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龋齿治疗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龋齿治疗】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龋齿治疗】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龋齿治疗】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龋齿治疗】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龋齿治疗】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龋齿治疗】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龋齿治疗】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龋齿治疗】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孩子笨手笨脚是种病及时治疗以免错失良机

小雨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写作业、体育课、做手工……总是给人“笨手笨脚”的感觉。他最讨厌上体育,因为踢足球,很多侧踢、停球的动作,其他同学看几遍,快就学会了,可在他这里就动作别扭,手脚极不协调,为此常常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他也不喜欢上语文课,因为他不仅写字慢,而且还老是歪歪扭扭写地出格,为此没少挨老师的批评。

回家写家庭作业也是没少让家长费心,作业半天都写不完,考试也常常因试卷都做不完而成绩极不理想。

在这个暑假,妈妈带小雨来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做检查,经过系统的评估后,小雨被诊断为“发育性协调障碍”。遗憾的是,由于太晚才被发现,错失早期干预训练的最佳时机。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吴婕翎说,家长在一起最喜欢对比孩子的各种技能, 有一些家长会发现自家的孩子比较”笨“:别人家的孩子三四个月大时,俯卧时都可以把头抬得老高,而自己的孩子俯卧时头都抬不起来;别人家的孩子五六个月都可以坐起来,自家的孩子摇晃两下身子就倒下去;别人家的孩子一周岁都可以走了,自己的孩子还只是扶椅子才敢站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可以拿着笔在纸上乱涂乱画,自己的孩子连笔都握不好……

难道他们天生就是个“笨小孩”吗?其实,如果出现这些一系列的症状,就应该及早到医院生长发育的做评估,也许,“笨小孩”只是得了一种病---

吴婕翎说,这种病叫作“发育性协调障碍”,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时期的特殊发育障碍性疾病,是以运动协调能力发育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造成这种疾病发生的原因,考虑一方面可能跟孕期受到的不良因素,比如缺氧,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受到影响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跟出生后早期不能为宝宝提供合理的营养来促进其神经发育也有一定的关系。

孩子最终会有一些运动发育的异常表现,比如跑跳等大动作不协调,行为笨拙,姿势稳定性差等,所以这些患儿常常不愿意多去运动;同时,孩子的精细运动也比较差,比如手握笔很怪异,读写困难等,因而患儿学习成绩差。在得不到及时干预时,发育性协调障碍的问题还可一直持续到青春期和青年期。

可见,发育性协调障碍的问题,需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那么,爸爸妈妈该如何早期发现并尽早纠正孩子的这种发育障碍呢?

专家还指出,一般来说,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都会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每一个动作的发育都存在有一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前一个阶段动作的掌握,对后一个阶段动作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样,前一个阶段的动作发育受到阻碍,将有可能会阻碍其下一阶段动作的发育。

所以爸爸妈妈在育儿过程中要多留意孩子每个阶段各项技能的获得情况,比如3个月时是否会抬头,6个月时是否会坐,9个月时是否会爬,12个月时是否会走,拿东西时能不能从全掌抓握慢慢到用手指拾取等。

有条件的可以定期带宝宝到儿童保健科做发育评估,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做适合宝宝年龄的大运动、精细运动等的训练。当发现宝宝在技能的获得上远落后于同龄宝宝,或是动作总是做得极不协调时,千万不要以为这仅是“笨”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提高警惕,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积极配合医生寻找原因并给予纠正,以免影响到宝宝下一阶段运动的发育,将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


规范治疗让“瓷娃娃”正常生活

成骨不全症又称脆骨病,患者有个别名——“瓷娃娃”,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病的特点:像瓷娃娃遇到碰撞会碎裂一样,成骨不全症患者遇到跌倒、碰撞,则很容易出现骨折。

在成骨不全症的治疗研究方面,北京协和医院与国际同步,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该院内分泌科李梅教授。李梅教授及其同事从20多年前就开始关注成骨不全症,并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

网络配图

成骨不全 遗传性疾病

李梅向记者介绍说,成骨不全症是一种因I型胶原编码基因突变,或者是与I型胶原代谢组装相关基因突变,导致I型胶原数量减少或结构异常,引起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反复发生骨折的单基因遗传性骨骼疾病。骨头之所以既有一定的强度,又有一定的韧性,就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骨中90%以上的蛋白为I型胶原蛋白,I型胶原蛋白生成不足或者结构异常,就会发生成骨不全症。

李梅说,成骨不全症虽然是一种罕见病,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该病在我国并不少见,不过目前尚缺乏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万个新生儿中有1个至1.5个罹患成骨不全症,相对于其他罕见病,其发病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90%左右成骨不全症是通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也就是说,只要父母中有一方携带突变基因,那么子女就有50%的发病概率。另外还有10%左右是隐性遗传,这种情况下,父母双方都携带致病基因时子女有25%出现成骨不全症的可能。

成骨不全症会带来什么后果?李梅说,因为骨脆性增加,患者会反复发生轻微外力下的骨折,多次骨折后会导致骨骼畸形,同时会伴有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患者甚至可致残。多次骨折致骨骼畸形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使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

成骨不全症按照分型的不同,其严重程度及预后也不同。Sillence分型从临床角度,将该病分为1型、2型、3型、4型。1型是病情比较轻的;2型是围生期致死型,也就是出生后不久可能死亡;3型是存活患者中病情重的;4型是病情程度介于1型和3型之间。1型患者因为病情比较轻,骨折次数相对比较少,身高受到影响较小;3型、4型因为骨折次数多,骨骼畸形会比较严重,身材矮小的情况比较常见。李梅介绍说,国外的研究表明,绝大部分1、3、4型的患者寿命基本和正常人相同。除非是出现严重胸廓畸形时,患者可能出现心肺功能受损,常常在肺部感染诱发下,导致心衰等情况的发生。

积极用药 增加骨强度

李梅指出,过去成骨不全症被认为没有办法治疗,但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国内外对于该病的诊治都有长足的进展。经过治疗,患者的骨折率会有所下降,生活质量会明显提高。

因为成骨不全症是基因突变所致,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致病基因,但目前此方法还处于研究阶段,未用于临床治疗。那么,临床怎么办呢?李梅指出,就是要想办法增加骨密度,使骨量增加,提高抗骨折能力。目前国内外所用的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抑制骨吸收的药,也就是减少骨破坏;另一类是促进骨形成的药,可增加骨量。

李梅介绍说,抑制骨吸收常用的药是双膦酸盐类,此类药进入骨骼后,让骨中的破骨细胞活性下降,数量减少,从而使骨吸收减少,有利于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逐渐使患者的骨密度增高。北京协和医院在这方面已进行过大量临床研究,并已发表多篇论文。他们最早使用的是静脉注射第二代的帕米膦酸钠及第三代的伊班膦酸钠,后来又用了第二代的口服阿仑膦酸钠,以及第三代的静脉唑来膦酸。目前用得较多的是阿仑膦酸钠及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是口服制剂,使用比较方便;唑来膦酸为静脉注射制剂,但一年只用一次,可以减少患者反复看诊、用药的麻烦,依从性比较好,花费也不算高。李梅提示,双膦酸盐类药物进入人体后,50%会到骨骼中去,50%经过尿液以原形排出,所以在治疗前先要查肾功能,看能不能用。

促进骨形成的药为特立帕特,可以使成骨细胞活性增高,从而使骨量增加。但是李梅介绍说,这个药现在国内外用的都比较少,因为这个药没有儿童的适应证,只能用于成人。目前也只是个别应用双膦酸盐类药效果不好的成人患者在试用特立帕特,主要原因是该药价格较高。

李梅指出,除了以上两类药外,患者还要配合使用钙制剂以及维生素D,这两种药是促进骨骼生长的“原料”和营养制剂。对于特别严重、已影响到运动功能的严重骨畸形患者,还要进行骨骼手术矫治。另外,要告诉患者特别注意不要跌倒,跌倒会明显增加骨折的风险。加强功能锻炼,多晒太阳,提升肌肉和身体的协调性,也十分重要。如果怕骨折而不动,就会导致失用性骨质疏松,而失用性骨质疏松又会增加骨折风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尽早发现 规范化治疗

李梅说,对于成骨不全症,药物治疗是一种基础的、重要的治疗方式,要及早进行。北京协和医院一项进行年龄分组的研究发现,在开始治疗时年龄越小,患者骨形成越快,骨密度增加得就越好,骨折发生率下降就越明显。另外,李梅指出,双膦酸盐类药不需要终生使用,对于病情轻者,比如1型和4型,平均用药4.5年骨密度就可达到正常人的水平,可以停药观察。3型患者或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患者,由于病情较重,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骨密度增长的情况、骨折发生率的状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治疗反应来定疗程。

那么,此病如何早期发现?李梅指出,一是看家族史,大部分患者是有家族史的。二是看表现,除了易骨折外,成骨不全症患者还可能有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关节韧带松弛等表现。比如家长发现孩子眼睛发蓝,又有骨折史,就要引起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三是测量骨密度。四是基因检测。基因检测不仅可以判别是否为成骨不全症,预测病情的轻重,还可以指导优生优育。李梅介绍,目前北京协和医院已可以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明确成骨不全症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

李梅强调,对成骨不全症要进行规范的诊疗,否则后果很严重。比如有的患者去做按摩等治疗,在按摩过程中就出现了骨折。有的患者只注重手术治疗,术后药物治疗没有跟上,又出现了术后的反复骨折。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要进行多项指标的监测,一方面可以指导治疗,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患者带来信心。(记者 杨六香)


儿子被查出患矮小症,杭州这位父亲拒绝治疗:“我家有四套房子,矮不是病不用治”…...


一旦骨龄闭合就无法长高


上周六上午,杭州市红会医院特聘全国骨龄测评专家余绍淼主任医师刚一出现,就被家长们一窝蜂围住,一张张刚刚拍完的X片在他眼前晃。有心急的家长直接把片子塞进他手里,催促着“余主任,帮我的孩子看一看吧,还能再长高吗?”


这是“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行动”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开展的一幕。来到现场的家长大多是因为孩子个子矮身高不理想,或是对孩子生长发育过程有疑问,特地前来求助的。

抽出袋子里的X片,余绍淼将它举到眼前,仔细观察片子上骨头间的缝隙,以便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网络图

当他摇着头表示骨龄已经闭合时,家长问“什么是骨龄,闭合是什么意思”。余绍淼解释,骨龄是国内外公认能精确反映人体成熟度、骨骼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孩子当前的骨龄,就可以预测出他还可能长多高。骨龄一旦闭合,身高将停止生长。

这意味着,所有能够让孩子长高的方法都必须在骨龄未闭合前进行。“通常,女孩在15岁时骨龄闭合,男孩的骨龄闭合时间则在16岁,因个体差异闭合的时间也有所差别。” 余绍淼说。


家有四套房却拒绝治病



小张是萧山人,今年14岁,身高162厘米,长相清秀。令小张难过的是,他已经有3年没有长高了,曾经坐在班里倒数三排的“高”孩子,渐渐的成了坐在头三排的“矮”孩子。眼看着同学们都比自己高那么多,小张有些着急了。

不过小张的爸爸却反对因为身高问题带小张看病,经过前几天的家庭会议,最终达成共识,让爸爸带孩子来义诊现场看一下比较放心。

根据《中华儿科杂志》3-15岁儿童身高标准表显示,14岁男孩的标准身高应该是165.9厘米,小张离标准身高还差3.9厘米。


身高对照表

他们先是被安排做了骨龄检查,片子显示,小张的骨龄已经15岁了,接近骨龄闭合。余绍淼告诉他们,“小张需要抓紧治疗,趁着骨龄还没有完全闭合,还有再长高的空间。经推算,他的遗传身高在170厘米,经过治疗能长到遗传身高。”

不过,爸爸听完这段话却没有什么波动,并告诉医生“不用看了,没关系的。” 余绍淼提醒他,孩子患矮小症对于今后的就业、择偶、心理都会有影响,有治疗的空间当然是去治疗更好。

难道是因为经济上有困难?问题还没问出口,小张的爸爸就表示“我们条件不差的,家里有四套房,不过矮又不是什么大毛病,没关系的。”



房地产老总想花钱给儿子长高




差不多的身高,15岁的明明想用尽一切方法治疗,但再也长不高了。

明明身高163厘米,身材偏胖。和他的父亲一比较,两个人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身高也一模一样都是163厘米。

听完结果后,明明忍不住又抹了一把眼泪,他的父亲则是靠在门框上忍不住叹了口气。

经过评估,明明只能停留在现在的身高上,再也长不高了。

10分钟前,余绍淼拿到了明明的片子,“他的骨头间的缝隙已经没有了,我没有办法再让他长高了。”

“会不会弄错了?我的孩子还能长高吧。”“我不会跟您开玩笑的,骨龄已经闭合了”

“那我们到国外去治病呢,我是搞房地产的,如果是钱的问题您不用担心,多少我们都出得起。”“真的不是钱的问题,骨龄一旦闭合,国内外专家都束手无策,真的没机会再长了。”

“你为什么不早点说?!”“你应该早点带孩子来看病,如果是二年前就到医院,或有长高的机会,经过干预至少能长到170厘米。”

听完医生的诊断,明明的爸爸悔恨交加,“都怪我,明知道一家三代都不高,他爷爷也是这个高度,还不早点看白白让孩子错过了长高的关键时期,赚再多钱也没用了”



4周岁前最好带孩子拍一次骨龄片



孩子的最终身高70%决定于遗传因素,30%则与宫内和出生后的营养、环境、疾病等多种后天因素有关,如果发现孩子长高迟缓,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网络图

如果做不到带孩子每年监测一次,有两个时间点很重要,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测一下:第一个,4周岁左右。3岁以前,孩子差不多每年能长25公分,4岁左右去测一下骨龄,主要是排除一些先天性的疾病。

第二个是发育期。女孩子7、8岁左右,男孩子晚2年,大概10岁左右。主要看看孩子有没有出现性早熟,如果发育已经启动过了,要及早干预,特别是男孩子,发育了不容易发现,等到长胡子、变声,再来干预,就会错过最佳治疗期。

运动是促进孩子长高的第二个因素。余绍淼是原浙江省体育医院著名骨龄评测专家,曾经给周苏红、叶诗文、孙杨这些运动员看过骨龄,是国内资深骨龄评测专家。适宜长高的运动有跳绳、投篮、吊环、引体向上、游泳、打羽毛球等。余绍淼对多个运动项目进行过监测,他发现游泳是所有运动中助长效果最好的。


宝宝生理性出汗无需治疗

张女士的儿子半岁了,最近她发现儿子睡觉时老出汗,尤其是刚入睡那会,但并无其他不适。咨询医生,说是生理性出汗,无需治疗。

  小儿因处在生长发育期,大脑神经系统尚发育不完善,而机体的代谢又非常旺盛,如果再外加一点兴奋和刺激就会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维持正常体温。

  小儿生理性出汗多见于头部和颈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发生,1小时左右就不再出汗了,不伴有其它症状,且精神、饮食、面色、大小便都正常。对此,无需治疗,过段时间会自愈。

  但若小儿出现睡熟后出汗,醒后汗止的是盗汗。如果小儿在出盗汗的同时还会伴有其它症状,如伴有低热、咳嗽时,可能是患了肺结核。如伴有睡觉不踏实、烦躁易怒、腹胀、出汗有酸味、尿味刺鼻等,很有可能是佝偻病的早期。体弱的病儿出汗往往是在白天活动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多见1岁左右的小儿和断奶前后小儿。需注意观察、鉴别。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郭旭光


儿童打鼾也是病得及时治疗

睡觉打呼噜的儿童越来越多,小的甚至只有两岁多,他们其实患的是一种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疾病,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且继发多种疾病。

今年7岁的乐乐晚上睡觉一直打呼噜,而且非常响,有时第二天昏昏沉沉的,家里人带着他来到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耳鼻喉科就诊,一开始以为要手术的乐乐怎么也不愿意,家里人也很担心,后来听说医院采用的是射频消融微创治疗,乐乐才勉强同意,经过治疗,乐乐完全康复。

  孩子睡觉打呼噜是种病吗?它有什么危害呢?这个病又是怎么发生和治疗的呢?对此,该院耳鼻喉科刘炜主任介绍,刚才提到的儿童睡眠时出现的种种表现其实就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典型症状,严重的话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并且继发多种疾病。儿童OSAHS最常见的病因是腺样体、扁桃体肥大。

  儿童OSAHS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腺样体切除术和扁桃体切除术,有效率达90%以上。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在省内率先引进美国进口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治疗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具有术中术后出血少、患儿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5年来累计完成手术800余例,有效率接近100%。


肥胖让肾脏“很受伤”儿童肾病需坚持治疗

家在福州市马尾区的7岁男孩小叶叶,半年来一直面色不好、夜尿增多。最近,小叶叶因为眼皮浮肿不退到医院就诊,才发现已患上慢性肾衰竭。3月9日是第12个世界肾脏病日,全军儿科疾病诊治中心、福州总医院儿科主任余自华主任医师提醒说,在我国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脏病儿童约300多万,部分儿童最终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特别要引起家长警惕。

  近年来,由于病毒感染、环境问题,以及压力等造成的儿童免疫紊乱,小儿肾脏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与高蛋白、食盐进食过多、过度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有关。

肥胖已成慢性肾脏病最危险因素之一

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易致儿童肾脏病

  今年“世界肾脏病日”的主题是“肾脏病与肥胖”。据估计,未来10年肥胖的流行率将增长40%,并呈现低龄化趋势,是新发慢性肾脏病最为显著的危险因素之一。

  肾脏是人体内负责排泄废物和毒素的重要器官。吃得太咸、太甜、太油,蛋白质吃得太多等,都会加重肾脏负担,容易生病。一个儿童只要超过正常年龄体重的20%,就算是肥胖,肥胖将加重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的负担,引起代谢紊乱,时间一长,在超负荷运作情况下,肾小球将受到损害,从而引起肾病。

  生活中,不少孩子对肉食情有独钟,甚至到了“无肉不欢”的地步,蛋白质吃得过多,会导致体内的血尿酸浓度升高,引发高尿酸血症,很容易造成肾小管和肾间质发生病变,最后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

  有些家长热衷于带宝宝去吃“洋快餐”、甜食、烧烤等食品,各种饮料更是成了孩子们的“钟爱”,高盐、高油脂和高糖饮食对儿童肾脏会造成严重负担。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习惯会导致营养过剩,一方面摄入过多的肉类、海鲜、牛奶等食物,会在体内产生过敏原,在一些因素(如感冒)触发下会对肾脏产生损害;另一方面,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会造成儿童肥胖、高血脂、高血糖,甚至高血压、代谢性失衡,容易产生蛋白尿,引起肾脏疾病。

  目前,由肥胖引起的儿童肾脏病发病率正在升高,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专家提醒说,父母应多多关注孩子的肾脏健康,当孩子出现浮肿、少尿、尿液颜色改变或泡沫增多、食欲不振、肾脏发育迟缓等情况时,应及时向专科医生寻求帮助。另外,贫血、高血压、孩子不长个儿或肥胖,也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警惕肾脏病的发生。

儿童尿检异常率为1%

九成肾脏病可经尿检发现

  肾脏有很强的代偿功能,一侧肾脏出问题,另一侧肾脏仍会继续工作。因此肾脏病早期发病隐匿,有些症状并不明显,很多家长及孩子早期对这个“隐形杀手”缺乏警惕,一旦发现,部分患儿已是慢性肾衰竭,错过了最佳治疗机会。

  慢性肾衰竭分为五期,在前四期,患儿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一旦进入到第五期,也就是终末期,则必须选择肾脏替代治疗。

  那么,如何早期识别儿童肾脏病呢?余自华建议,家长只要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肾脏病的蛛丝马迹的。一是清晨有轻度眼睑肿胀及组织松弛处(如会阴部)水肿,或久坐久立后足背水肿、手指发胀等;二是小便后便池中泡沫明显增多,并且长时间后仍不能消退;三是眼睛可见的肉眼血尿及显微镜下才可发现的镜下血尿,这些都是提示肾脏病的重要讯号。

  尿常规检查是肾脏病筛查的“金标准”。临床数据显示,儿童尿检异常率为1%。肾脏病早期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临床上通常采用尿常规进行检查,对血尿、蛋白尿的出现及量的多少,作为评价患儿肾脏受累、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九成以上的肾脏病,通过普通的尿常规检查即可发现疾病,常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遗传性肾脏病等疾病的检查。

  儿童肾脏病患者近年增长趋势明显,但因隐匿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被家长忽视。余自华建议将肾脏彩超列入儿童常规体检项目。肾脏彩超检查,可以显示肾脏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还能观察肾脏及其周围的各种病变,尤其超声检查无痛苦、无创伤,不受肾脏功能的影响,检查迅速,可复性强,是比较理想的检查方法。另外,自1951年首次应用经皮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方法以来,穿刺针的改进及影像定位的日益精确,已使肾活检成为肾脏病的常规检查。

治肾病不要忌惮激素应用

“沉住气”坚持治疗95%可治愈

  对于肾脏病儿童,应选择正规大医院接受正规诊治,待病变性质及程度确诊后再考虑治疗方案。余自华率领的科研团队所进行的一项266例患儿发病统计中发现,2—6岁儿童总发病率中占59.40%是肾病综合征,而6—13岁儿童则占到总患儿数的21.43%,约95%的患儿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完全效应。统计数据说明,大多肾病综合征患儿对激素是比较敏感的,绝大部分肾病儿童存在治愈的可能。

  目前全球治疗肾病的主要药物是激素,激素虽然存在一定副作用,但往往会随着疾病的缓解、激素的逐渐减量,乃至减停而渐渐消失。“肾病综合征的总疗程须在9个月以上,长者更达数年。对初次确诊的儿童,临床上常以足量激素(如泼尼松)治疗4周的反应来观察治疗效果,以决定是否调整方案。”余自华说,肾病综合征由于疾病特点,血液存在高凝状态,极易导致各种动、静脉血栓形成,一旦栓塞在肾肺脑等重要器官,可引起严重后果。

  “家长切勿给孩子随意更改治疗方案,也不要随意吃药。”专家强调,由于肾病属于慢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遇到感冒还经常会反复,很多家长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沉不住气,一味认为激素不能长期用,没能坚持服药和定期复查,擅自、反复停药,导致孩子水肿、蛋白尿反复出现,甚至导致孩子全身高度浮肿,肾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余自华强调,孩子的肾病和成年人不一样,在激素使用方面严格规范治疗最佳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可尝试拖尾疗法,在最小有效激素量(0.5-0.25mg/Kg),隔日口服,连用9-18个月。对激素敏感的病儿,大部分会在治疗第2周至3周内缓解病情。部分病儿在治疗后的第一年容易复发,如能坚持3至4年不复发,则终生治愈的可能性高达95%。


女婴与父母同盖一床被致器官损伤爸妈放弃治疗

都说有一种冷叫“大人觉得你冷”。

  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常被裹成粽子,睡觉还被盖上厚厚的棉被。

  殊不知,有些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2月15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2个月大的双胞胎姐姐小天(化名)被诊断患上捂热综合症,爸妈无奈只能放弃治疗。

  原本这是一个幸运的家庭,家中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两个月大的小天是姐姐。2月13日凌晨,家人发觉小天有些不对劲,原本晚上要吃夜奶,中途也会哭闹,这一晚小天格外安静。

  家人查看发现,小天躺在被子里,大汗淋漓,皮肤偏灰色。察觉不对劲,家人赶紧把她送到益阳当地医院。在送医途中,小天出现了抽搐的状况,医生测体温后发现有41℃。

在当地医院,医生进行了紧急处理,发现孩子多器官功能损伤,当日晚上8点多,孩子被送至湖南省儿童医院。

▲2月15日,湖南省儿童医院,得了捂热综合症的小飞仍在救治中。图|记者金林

  “根据孩子的状况,考虑是捂热综合症。”该院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医师杨梅雨说,当时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与家长的询问中,家长称当时小天睡在大人中间,三人盖着一床大被子,孩子头并没有埋在被子里,大人没注意到这样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杨梅雨表示,捂热综合症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脑损伤,持续惊厥可能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5日凌晨1点,经过24小时的治疗,家长考虑再三后,最终决定放弃治疗。

  ▲2月15日,长沙今日最高温度达20℃。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即使天气很热,小孩仍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图|记者金林

  与小天类似,三个月大的小飞也被诊断为捂热综合症。“怕他冷穿了厚棉衣,盖了两层被子。”21岁的邓女士是小飞的妈妈。2月3日晚睡觉时,儿子枕着她的胳膊睡。

  凌晨1点左右,孩子开始哭闹。3点多发烧,呼吸急促。凌晨4点左右,家人把孩子送到当地医院,医生测体温38.6℃。2月5日,邓女士一家把孩子送到了湖南省儿童医院,经过救治,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医生表示,可能会有严重脑损伤。

  “我们不想放弃,以后的生活还没想。”邓女士说,老公原本在工地开塔吊,孩子出事后也没有去上班,家里也没有了经济来源。为了帮孩子治病,家人正在四处筹钱。

▲2月15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一位小孩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图|记者金林

  医生建议

  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医师杨梅雨表示,入冬以后接诊捂热综合症的孩子比较多,而家长对此并不知情。这些患儿年龄大都在6个月以下,近期收治了七八名患儿,经过治疗后都不同程度的留下了后遗症。

  杨梅雨表示,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后,如今生活条件不错,有很多取暖的措施。不建议让小孩与大人同睡,同盖一床被子,不要睡在大人中间,这样不利于孩子散热。

  她提醒,切忌不要让被子蒙住孩子的头,本身散热不良,又缺氧会引起孩子惊厥。

  那些年,父母坚持的错误育儿观念

  1、一天到晚“捂成粽”

  一般来说,我们只要按个人对温度的感觉来判断宝宝当天到底穿多少就可以了。

  老人体虚,他们比青壮年或者宝宝更容易感到寒冷。而宝宝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近乎是成人的两倍。加上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体温调节机能较差。因此给宝宝穿衣反而是应该比老人稍薄一层,或者比青壮年多穿一件薄背心就可。

  2、宝宝不会嚼,大人来嚼碎喂食

  这种做法对孩子是非常不好的!

  大人先帮忙咀嚼好食物,会让孩子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锻炼不说,嘴对嘴喂更是容易把疾病传染给孩子。

  很多人以为自己没生病就没问题,但其实口腔里存在着很多种致病的细菌,抵抗力还很弱的宝宝有可能因为被喂食了咀嚼过的食物而染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等传染病。

  3、宝宝吃点盐才有“力气”

  中国老太太都有一个共同点——很爱给宝宝加点盐。

  其实,1岁内的宝宝没有必要添加食盐,因为宝宝对于食盐中的钠元素需求极少,天然食品中钠元素已经可以满足。

  过多的添加对宝宝反而是有害的,因为宝宝的肾脏还没有能力充分排出多余的钠,会损害肾脏,更严重的甚至会因过多的钾流失而造成心脏肌肉衰弱。

  4、互动时,爱亲宝宝

  很多家长爱亲吻宝宝,但其实亲吻会带来疾病——疱疹病毒感染。

  90%以上的成年人体内都携带有疱疹病毒,而这种病毒平时就潜伏在唾液腺中,只不过因为成年人免疫力比较强,可以和这种病毒和平共处不发病罢了。

  但孩子免疫力很弱,所以可能趁着亲吻,病毒趁虚而入。

  患上口唇疱疹的婴儿,简洁来说,免疫系统会急剧减弱,并且还会起水泡、发烧,甚至可伴有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宝宝的生命!

澳大利亚珀斯的宝宝Bonnie,在6个月大的时候耳朵上长了一个小包。

  随后那个小包开始溃烂,流脓!

  医院和父母都以为是简单的皮肤感染,直到有一天,Bonnie突然痉挛,在送往医院抢救后才知道,Bonnie患上了口唇疱疹。

  Bonnie被推进了急救室进行抢救,最终救了过来,但也留下了可怕的后遗症:右脑偏瘫

  而病因就是Helen日常和女儿亲亲的互动,因为Helen自身携带了口唇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一旦感染,就会在人体内终身存在,正常情况下,疱疹病毒在体内处于潜伏状态,如果身体免疫力降低或发生其他较严重的疾病,疱疹病毒可能被激活。

  5、哄乖哄睡都靠摇晃

  摇晃婴儿综合症(简称摇婴症或SBS),是指瞬间以不当的方式剧烈摇晃婴幼儿,或长时间无数次的快速摇晃婴幼儿,造成其脑部伤害,甚至死亡。

  这样会引起宝宝颈部受伤,造成脑部损伤,造成局部性贫血。

  严重的,有可能造成宝宝的智力明显下降、严重的运动障碍、失明和大脑实质性的损伤,如脑萎缩、脑软化、脑囊肿等。

  由于婴儿脑部发育仍未稳固,不管有没有和别的物体发生碰撞,当受到强力摇晃时,脑部组织容易受到撞击,而出现血管撕裂,及脑神经纤维受损。


食积加便秘导致的宝宝上火如何治疗

  
  食疗:这里推荐一款蔬菜沙拉和一款主食给妈妈,让食积宝宝顺利拉出便便,排除身体的废物和湿气。

  杏仁梨豆豉沙拉

  原料:大杏仁5粒,梨1个,淡豆豉20粒,酸奶200毫升。

  制法:杏仁捣碎,梨切成适宜小块,加入淡豆豉20粒煮水50毫升(去豉),再加入酸奶调匀。常温可食。不宜食用冰镇酸奶和水果。

  这款沙拉,杏仁,滋阴润肺,降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降则大肠通。淡豆豉,消食导滞,养阴利水。梨:养阴润肺生津止渴,含有大量维生素,可以增强抵抗力。酸奶,易消化,其内含有的乳酸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分布,增强消化功能。

  芝麻杏仁糊

  原料:芝麻、大米各90克,甜杏仁60克,当归1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前三味浸水后磨成糊状备用,当归水煎取汁,调入药糊、白糖,煮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5天。

  功效:杏仁见前。芝麻:补血、生津润燥、通肠。

  按摩

  (1)清板门: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约50次。

  (2)推六腑: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部约50次。

  (3)推下七节骨:以食、中二指面自上第四腰椎骨处向下推至尾椎骨处。

  (4)拿肚角:以两手拇指和食、中指相对,在肚脐下二寸石门穴旁开二寸大筋上做拿法。

  (5)搓小腿:妈妈在宝宝小腿涂好润肤油,分别沿着小腿前内侧、前外侧。左侧以小腿前内侧为主,自踝向膝轻轻搓,目的是促进脾气上升以除湿;右侧以小腿前外侧为主,自膝向踝轻轻搓,目的是降胆胃二经之气以清热。

  生活习惯:妈妈要多多注意宝宝的生活习惯,让食积宝宝不再上火。

  多运动多喝水

  天气好时可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促使体内积热发散,提高抗病能力。但一定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注意多吃夏日的应季水果。

  水中消暑最为妙

  不会走路的宝宝,可以去专门机构进行婴儿游泳,因为不会走路的小宝宝没有其他的运动方式,很容易发生食积,去小游泳池里,首先是体位改变,身体处于直立状态,重力作用下,易于排便。其次是,在水里,不自主地就要扑腾、小腿使劲瞪,这种被动运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全方位提高身体素质,减少上火现象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泳和洗衣澡过程中不要着凉。一定要彻底擦干之后,再出门见风。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儿推拿,治疗宝宝流口水


  2岁后还流口水需治疗

  小儿流口水也就是流涎,一般来讲,新生儿时期的宝宝是不流口水的,因为他们的唾液腺不发达。宝宝4-6个月后,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开始添加辅食,唾液明显增多。长牙期是宝宝口水流最频繁的时期,乳齿萌生时会对牙龈感觉神经产生机械性刺激,同时宝宝吞咽反射不灵敏,导致唾液不断蓄积而外溢。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半左右就能有效地控制吞咽动作,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宝还在流口水,就需要治疗了。

  宝宝常流口水或是疾病表现

  宝宝流口水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母乳喂养时间过长会影响小儿脾胃的正常发育,脾胃虚弱,失于调摄,故而流涎。腮腺机械性损伤:捏压孩子的面颊部容易造成腮腺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唾液的分泌量大大增加。口腔炎症:可刺激唾液腺分泌旺盛而导致流涎。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如CO中毒、脑瘫、脑炎等。周围性神经系统疾病:局部神经功能减退或消失,如面神经麻痹。

  4种方法帮宝宝做按摩

  基本手法

  ★患儿仰卧,以掌心在腹部作顺时针方向团摩5分钟。

  ★以两手大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20-50次。

  ★清、补脾经:拇指桡侧罗纹面100次。

  ★揉板门:手掌面大鱼际顶面300次。

  ★患儿俯卧,以中指指腹按揉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各1分钟。 ⑥按揉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各1分钟。随症加减。

  脾胃虚寒型

  症见流涎不止,涎液清稀,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而滑。

  ★基本手法中减去清脾经100次加补脾经至300次(离心为清,向心为补)

  ★掐揉四横纹(位于食、中、无名、小指掌侧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100次。

  ★揉外劳宫(此穴在手背侧,与手掌侧的劳宫穴相对)100次。

  ★揉小天心(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接处)200次。

  脾胃气虚型

  症见流涎清稀,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

  ★基本手法去清脾经100次加补脾经至300次。

  ★补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300次。

  ★推三关(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300次。

  ★运内八卦(以掌心为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100次。

  脾胃积热型

  症见小儿流涎,涎热而粘,口角糜烂,口臭而渴,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

  ★基本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清胃经(手掌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交界处)200次。

  ★退六腑(前臂尺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200次。

  ★清天河水(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100次。

  心脾郁热型

  症见小儿口涎外流,涎液粘稠而热,心烦不安,口赤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

  ★基本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清小肠(小指尺侧从指端到指根成一直线) 300次。

  ★退六腑200次。

  ★清心经(中指末节罗纹面)200次。

夜奶易引龋齿,如何断?

 盘点夜奶4“宗罪”
  
  宝宝养成了喝夜奶的坏习惯,麻烦真是不少。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夜奶的4“宗罪”:
  
  1.有些宝宝夜里醒来好几次,妈妈就给他喂几次奶,搅得大人休息不好,往往累坏了妈妈。
  
  2.宝宝夜里不吃奶,宝宝也能睡得安稳。
  
  3.吃夜奶会导致宝宝长得过胖。
  
  4.长期吃夜奶,宝宝容易长龋齿。
  
  5招和夜奶说byebye
  
  吃夜奶并不仅仅是宝宝自己养成的习惯,也是妈妈们一度迁就的结果。夜里宝宝一哭,妈妈就心软,就会忍不住给宝宝喂奶,宝宝就养成喝夜奶的习惯了。所以,妈妈要帮助宝宝改掉吃夜奶的习惯,要首先从自身下手。但是这也许是个非常“折磨”人的过程,有些妈妈在减少夜间喂奶次数或者用水替代奶的时候,宝宝醒来的次数反而更多了,哭得也更加凶了。这个时候,妈妈们就更加心软了,不知道怎么办。既不想喂奶,又不忍心看着宝宝哭,并且如果不喂奶的话,全家人也许整个晚上都会被宝宝搅得不得安宁。妈妈如何才能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呢?
  
  1.逐渐减少次数
  
  从第4个月起,宝宝就可以省掉夜里的一顿奶了,妈妈们要有计划有安排地让宝宝养成夜里不喝奶的习惯。可以慢慢减少给宝宝夜间喂奶的次数,从3次到2次再到1次……让宝宝慢慢习惯。
  
  2.晚餐要吃饱
  
  为了防止宝宝饿醒,晚上临睡前的最后一顿奶要延迟,并且要把宝宝喂饱,当他看来有睡意时赶快在他仍清醒时把他放到婴儿床上。刚开始宝宝可能不肯睡觉,一般哭闹几次后就会好了。妈妈可以晚上10点多喂饱他以后,让他睡到第2天早上6点。
  
  3.学会安抚宝宝
  
  如果宝宝半夜醒来哭闹,也不要给他喂奶。妈妈要明白只要睡前吃饱了,宝宝基本不会饿的。并且大多数时候宝宝半夜醒来是习惯使然,并非真的饿了。妈妈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应付:斩钉截铁,无论宝宝如何哭闹坚决不给他喂食也不给与安慰。有些宝宝哭闹一会儿自然就明白此方法无效,就渐渐重新入睡了;循序渐进法,有些宝宝非常倔强,得不到安慰决不罢休,或是哭闹起来就呕吐等让妈妈实在不忍心。这时妈妈们不如放松一些,在宝宝哭闹时哄哄他但不要喂他,试着用其他方法让他入睡(如轻拍、唱歌、摇晃等)。
  
  4.使用安抚奶嘴
  
  有时候宝宝哭闹,不一定是因为很饿,也可能是他想要吮吸的感觉,可以给他个安抚奶嘴吸吸,起到安慰代替作用。另外,即使宝宝饿点也没关系,因为睡觉不会消耗太多能量,如果宝宝一直哭,也可以给他喂点水喝。
  
  5.喂足辅食
  
  宝宝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月龄后,就应该给他喂足辅食。白天妈妈要尽量让宝宝多吃些,睡觉前摄入的食物要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他不易感到饥饿也就不容易醒。所以建议妈妈在宝宝入睡前最后一顿适当的喂一些固体的食物(如蛋黄等),增加热量,以帮助宝宝睡到天亮。
  
  总之,给宝宝断掉夜间奶,就是要控制奶量,然后用各种办法哄宝宝睡觉,用各种东西代替奶给他满足,循序渐进地减少奶量,直到让宝宝睡整觉。改掉宝宝喝夜奶的习惯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关键是要一点一点地循序渐进地坚持,宝宝慢慢地就会养成睡整觉的习惯,也就会忘掉夜奶了。妈妈们也可以创造适合自己宝宝的方法,只要达到效果就行。
  
  

治疗感冒,葱白来帮忙

进入寒冬,感冒多发。小孩子一遇变天就容易咳嗽、流鼻涕,严重者还会发展成重感冒、肺炎。如何及时将感冒的初期症状扼杀在摇篮中?家住百步亭的李女士前日致电“妈妈的育儿土方子”栏目,贡献了自家的土方子——用葱白煮水,阻击孩子的咳嗽 、流涕症状。

    李女士的孩子丁丁1岁半,属于敏感体质,一降温就容易感冒。11月中旬的一场大雪,让丁丁又开始咳嗽、流鼻涕。李女士很着急,又不敢随便用药。李女士的母亲听邻居说了一个偏方——葱白煮水。方法是将带须的小葱葱白洗干净,切段,放在小锅里煮,一天喝300毫升就行,专治不发烧的初期伤风感冒。如果孩子不喝,可以加点红糖,红糖能调味,而且也有驱寒的效果。

    丁丁是当晚6时喝的葱白水,到了晚上9时,鼻涕就不见了,第二天继续喝葱白水以后,也不咳嗽了,感冒竟然好了。李女士说,她听几个邻居都说,用这种方法防治过孩子的感冒,屡试屡爽。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宋恩峰肯定了这种防治感冒的方法:葱白,性温,味辛,具有调节体温、使汗腺的排汗工作正常的作用,并可减少和预防伤风感冒的发生;葱白煮水预防风寒型伤风感冒,孩子、成人、老人皆适用;除了煮水外,用葱白3~5段,同大米煮成稀薄粥,食用也有相同功效。

宝宝长龋齿不治危害多

  牙齿是我们咀嚼食物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摄取营养的基础,所以妈妈一定要帮助孩子保护好牙齿,若是发现孩子有龋齿的现象,最好及时的带孩子到医院治疗,以上就让儿科专家来为家长详细的解说龋齿前因后果吧!
 

  后 果

  龋齿不治危害多
 

  资料显示,龋齿是幼儿常见疾病,患病率高达79.55%。因此,拥有健康美丽的牙齿,需要从小保护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郑州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科主任李路平说,乳牙和恒牙的替换一般从7岁左右开始,从门牙至磨牙,一个个脱换,直到12岁左右才换齐。由此可见,乳牙在儿童的生长发育高峰期,担负了整整10年的咀嚼工作,特别是8颗咀嚼功能大、且脱换最迟的乳磨牙。乳牙龋齿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会发展为牙髓炎、根尖炎,患儿在承受疼痛折磨的同时,可能会发展至乳牙下方的恒牙胚,导致恒牙釉质发育不全,甚至无法发育。
 

  乳牙龋齿对全身也会造成危害,使咀嚼功能下降,对食物的切割、磨细不充分,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和全身生长发育。龋齿一旦成为感染病灶后,病灶区有害代谢产物或细菌毒素,可被血液或淋巴带到其他器官,产生风湿性关节炎、心内膜炎、慢性肾炎、视网膜炎等全身疾病。
 

  原 因

  含糖类食品是导致龋齿的罪魁祸首
 

  日常生活中,儿童随意吃糖果、糕点之类的食品,是乳牙患龋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际种牙联盟ITI会员、河南省口腔管理委员会会员、武警河南总队医院口腔科主任解邦杰说,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糖类,其中蔗糖在食物中最丰富,它引起龋齿的作用也最强,当进入口腔后,细菌直接利用这些糖类加速繁殖,产生大量的酸,腐蚀牙齿表面,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多吃糖容易使牙齿变坏的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口腔中都存在着多种细菌,其中数量较多的是乳酸杆菌和变形链球菌,它们属于产酸细菌。当产酸细菌与食物成分中的碳水化合物作用时就产生酸,这些酸会与牙釉质发生反应,使牙釉质表面脱钙、软化,于是就出现了牙洞。
 

  但是龋齿产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从开始到能看出有洞大概需要1年半左右的时间。有些人比较注意口腔卫生,牙齿的钙化程度比较好,就不容易发生龋齿;而有些人牙齿排列不齐,容易积存食物,又不注意好好刷牙,就容易发生龋齿。
 

  治 疗

  充填是治疗龋齿的主要方法
 

  解邦杰主任说,治疗龋齿的主要方法是充填。即将龋坏组织去除净,做成一定的洞形,清洗、消毒以后,用充填材料填充,并恢复牙齿缺损的外形,龋齿即可不继续发展。
 

  中龋和深龋的治疗,在去净龋坏组织以后,当洞底已接近牙髓,就需要在洞底加一层护髓剂再填充。而当深龋在去净龋坏组织以后牙髓暴露时,则需要先采取牙髓治疗,然后才能填充。因此,浅龋充填效果最好,这就要求龋齿早治疗。
 

  充填材料主要用银汞合金或复合充填树脂。一般在孩子7岁左右时,乳牙和恒牙开始替换,因此,乳牙充填也可以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做暂时性充填材料填补。
 

  预 防

  良好保健和定期检查同样不可少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恒牙的生长发育阶段,应减少食物中糖含量及减少餐间吃零食的次数,这是预防龋病的重要措施。
 

  儿童出生后6-8个月就开始出乳牙,2岁半出齐。解邦杰说,当第一个乳牙萌出后,家长就应为孩子刷牙。但此时牙齿萌出数量少,孩子年幼,不宜用普通牙刷。家长可用消毒的纱布或棉花沾温水摩擦和拭洗萌出来的牙面,早晚各一次。吃奶或吃其他食物后也要清洁,尤其是在睡前拭洗更重要。也可用一种专为幼儿用的牙刷,即用硅橡胶制成一个指套,在指套顶端的一旁装有柔软的刺状刷毛。使用时,家长将指套式牙刷套在指上给萌出的牙齿拭刷,每次刷1-2分钟,每日2-3次,效果很好。
 

  孩子到三岁左右,就可用儿童牙刷让他们自己做刷牙的模拟动作,但主要由家长为孩子刷牙,并逐渐教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孩子长到四五岁以后就应教导他们正确刷牙方法,使其独立刷牙,但父母要监督,免得刷牙马虎,为孩子一生的口腔卫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李路平主任说,让儿童掌握正确刷牙方法能达到预防龋病的目的,但是,定期检查还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龋齿初期无症状而不易被察觉,直到出现疼痛症状时家长才急于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此时往往已错过良好的治疗时机。
 

  定期检查不仅可以早期发现龋病,早治疗,同时还可接受医师的指导以防治龋病,临床上医师常用的防龋方法是窝沟封闭技术。
 

  最后,解邦杰主任和李路平主任共同提出,乳磨牙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第二恒磨牙11-13岁、双尖牙9-13岁是做窝沟封闭的最佳时间。对口腔卫生不良的残疾儿童,虽然年龄较大或牙齿萌出口腔时间较久,可考虑放宽窝沟封闭的年龄。
 

  孩子出现龋齿,许多的家长认为不用治疗,当孩子到了换牙的时期自然就好了,在此提醒父母的这种想法是很不正确的,乳牙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乳牙龋齿不治疗,它会给孩子带来危害,希望父母能够充分的认识!

预防和治疗“电视孤独症”

  我们如何利用电视的有利地方,同时又能以更好的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适当远离电视呢? 电视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电视不是压根儿不能碰,而是要有一个规矩和原则。

    看电视的时间长短以及内容要大人来制订并且不能破坏。一般而言,2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宜看电视,包括动画片。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哺乳和进餐期间应关掉电视,不要在婴幼儿居住的房间里摆放电视机等。做父母的应该加强与婴儿的直接交流。三岁开始,因为上了幼儿园,会有其他小朋友谈论卡通动画形象等,孩子不知道就有可能被其他孩子孤立。那么,适度允许孩子看电视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大人为他们选择的节目。

    我们可以这样做:比如在自己动手收拾完玩具后,打开电视,从8点看到8点15分,在8点10分的时候开始第一次提醒他,“再过5分钟妈妈叫你的时候,你就该关掉电视了”,是让孩子自己关。这样的时间限定和提前的提醒,一般是孩子能够接受的,当然,这个时间长度,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选择。不能过长,可以根据我们熟悉的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智慧树开始结束的时间进行设定。到结束时,就必须关了,大人不能再换台。孩子自己做到这点的时候,一定要给予表扬和赞赏。

儿童弱视治疗有黄金期家长莫轻忽!

儿童弱视治疗有黄金期 家长莫轻忽!

根据统计,学龄前儿童大约有3-5%会出现弱视;由于弱视若是没有及早接受治疗,日后视力会大受影响。眼科医师提醒,弱视治疗有黄金期,必须在6岁前就进行矫正,而且应该追踪到12岁。

6岁学龄前就要开始接受治疗

眼科医师李永诚表示,会造成弱视的原因大多是先天性,通常是在孩子读幼稚园时会被发现,而且弱视治疗有黄金期,应该在6岁学龄前就要开始接受治疗的效果较好,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视力问题。

遮眼治疗 用懒惰眼来看东西

弱视往往会因为屈光问题发生,也就是有所谓懒惰眼的情况;李永诚医师指出,小朋友若是因为屈光问题造成弱视,就必须要用遮眼治疗,这时就要遮住惯用眼,并且要用懒惰眼来看东西,才能改善弱视。

必须持续治疗到12岁才有效

李永诚医师提醒,对于屈光问题造成的弱视,除了以遮眼方式,使用懒惰眼看东西,必须要长期追踪,大约要持续治疗到12岁,因为12岁前神经发育才成熟,治疗才较有效,甚至也有人会持续到14、5岁。

先天性青光眼、白内障也会导致弱视

此外,弱视的成因中,除了是屈光问题,还有很多是因为疾病导致;李永诚医师进一步指出,例如先天性青光眼,或是先天性白内障,也会造成弱视,这时就要针对造成弱视的青光眼或是白内障做治疗,才能改善弱视。

喂养不当宝宝易长龋齿

  宝宝牙齿健康与否,与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妈妈们一定要注意,也许只是你的一个错误喂养方式,就会让宝宝埋下龋齿的祸根。

  1 一岁宝宝夜间喂奶

  一些家长为了安抚较大的孩子,喜欢在夜间睡觉前或者睡觉期间给宝宝喂奶,宝宝常常养成含着奶嘴睡觉的习惯,大人一般很难为他清洗牙齿,这样容易引起宝宝患有一种龋坏———奶瓶龋。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赵玮博士说,夜间睡觉时宝宝唾液分泌减少,这时喂奶会明显增加宝宝患龋的几率。
 

  建议:如果宝宝一岁的时候可以在晚上安静地睡10个小时,那么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而言中途就不需要喂奶了。

  2 两岁后还用奶瓶喝奶
 

  宝宝长大了,可还是对奶嘴有依赖,每次喝奶都要用奶瓶,家长听之任之。  
 

  建议:宝宝2岁后改用杯子吃奶,用勺子喂奶,宝宝很快就能戒掉用奶嘴的习惯。

  3 喂奶之后不喝水
 

  家长以为宝宝没有长出牙齿,或者牙齿没有长全就不用刷"牙",喂奶后也不用清水给宝宝漱口,这是不对的。不清洁口腔会有细菌,宝宝的口腔微环境不良可不是口臭那么简单,它还可以让宝宝的乳牙长不好。
 

  建议:无论宝宝有没有牙,都要进行口腔清洁,保持口腔卫生。具体方法为:
 

  1、宝宝没长牙时,每次喂奶后、睡觉前给宝宝用清水漱口,或者用纱布给宝宝擦拭。
 

  2、开始长牙了,可以用指套式牙刷给宝宝刷牙,可不用牙膏,或使用可吞服的牙膏。
 

  3、到两岁或更大,宝宝学会吐出东西后,可用软刷毛牙刷,牙膏也可以改成常规牙膏,每次刷牙都要有3~5分钟,力度足够,早晚各一次。

  4 躺着喝奶
 

  让宝宝躺着喝奶看似没什么大害,宝宝也舒服,但是宝宝会睡着,一旦睡着唾液分泌就减少,患龋齿的风险就提高。如果长期使用奶嘴,还可能让宝宝出现上下齿反合,就是俗话说的“地包天”。
 

  建议:宝宝躺着吃奶的坏习惯源于家长不良喂奶习惯,喂奶尽量让宝宝坐着或站着喝。

  5 奖励吃糖
 

  奖励孩子吃糖是家长最常用的伎俩,殊不知这样也有问题。这会给宝宝带来不良的心理暗示,觉得糖是好东西,不知不觉糖就吃多了。
 

  建议:改用口头表扬、小红花等其他奖励方式,另外最好不要让宝宝喝饮料,凉茶里少放糖。如果宝宝吃糖了,也要马上用清水漱口。

  6 只给宝宝吃精细的食物
 

  怕宝宝咬坏牙齿,不少家长不给宝宝吃粗粮、啃甘蔗,所有蔬菜、水果、肉类都剁碎了或切成片给宝宝吃。专家说,正常的咀嚼功能下,宝宝的牙齿是咬不坏的,缺少锻炼,咀嚼功能不良,就会影响孩子牙齿发育,有可能导致换牙时乳牙不能正常脱落。
 

  建议:孩子小的时候,可以用乳胶棒、磨牙饼干等锻炼牙力。长出两三颗牙齿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尝试啃苹果,吃蔬菜。每天不用刻意锻炼太多,只要有让孩子适当咬合的意识,长期下来宝宝的牙齿就能得到锻炼。

  7嚼口香糖当刷牙
 

  不少家长以为嚼口香糖有清洁牙齿的作用,还能促进面部骨骼发育,于是就让宝宝吃口香糖以代替刷牙。专家指出,一些商家夸大了口香糖的作用,口香糖对促进面部骨骼发育的作用不是特别大,而且不具备彻底清洁牙齿的作用。
 

  建议:太小的孩子当然不能吃口香糖,一旦发生吞咽甚至会诱发窒息的危险。而较大一点的孩子,专家也不提倡吃,更不能代替正规的刷牙。

 

自拟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

  小儿慢性咳嗽指小儿一个月以上的咳嗽。其临床表现常为咳嗽、气短、乏力等,夜间时有加重,时间长了易厌食、纳呆等,服用一般止咳药多无效。自2011年以来,我们自拟“景前二陈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气虚痰热壅肺型)20余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处方组成:红景天6克,生黄芪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清半夏5克,白前5克,前胡5克,桔梗3克,黄芩5克,鱼腥草(后下)10克,炙甘草3克。

  加减运用:咳嗽重者加炙款冬花6克;痰多者加蜜紫苑6克;痰黏不易咯出者加浙贝母5克。
 

  功效:益气健脾、清热宣肺、涤痰止咳。
 

  适应症:小儿慢性咳嗽(气虚痰热壅肺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100毫升,分成二次早晚饭后常温服用。5天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本药方为5~6岁小儿一日剂量;1~2岁为本剂量的1/3;3~4岁为本剂量的1/2;7~8岁为本剂量的5/4;9~10为本剂量的3/2;10岁以上为本剂量的2倍。服药期间忌油腻、辛辣之品。本方不适用于外感咳嗽。
 

  方解:小儿慢性咳嗽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平素多食肥甘厚腻之品、外感咳嗽久治不愈致使脾虚气虚,从而使脾母病(湿、痰、火、郁、虚)殃及肺子患病。久病多虚、多痰、多郁,因而病人会出现气虚、痰热、肺气不宣、咳嗽不止等一系列症状。小儿长期患此病不仅痛苦,往往还会大量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自拟“景前二陈汤”中“景”是指主要为红景天。“陈”含义有二:一是“陈”为陈久,即为“慢性之意”;二是“陈”为二陈汤之“陈”,为陈皮也,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良药,故该方取名曰:“景前二陈汤”。方中红景天、黄芪益气健脾清肺止咳为君药;茯苓、陈皮、清半夏、健脾化痰止咳,与肺热咳嗽之要药黄芩、鱼腥草清肺经热、解毒共为臣药;白前、前胡寒温化痰止咳为佐制佐使药;桔梗系开提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药上行也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健脾解毒化痰止咳为佐使药。全方彰显益气健脾、清热宣肺、涤痰止咳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含有黄芪糖,增强机体免疫力;多种苷、三萜类化合物、皂苷、挥发油等具有抑制细菌、病毒感染、镇咳化痰之作用,这与现代医学止咳化痰的思想是一致的。

 

推拿治疗新生儿哭闹不止

         宝宝晚上哭闹,不仅影响其自身休息,也影响父母休息。但很多年轻父母往往面对此问题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下面小编要介绍推拿治疗新生儿哭闹不止,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新生儿晚上哭闹怎么办?新生儿晚上哭闹除了可进行饮食调理外,还可通过中医推拿法来调理。下面小编详细介绍下新生儿晚上哭闹推拿调理法。


          4种推拿治疗新生儿哭闹不止 :


         手法一:揉总筋


        方法:总筋位于腕横纹掌面中点,用拇指或中指端揉100次。


         功效:清心泄热,适合心热受惊而夜啼的小儿。


        手法二:清天河水


        方法:用食指、中指指面自腕推至肘,推100次。


        功效:清热解表、泻火除烦。清天河水清热而不伤正,不伤阴,故适合一切虚实之热证,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等夜啼小儿。


         手法三:摩腹


         方法:用全手掌或四指掌面摩腹3—5分钟。


        功效:健脾中和、理气消食。逆时针慢速摩腹为补法,适合脾胃虚寒而夜啼的小儿;顺时针较快摩腹为泄法,适合食积腹胀而夜啼者。


         手法四:推手指


         方法:在拇指大鱼际侧从指尖至指根之间直推100次。


         向心方向推称补脾经;离心方向称清脾经;来回推,称调脾经。


        功效:补脾经,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清脾经,清热利湿、消食导滞;调脾经,调和脾胃。

迪士尼Coco小猴伴糖尿病童度治疗路

膝盖卡卡恐退化前兆 预防治疗有一套

孩童在面对第一型糖尿病的治疗,难免会有害怕及恐惧,对此台北三军总医院与迪士尼一同推出Coco卫教小猴,希望能透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孩童面对挑战,小女孩亚悦也是其中之一,今年10岁的亚悦在一年半前被诊断出有第一型糖尿病,在治疗的这条路上,亚悦及妈妈都表现得相当坚强。

许多父母在得知孩子罹病时,一定都是心如刀割,但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走过这条艰辛的治疗之路,第一型糖尿病并非绝症,病童还是有机会能拥有正常生活。

糖尿病需要长时间和它和平共处,做好饮食控制以及积极治疗,若家中孩童出现多吃、多喝、多尿、体重减轻等“三多一少”症状,建议前往医院就诊。

专家:多动症治疗多种方法综合更有疗效

     我国学龄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3%至5%,但同时我国儿童多动症患儿的就诊率却不足1%,造成这种现状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社会对儿童多动症认知缺乏,尤其是家长。


  孩子总是坐不定、闹腾、成绩也不理想,家长们就开始担心: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该不该就医,如何治疗?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应该注意什么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39健康网采访了上海鸿慈儿童医院多动症专家朱桂萍。 

 


图注:上海鸿慈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朱桂萍


  专家简介:朱桂萍,国内著名儿科专家、上海鸿慈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成员、省市级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等。专业擅长:运用生物疗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语言障碍、智力低下、学习困难等儿童疑难病。


  好动、成绩差不等于多动症


  孩子活泼好动、爱玩爱闹、成绩不理想,就是多动症吗?专家朱桂萍称多动症的确诊不能单凭孩子某一方面的表现,而是综合孩子多方面的表现。家长应正确认识儿童多动症,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等于多动症,多动的孩子不等于多动症,多动症不等于精神病。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可综合以下几方面表现:


  活动过度:大多始于幼儿早期,进小学后表现显著。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撕书,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凡能碰的东西部要碰,喜挑逗,常与同学斗殴;


  注意力缺陷: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注意细节,无法持续注意力、注意力分散,时间观念差学习时不专心,上课时专心听课的时间短,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应;


  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会无故叫喊,无耐心,做事急匆匆;学习困难:患有多动症的儿童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带来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


  正是因为对病症的认识误区,致使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诸多多动表现只是天性使然,无需太过紧张,因而错过多动症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专家朱桂萍建议家长们,应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尽量做到做发现早就医。


  生物治疗与心理行为治疗相结合


  一些孩子吃一段时间的药,却不见成效,便对多动症治愈失去信心。专家朱桂萍在这提醒广大父母,多动症是一种慢性心理疾病,需要一定的疗程。家长应依照医嘱给孩子服药,监视疗程配合治疗。


  目前治疗多动症的方法为多种治疗方法兼用。生物治疗、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相结合,这就要求老师、父母、医生的三方配合。家长在平时的生活应注意,监督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不应过分迁就孩子。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的行为来训练、引导他们。家长和老师应双向配合、密切合作,为小儿多动症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作为一家全国著名的儿科医院,上海鸿慈儿童医院在治疗儿童多动症方面主要采用生物治疗“MOGT生物靶向技术”,同时综合运用生物、中药、心理行为纠正、饮食生活调整等方法。生物治疗的优势在于,副作用小、对孩子健康影响较小。


  多动症选药,中药制剂更安全


  多动症不仅在儿童时危害大,甚至在成人后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多动症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在谈到多动症的用药,清阳多动宁胶囊以其疗效好、愈后不易复发、服用安全等特点深受医生和患者喜爱。专家朱桂萍介绍到清阳多动宁胶囊在该院已经用了三年多,显效率70%-80%。医生也愿意向家长推荐多动宁,对多动症初期有较好的疗效。滋养肝肾、安心定神,无副作用。近几年家长对清阳多动宁接受程度较高,主要原因是中药制剂较少有过敏反应,比起相同疗效的西药副作用较小(哌甲酯、可乐定),滋养肝肾对患者健康危害较小。但中药制剂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口感较差,有些孩子不愿服用。在这方面多动宁采用胶囊剂,避开了中药制剂的缺陷,使孩子更乐于接受。


  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可提高痊愈率


  专家表示运用清阳多动宁胶囊治疗儿童多动症,配合行为治疗痊愈率为50%。孩子注意力能相对集中、安静下来,学习成绩相对提高、社会能力相对提高。医院对儿童多动症患者的治疗进行跟踪,有一定效果,对自愈率提高有帮助。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多动症的痊愈率还是较令人满意的,专家朱桂萍告诉我们痊愈率依旧有提升的空间,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家长、老师的配合以及对应的心理治疗都有助于儿童多动症痊愈。除此之外,对待多动症患儿,除了实施药物治疗和专门脑心理训练外,家长和教师还要做到:


  1.明确疾病性质。克服对患儿粗暴、冷淡、歧视的态度,做到相互协作,耐心而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2要求适当。一开始对患儿的要求不能与一般孩子一样,只能要求将他们的行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随后再慢慢提高要求。


  3.满足患儿的活动需要,对他们过多的精力要给予渲泄的机会。可指导他们参加跑步、踢球等有系统程式的体育训练,同时要劝止一些攻击性行为。


  4.做到生活规律化。家长、教师督促患儿遵守作息制度。在儿童吃饭、做作业时,家长要控制环境,不要主动去分散他们的注意,以培养患儿一心不二用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走出儿童多动症的误区,用科学的方法综合治疗,多动症孩子是可以痊愈的。

婴儿多哭痉挛需及早检查治疗

        6个月的宝宝爱哭正常,可是无缘无故老是哭实在让父母摸不着头脑。在重庆重医附属儿童医院, 6个月宝宝浩浩(化)因为老是不明原因的哭被父母带来检查,发现浩浩爱哭的原因居然是患有癫痫。


  6月28日是“国际癫痫关爱日”,癫痫民间俗称“羊儿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因复杂的、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综合症。按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癫痫的发病率约是千分之七,国内将近有一千万人患病,约占全世界癫痫患者的1/5左右,在癫痫病人中,儿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般约占有全部癫痫患者的2/3左右。约60%-70%患有癫痫的小孩都能通过抗癫痫药物取得有效治疗。


  据浩浩的妈妈张女士介绍,“其它小孩哭的时候多哄哄就好了,可是浩浩几个月来不管怎么哄都还会继续哭,每次持续几分钟,每天几十次。”最开始家里人怀疑浩浩患有心脏病,但是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孩子心脏并没问题。后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检查,才得知浩浩爱哭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患有癫痫。


  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胡越说,她接诊浩浩时,发现浩浩和其他小朋友哭的样子有点不一样,浩浩是点一下头再哭一下。凭着多年的经验,胡越怀疑浩浩属于婴儿痉挛,通过脑电图检查后,确诊浩浩为高幅失律,属于癫痫的一种。浩浩每次发病时都有连续性,持续几分钟,因此浩浩每次哭的时间也是几分钟。另外,浩浩的病情较严重,每天出现了几十次这样连续性发病,需要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


  据了解,按照引起癫痫的病因进行分类,分为原发性癫痫、隐源性癫痫、继发性癫痫。继发性癫痫就是脑子里各种各样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癫痫。一般来讲原发性癫痫的预后是比较好的,治疗起来比较容易,损伤也比较轻。


  胡越医生介绍,通常癫痫患者可能会有抽筋抽搐、口吐白沫、突然发呆、想睡觉、智力发育落后甚至倒退、面色发绀、几十秒内没有意识等明显表现。另外,还有一些表现比较不易发现,如一个小指头、一只手或者腿抽搐等局部肢体障碍现象。


  癫痫病除了特殊性的发病原因以外,原发病如脑外伤、脑炎、肿瘤等也可能诱发癫痫;外部因素如熬夜、过度疲劳、生气等情绪激动都可能诱发癫痫,因此癫痫病患者或有癫痫病史的人平时要保持情绪平稳,不要大喜大悲,尽可能不要熬夜,不要连续看几个小时的电视。


  此外,医生提醒,确诊的癫痫病人平时要注意休息,饮食上少吃一些辛辣食物,有些患者在发作前会有一些征兆,比如说肚子胀,无意识的模糊等,这时候就可以坐下来或躺下来休息;患者尽量不要单独去一些危险的地方,尽量避免开车、骑车,以免发生意外。(刘寒雪潇 郭虹)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