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节,但是由于冬季天气干燥,所以进补要适度,如果进补过度,则很有可能咽喉干痛、鼻腔热烘、口干舌痛、脸上冒痘痘等症状,中医认为这多是因为“上火”引起的。要去火没必要吃药,冬季最常见的大白菜和白萝卜这样两蔬菜,就是最能去火的好食物。
这个季节气候干燥,一些上班族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体内水分大量流失。饮食上,天越冷,吃牛羊肉来御寒的人越多,各种火锅、烧烤等也都是很受欢迎的,而这些食物都是温热的,虽然能御寒,但吃多了却容易“上火”。调节饮食,吃一些凉性的食物,对于去除火气,很有好处。
冬季市场最常见的蔬菜要数大量上市的大白菜和白萝卜,售价基本在1-1.5元,这两种蔬菜虽然朴素,但都有驱除火气的功能。大白菜味甘性平,可除烦解渴、清热解毒,对一些肺热咳嗽、便秘者是非常有效的。适当吃一些白萝卜,尤其是生吃,不但可以除油腻,助消化,止咳嗽,还能起到生津解毒、清热去火、补充维生素的作用。
延伸阅读:冬季为何爱上火?
大家普遍认为炎热的夏季和干燥的秋季容易上火,其实在寒冷的冬季人们也容易上火。而且千万不要小看它,上火不但能引发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烂嘴角、流鼻血、牙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口疮、便秘、痔疮等疾病,更严重的是会破坏人体免疫力,给各种疾病的入侵、复发提供可乘之机。
什么是“上火”
“上火”,似乎是一个只有中国人才能听得懂的民间俗语,它既不是某种病的名字,也不是什么专业的医学术语,而是一个很泛泛的统称。
中医认为,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产生温暖和力量,提供生命的能源,推动生命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需的,但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邪火了,就会表现出病症,统称“上火”。 中医认为,上火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
冬天为什么容易上火
室内干燥 冬季气候干燥,再加上室内普遍使用暖气,燥热的室内环境会让人的气管黏膜净化作用变差,直接导致鼻腔、咽喉等发干,并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如果不注意饮食调节和补充水分,就很容易阴阳失衡,导致“上火”。
饮食偏热 冬天人们喜欢吃牛羊肉来御寒,但牛羊肉本身偏热,再加上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配料和桂皮、生姜、枸杞、当归等滋补品,可谓“燥上加燥”,人们食用后体内容易积热,导致“上火”。
作息不规律 冬季人们在室内活动的时间有所增加,通宵玩乐,夜晚休息不够、过度劳累等也是导致“上火”的重要原因。
喝点绿豆汤去火解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何丽指出:清热解暑的绿豆汤不光是夏天的专利饮品,冬天也可以喝一些,特别是生活在北方的居民,气候的干燥和室内环境的燥热容易引起虚火上升,绿豆汤能起到非常好的败火去燥效果。
天一冷人们就爱吃牛羊肉、辛辣食物和涮锅,吃多了容易上火,吃涮锅时配上一碗绿豆汤能够去油腻、降火气。
此外,北方室内的燥热环境容易令人心烦气躁、肝火上升,这时喝点绿豆汤便能平肝、养肝。
研究表明,绿豆汤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血脂高的人想吃肉了,别忘了搭配一杯温热的绿豆汤,暖胃又降脂。
保持情绪乐观防上火
中医认为,怒则气上,扰动阳气。情绪发生变化,人也容易“上火”,因此,冬季要注意调节情绪,平日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注意保持冷静,不要轻易生气、发怒,以避免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
同时,要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湿度,暖气房、空调屋内可放置一盆清水,或配备加湿器,把房间湿度维持在50%左右。
注意保持生活规律,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避免过度疲劳。
注意衣着起居防上火
冬季寒冷,人们会穿上厚厚的棉服、戴上棉帽和围巾来保暖,可是回到家里面暖和了,厚厚的衣服就要脱下了,要按照室内的温度来穿衣。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小孩子,家长们总是怕孩子冷,回到家里也穿得厚厚的,这样做是很容易上火的。
冬季的晚上,有些人会睡电热毯,有的人甚至整个晚上都开着电热毯,长时间这样做也会导致上火。电热毯最好在睡觉前使用,床热了以后就可以关掉了或者是调到最低的温度,这样就不会引起上火了。
喝保健茶降火应有度
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用菊花、胖大海、金银花等泡水喝来驱走“内火”。其实,这种方法并不一定健康。根据中医理论,药物有寒、热、温、凉之分,野菊花、胖大海、金银花等,都属于寒凉药物,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尿凉肝等功效,若过度饮用,很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低下、神疲乏力、腹痛腹泻等。如果“内火”已经导致口腔溃疡等症状出现,正确的做法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来“降火”;而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每天饮用“降火”饮料的量,则不要超过一天总饮水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