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前阵子看到一则新闻报导,外食族喝热汤时,如果需要用到塑胶汤匙,请特别注意看它是5号还是6号的汤匙。
“塑胶汤匙有编号?”
有的。其实严格说,这不是塑胶汤匙的编号,而是塑胶的编号。环保署为了让塑胶回收的流程更加顺畅,所以要求厂商标示“塑胶材质回收辨识码”,作为回收时的材质辨认。
“那总共有多少种编号呢?”
“塑胶材质回收辨识码”由1到7,总共有7个号码,分别代表不同的塑胶材质:
1号:PET
PET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也就是“宝特瓶”的材质。PET的硬度够、质量轻,而且耐酸耐碱,所以也可以用来装碳酸饮料。不过PET不耐热,大概80℃左右就变形了 ,所以不建议装高温液体。
2号:HDPE、4号:LDPE
聚乙烯(PE,Polyethylene)是生活中应用最广的塑胶,有高密度(HDPE)和低密度(LDPE)两种。2号是HDPE,由于硬度较大,所以常被制成塑胶瓶,一般看到的半透明或是不透明的塑胶瓶,像是装乳制品的瓶子,多半都是由HDPE制成的。HDPE耐酸耐碱,至于耐热则是大概可到100℃左右不变形。
4号则是LDPE,传统市场里、小吃摊随处可见的塑料袋,大多是LDPE做的,之前讨论塑化剂时,也有提到因为它的可塑性高,所以也是保鲜膜的主要材质。LDPE的耐热温度不如HDPE,大约在70℃ - 90℃。
3号:PVC
聚氯乙烯(PVC,Polyvinylchloride)是常用塑胶中唯一含氯的,也因此PVC可以借由塑化剂的添加改变软硬程度,从水管(硬)到保鲜膜(软)。硬性的材质会被用来做成门、窗或是水管,我们每天所使用的信用卡、会员卡等等也都是PVC做成的。加入塑化剂之后,可塑性较好,也可做成软管水管、雨衣、人造皮革、保鲜膜、电线的绝缘层等等。
PVC主要的问题除了材质本身以外,塑化剂的添加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像是赫赫有名的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就是之前食安新闻中污染食品用起云剂的主角。
5号:PP
聚丙烯(PP,Polypropylene),PP的化学结构和PE类似,耐热温度高一点,大概可以到100℃ - 130℃不会变形。外带饮料杯的主要材质就是PP。此外,优酪乳、果汁、布丁杯、水桶、垃圾桶、购物篮,以及一些实验用的耗材,都是由PP制作。
如果用到可以回收的瓶罐,特别是喝完手摇杯饮料,请将饮料的封膜与吸管撕开,再将杯身丢到资源回收的垃圾桶,才能让可回收的塑胶顺利被回收!
6号:PS
聚苯乙烯(PS,Polystyrene)分为未发泡、发泡两种。未发泡的PS用于建材、玩具、文具,或是免洗餐具像是免洗杯、沙拉盒、蛋盒、泡面碗等。发泡后的PS则是我们所说的“保丽龙”,它的用途就不用我多说明了。PS耐热温度大概是在70℃ - 90℃,所以在新闻内容中,才会提醒大家如果是吃热食,请避开6号汤匙,避免高温液体溶出你不想摄取的致癌物质。
7号:其他类
编号7号的其他类别,则是有以下多种可能性:美耐皿树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乳酸(PLA,PolylacticAcid)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压克力Acrylic,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AS,acrylonitrile-styrene copolymer)等等。
美耐皿树脂(melamine)其实就是三聚氰胺,由于三聚氰胺之前被中国厂商加入奶粉中,因此被大家熟知。三聚氰胺不能拿来吃,却不见得不能用,只是它也不耐热,只要超过50℃的水,就有机会溶出单体,之前写过科技泡棉的文章,也有相关讨论。
聚乳酸PLA则是生物可分解的环保材料,可是纯PLA其实也不耐热,大概60℃就会开始变软变形,所以标榜能够耐热的PLA通常都是跟PP混合,可是一但混合PP就变成塑胶,再也不是100%生物可分解材料了,先前很红的用稻秆做的餐具,就是指PLA,当时也写过相关文章。拿到标示7号的塑胶餐具,如果是吃冰可以用,如果是热食,就不建议用了。
讲完7个编号的各种材质之后,想特别提醒大家,所谓的“耐热温度”,其实指的都是不会变形的温度。至于在这温度之下,是不是完全不会溶出化学物质,没有人可以保证。另外,随着使用时间拉长,塑胶会劣化,耐热温度也会降低。
简而言之,如果是要盛装高温的食物、液体,如果有得选,我的建议是尽量避开塑胶,使用玻璃或是陶瓷餐具是最好的。不过台湾的外食文化实在太方便了,有时候连我自己也不见得做的到,这时候请记得要选择HDPE、PP比较好一点。结论还是那句老话: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别忘了每种选择都是有风险的。了解越多,就更能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好文分享粉丝团https://www.facebook.com/jenny6696/
~更多好文推荐~
您可能敢兴趣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