道器官及胎盘等也分泌激素,如促胰液分泌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各种激素的协同作用对健康是必要的。激素能促进畜禽的生长,提高瘦肉率。雏鸡从破壳长到5斤出售,一般要1年左右,而用含激素饲料喂养的速生鸡只需45天,甚至用39天。


  激素等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与残留,跟药物投放是在动物食前、食后,是随饲料还是随饮水、注射,以及药物种类关系都很大,一般在有代谢作用的肝脏、肾脏中浓度高;在鸡蛋中,脂溶性药物容易在卵黄中蓄积。进入动物体内的药物排出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即动物体内药物的浓度逐渐降低,而且降低的程度随药的种类和动物的不同而异。比如,鸡药的半衰期多在12小时以下,多数鸡用药物的休药期为7天。休药期是畜禽产品允许上市前(或允许食用时)的停药时间。执行休药期喂养的动物食品是安全的。


  西方国家曾把促进生育的人用雌性激素己烯雌酚加入饲料中喂牛,促进牛生长发育。 后来发现,有相当多的十八九岁的少女颈部出现肿瘤,专家怀疑是母亲在怀她们时服用了己烯雌酚。从此,专家提出喂含己烯雌酚饲料的牛肉是否安全的问题。为此,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经调查研究作出规定,在牛屠宰前10天要停止喂含己烯雌酚的饲料。但该法令难于严格执行。从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禁止使用己烯雌酚、己烷雌酚作为动物的生长促进剂。目前动物使用的激素有睾丸酮、黄体酮、雌二醇、雌酮、雌三醇等。


  兽用激素类药物的操作一般是埋在动物的耳根部,在屠宰后把耳朵及其根部废弃。但是有些非法使用者将激素类药物注入动物肌肉深部。因此,要杜绝这种违法行为,避免激素残留对健康的危害,首要的是主管部门要完善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从源头治理。同时,加强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知识,提倡到正规市场购买畜禽肉及其制品。


四、使孩子“更高更壮”的保健品


        针对儿童市场的补剂和口服液,也有一部分含有激素成分。这些激素使孩子在5、6岁时长得比同龄儿童高大壮实,因为,他或她可能已悄悄出现发育势头,骨龄已达8岁或10岁。而等孩子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见长了。专家指出,性早熟的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身高将比同龄伙伴矮约10-15公分。

七八岁进入青春期,全球孩子面临性早熟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了!”几乎全社会都有这样的感慨。确实如此,孩子们的青春期几乎每年都在提前。一位中学老师感叹,以前女生六年级以后才来月经,现在有的孩子四年级就开始初潮。据北京市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女孩乳房开始发育的平均年龄为9.5岁,性早熟检出率为1%左右,男孩子的发育也呈提前趋势。据统计,中国学生的青春期已经由过去的12岁左右提前至10岁左右。

  全球孩子都面临性早熟

  其实,中国孩子的青春期提前并不是个体现象,全球的孩子们都在遭遇早熟。英国一项统计发现,从1860年到2010年,女孩性成熟时间提前了6年,男孩至少提前了2年。美国也有同样的麻烦,近日,美国儿童专家研究指出,现在10岁孩子的体征和行为方式已经相当于过去15岁的少年。美国黑人女孩中有25%,西班牙裔有15%在7岁就进入青春期。再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据日本国立医疗中心发布的数据,从1995年到2003年8年间,女孩早熟年龄就提前了1岁。日本学生以其“超龄”装扮闻名。逛街时,你会发现,身边的高中生、国中生到小学生,她们身上的行头、脸上的妆容绝不会输给成年人。

  如果说“心理早熟”还意味着孩子“更懂事”的话,“性早熟”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都没有任何好处。北京大学[微博]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雪梅告诉记者,性早熟的一大危害是孩子提前终止长个,结果导致成年身高较矮。性早熟还会增加肿瘤风险,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发现,性早熟的女孩,以后患上乳腺癌和子宫癌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青少年医学博士比罗说,“成人的身体,孩子的头脑”会造成一系列心理和社会问题。性早熟的孩子可能因为自己在外表上与周围小伙伴不同,产生自卑、恐惧和不安情绪,甚至导致饮食失调症、抑郁症的发生,以及香烟和酒精的滥用。男孩性成熟过早,其迅速增加的雄性激素,会造成斗殴等攻击性行为激增。另外,性早熟造成孩子性行为提前,因为阅历浅、自控力差,更易导致不安全性行为、堕胎、甚至催生了“未成年父母”。

  肥胖是第一大诱因

  是什么让孩子早熟?王雪梅说,性早熟可能与种族、营养、环境、遗传等都有关。首先,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可能导致人体雌激素水平过高,从而促进早熟。另外,与性相关的信息过于泛滥,也诱发了相对性早熟。不过,专家们公认、并且有许多研究支持的是,超重和肥胖诱发了儿童性早熟。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大学[微博]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也告诉记者,环境和食物的污染毕竟是更难以觉察、难以控制的,控制性早熟的最好手段,是控制儿童肥胖。在同样的环境中,孩子们的成熟早晚仍有很大不同。研究发现,体重超重、肥胖的女孩,成熟的时间比同龄人更早。对儿童饮食进行分析也发现,膳食中能量、脂肪、动物性蛋白质多的孩子,成熟时间较早。

  “可是,我们的孩子现在都在吃什么?是不是有大量的动物性食品,大量的油脂和糖分,大量的精白细软食物?有的家长[微博]从孩子长牙开始,就给他天天吃奶酪、大虾和牛肉,因为这是最‘高级’的食物。有的孩子每天吃两根烤肠,有的一餐能吃10个鸡翅,而这些,都是因为家长觉得‘孩子喜欢’。”范志红说。

  孩子没有健康知识,他们本能地喜欢高油脂、高能量的食物,被香精、糖和增味剂所诱惑。炸鸡、薯片、蛋糕、饼干、香肠、冰淇淋、甜饮料、膨化食品……这些孩子们热爱的食物都是催肥食品,也都不利于预防早熟。范志红说:“很多人一边埋怨着那些45天就出栏的肉鸡,一边用大量油糖淀粉和动物蛋白质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早熟动物。”肉鸡无需激素,只要喂高热量饲料就能达到早熟效果。而我们却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喂养我们的孩子。据调查,在北京市5年级学生当中,4个孩子中就有1个肥胖,也难怪早熟孩子那么多了。范志红说,最紧要的,是把肉类的摄入量降低一些,少给孩子吃含大量油和糖的食品。

  遏制儿童肥胖,各国在努力

  为了遏制儿童肥胖和早熟的凶猛发展,各国都在采取行动。英国禁止在9点之前播放高脂肪、低营养零食的广告;新加坡也计划从2013年起禁止在儿童可能接触的媒体上播放高脂、高糖、高盐食品的广告。美国康涅狄格州议会早在2005年已经禁止中小学向学生出售碳酸饮料和薯条等垃圾食品;而美国今年通过的《儿童健康、免饥饿法案》规定,2012年7月1日起,学生营养午餐的粮食必须供应一半全谷类,而到2014年,所有的谷类食品都必须为全谷类。午餐中的各种甜饮料全部改为新鲜水果,比萨饼皮要全麦的,油炸薯条也要用红薯条来取代。相信看到这些,不管是家长还是相关机构,都应该清楚,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专家指出“牛初乳致儿童性早熟”没有科学依据

<p style="/laishunews/pic/20180216/93ee1bbcef5f35e57e900da300cb81e5.jpg&quot;text-align:" center/laishunews/pic/20180216/93ee1bbcef5f35e57e900da300cb81e5.jpg"="">

     牛初乳究竟能不能给孩子们吃,到底有没有营养价值?昨天在京举行的“2012中国牛初乳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等多位食品安全专家为牛初乳“正名”,指出“婴幼儿不能食用牛初乳”是一个认知误区。

 

     国家乳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牛初乳产业联盟昨天宣布成立,并呼吁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标准,完善牛初乳的检测体系,尽早让误解消除。

 

     牛初乳的风波源于今年4月,卫生部给国家质检总局一份《关于进口牛初乳类产品适用标准问题的函》中提到,今年9月1日起,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很多家长和消费者因此就认为,孩子不能再吃牛初乳了。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李淑媛指出,牛初乳并不是对孩子不安全,而是因为婴幼儿配方奶粉本身已经有足够的营养成分,额外添加牛初乳没必要,也消化不了这么多的高蛋白。

 

     同时,还有观点认为,牛初乳有激素导致儿童性早熟,“这也是一个认识误区,没有科学依据”,国家乳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委员段旭煌介绍,行业在2009年用国标的方法,对牛初乳50种激素含量测定发现,牛初乳中的激素与牛常乳并无差别。
 

4岁女孩因开灯睡觉性早熟专家证实

       专家指夜晚光亮过强可增加促性腺激素分泌 电视产生的光照也有同样的风险

  近日,微博上转发一条帖子称4岁女孩出现了性早熟,没想到床头小夜灯竟是真凶。昨晚,广东小儿内分泌专家向记者证实网帖所描述的情况属实,孩子长期开小夜灯睡觉,甚至是长时间看电视、电脑屏幕,都有导致孩子性早熟的风险。

  据网帖描述,这位母亲称,四岁多的女儿芊芊胸部变大,起初自己以为是“最近营养比较好,孩子身上有点长肉罢了。真让我心揪起来的是,有一天芊芊 自己跑过来跟我说‘妈妈我××痛’。”她将孩子送到医院检查,结果被医生告知是孩子体内的褪黑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了性早熟。她问医生,褪黑激素为什么分泌 不足呢?医生却问她孩子有没有长时间对着电脑或电视屏幕,或者有晚上睡觉开灯的习惯。“我立刻就傻了,因为芊芊床头是有一盏小夜灯常亮的,因为孩子怕黑, 所以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都给她亮着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已为人父母的网友纷纷转载,有人质疑,有人惊呼“宝宝胆小,一直给他开夜灯睡觉,真的会导致性早熟吗?”

  小儿内分泌专科专家称:

  常看电视也会诱发性早熟

  “网帖所说的跟我接诊的一个病例极为相似:也是四岁多的女孩出现性早熟,原因主要和长期开小夜灯睡觉有关。”中 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小儿内分泌专科朱顺叶副教授昨天指出,当人在夜间进入睡眠状态时,松果体会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该激素可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如果孩子 睡觉时受过多的光线照射,会导致褪黑激素的分泌量下降,使得促性腺激素分泌水平升高,从而导致性早熟。

  “性早熟的孩子除了有乳房提早发育等表现外,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孩子不理解自己为什么和同龄小朋友不同,容易变得自卑、不安。”朱顺叶指出, 不仅仅是开小夜灯会影响孩子的性发育,电视屏幕产生的光照也有同样的风险。“如果每天持续看电视超过3小时,孩子性发育提前的风险将增加,但这不是绝对 的。”她指出,更值得警惕的是,如今的电视节目没有采取分级制,电视内容中性刺激随处可见,孩子耳濡目染,会导致性唤醒提前启动。
 

雨鞋塑化剂超标童性早熟恐罹癌

购买雨鞋应观察鞋面、鞋底有无剥离情形

随着台风季节到来,雨天出门最怕鞋子淋湿,尤其儿童雨鞋更是家有小孩的必备雨具。消基会日前抽查市售儿童雨鞋,结果发现,5成含有塑化剂。专家指出,儿童长期曝露于塑化剂环境,恐引起男童雌性化、女童性早熟,甚至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消基会针对鞋店、卖场、网络等销售通路贩售的雨鞋,进行铅、镉、汞、铬、砷、硒、锑、钡等重金属,以及DMP、DEP、DBP、BBP、DEHP、DNOP、DINP、DID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结果12件中有6件DEHP含量超标,高达207至293倍。
 
消基会秘书长卢信昌表示,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是一种环境荷尔蒙,会干扰正常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及功能,长期暴露于塑化剂下,可能会引起男童雌性化、女童性早熟,以及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概率。
 
如何安全选购雨鞋?卢信昌建议,首先注意中文标示是否完整,观察雨鞋的鞋面、鞋底及其他黏合部分有无剥离、凸起,塑胶表面、橡胶表面应无发黏情形,另外,包括鞋面、鞋身及鞋底,不应有明显斑点、污垢、发霉的现象,购买前应试穿,留意材质是否舒适、底部是否具防滑设计。

塑化剂对女童主要影响是性早熟

        塑化剂对女童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性早熟。

 

  医生提醒道,如果女孩不到8岁就出现乳房、阴毛、腋毛等性发育症状,需及时看病处理。其中,乳房发育是早期较为明显的症状,家长比较好察觉。

 

  此外,女童提早出现男性性发育特征,如阴部有毛、声音变粗、喉结突出也是性早熟的表现之一。

 

  性早熟很复杂,分类、症状、病因分类都极多,有些为“假性”有些为“真性”。家长可不能存有“观察看看”的心态,要快快带孩子就医,找专业的儿科内分泌专科,对症治疗。

 

  “孩子出现性早熟、性发育不全,是否就是由塑化剂引起的,这很难判断。也不存在专项的检查手段,表明性发育异常就是由塑化剂引起的。”儿科内分泌专家说。因此,家长能做的是及早发现孩子的身体异常,快快求医治疗;以及在孩子的食物、玩具、接触的塑料制品上把好关,并且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

塑化剂阴霾:致男性娘娘腔女孩性早熟

        近日,台湾毒饮料事件引起轩然大波,塑化剂DEHP成为关注焦点。塑化剂风波后,香港和台湾掀起一股为儿童及青少年进行塑化剂筛查的风潮。塑化剂为何会对孩子的危害更大?塑化剂究竟会对男孩和女孩产生怎样的影响?家长该如何应对?羊城晚报记者邀请儿童内分泌专家详细解释。

 

        塑化剂DEHP是指“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是一种有毒的化工业用塑料软化剂,属无色、无味液体。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因此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属于工业添加剂。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内分泌科副教授梁立阳如此介绍塑化剂:“其实就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又可以叫做‘环境类激素’,它不是激素,但进入人体后,可以和人体内的激素受体结合,产生和激素相同的作用。”

 

  在我们身边这些类激素物质其实有很多,有好有坏。有的可以发挥好的作用,比如喝豆浆,可以延缓更年期的到来;有的却作恶多端,比如许多环境类激素可以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减少,不育率增高等。塑化剂就属于后者。

 

  影响


  男性胎儿期———隐睾症


  有研究表明,孕妇血液中的DEHP浓度越高,产下的男婴有越高的风险发生阴茎变细、肛门与生殖器距离变短、睾丸下降不全等症状。

 

  梁立阳解释,男性生殖器在母亲腹中时就已经形成。男性生殖器的形成与雄性激素有着密切关系,雄性激素中的睾酮能够促进性腺结构的分化,男性的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都是在其作用下形成的。塑化剂属于类雌激素,会干扰雄性激素的分泌,如果胎儿身体内缺乏睾酮或者睾酮数量不足,胎儿的性器官就会出现畸形或发育不全,例如隐睾症等。

 

  男性青春期———娘娘腔


  男性性生理的发育包括第一性征的发育(如性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第二性征(如身体外形的发育)。雄性激素在促进第一性征的发育的作用有促进睾丸变大、阴茎变粗等;第二性征的作用有促进体毛的出现、变声、喉结突出等。

 

  “如果男孩子在青春期前或青春期时长期或大量摄入塑化剂,就可能干扰雄性激素分泌,那么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就会延迟,甚至身体出现异常。”梁立阳教授解释,这样男孩的发育有“雌性化”倾向,通俗地说就是“娘娘腔”。

 

  女孩发育———“性早熟”


  这次塑化剂风波中,媒体经常会报道塑化剂对男孩的影响要大于女孩,梁立阳教授说,这是个误解,其实塑化剂对女孩的生长发育一样有危害。

 

  雌激素可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如乳房发育、子宫内膜增厚、月经周期形成等,塑化剂等环境类激素进入女童的体内,相当于过量的雌激素诱导第二性征的提前出现,就是形成性早熟。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教育部门正研议将小学生“健康检查同意书”增列“塑化剂影响有疑虑”项目,由健检医师初步问诊,检查男生有无疝气时可视诊生殖器;女生则了解有无性早熟症状,一旦有疑似个案,再转到塑化剂特别门诊。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