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大电影为什么存在 《奔跑吧兄弟》票房大

编辑:来叔资讯 | 娱乐新闻 | 来源:未知 2015-02-03

       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被拍称电影版,而且票房都不错。这是为什么?《奔跑吧兄弟》上映短短四天已经取得2.6亿的票房。综艺大电影到底该不该存在?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去年春节上映的《爸爸去哪儿》,同是热门综艺节目的电影版,在一片口水中拿到了近7亿票房。

当时有人认为,把一档综艺节目放到影院播放却票房大卖,这是对电影的侮辱。现在《奔跑吧兄弟》也遭遇到了同样的评价,很多人说这是圈钱行为,从长远看对整个市场无益;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一棍子打死”的说法并不客观,毕竟还有大量观众觉得它好看,4天2.6亿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么,《奔跑吧兄弟》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它的票房大卖是偶然还是必然、这种电影到底值不值得鼓励?腾讯娱乐遍访了业界专家、影院经理、售票网站负责人、该片制片人以及营销推广负责人,为您揭开事情真相。

揭秘《奔跑吧兄弟》大卖幕后 综艺电影该鼓励吗

 

《奔跑吧兄弟》票房大卖

成绩

4天2.6亿,带热整个市场

1月30日,根据2014年热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国内公映,首日7900万(含首映场),次日8000多万,第三天6000多万,首周末3天累计2.3亿。

昨天周一,按照惯例本来是市场低潮期,但该片仍然有3000多万入账,4天累计达到2.6亿,成为2015年卖座速度最快的华语片,将其它同档期上映的影片远远地甩在身后。该片宣传营销负责人安玉刚表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其总票房有望达到五六亿,因为上座率高居不下:“影院肯定会做长线放映。”

这与2014年初《爸爸去哪儿》的表现如出一辙,当时该片农历大年初一公映,首周末4天超过3亿,虽然卖座速度要比《奔跑吧兄弟》快一点,但当时是春节期间,市场本来就一片火热。而目前既没有大的节日,也不是贺岁档的高潮阶段,《奔跑吧兄弟》4天2.6亿的成绩还是让人吃惊。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该片的强势拉动下,1月31日全国的单日票房产出突破2亿,这是2015年开年以来第一次达到这个高度——元旦小长假时单日最高也只不过1.83亿,全国电影市场还连续3天单日过亿。凭借一己之力把整个市场带热,《奔跑吧兄弟》功不可没。

揭秘《奔跑吧兄弟》大卖幕后 综艺电影该鼓励吗

 

去年的《爸爸去哪儿》创下了票房奇迹也曾引起争议

影响

助“综艺电影”登堂入室

去年《爸爸去哪儿》电影版票房大卖之时,曾有不少业内人士预言这只是“综艺电影”的昙花一现,不具备可复制性。

当时主流观点认为,《爸爸去哪儿》是被“春节档”带火的,因为春节期间,全国观众有巨大的观影需求,相对于《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澳门风云》等同档期上映的大片而言,《爸爸去哪儿》可能更适合全家老小一起观看。也就是说,把任何一部“合家欢”影片放到春节档,它都能票房大卖;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但现在可不是“春节档”。按照前几年的惯例,元旦之后、春节之前都是电影市场的低潮期,因为这段时间既没有任何大的节假日,也不会有特别强势的影片公映——有实力的影片要么赶在元旦前后就上映了,要么等着冲击“春节档”,很难有现象级的影片出现。

《奔跑吧兄弟》选在这个时候上映,别说票房井喷,想要大卖都难;但是,它偏偏就井喷了,直接宣告《爸爸去哪儿》“奇迹不可复制”的论调死亡,“综艺电影”从此登堂入室。

在线售票网站格瓦拉副总李磊在接受采访时预言,往后一段时间,“综艺电影”还将大有作为:“今年春节有《爸爸去哪儿2》和《爸爸的假期》,这两个《爸爸》是检验的一个关卡。春节过后,大家会看到一个更加清晰的结果,我估计明年它还会持续再走,因为它成本比较低,见效比较快,所以它一定还会有。就像粉丝电影,如果它失败了,大家就不再做了。”

揭秘《奔跑吧兄弟》大卖幕后 综艺电影该鼓励吗

 

国内市场上像《泰囧》、《心花路放》那样的纯粹的喜剧很少,为合家欢综艺电影带来机会

原因分析

市场缺喜剧,与电影好坏无关

目前,《奔跑吧兄弟》在豆瓣电影上的评分只有3.3分,口碑实在算不上好。多位院线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从严格意义上,《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这样的作品还算不上“电影”,它只是把一档综艺节目放到了影院播放;但这些院线人士也不得不承认,《奔跑吧兄弟》的上座率实在是高,尤其是下午3点和晚上7点左右的场次,一票难求。

口碑不好票房反而高,这已经不是华语电影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了。到底为啥,难道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是逆向的?

格瓦拉副总李磊认为,所谓的口碑,其实并不准确:“可能你们看到的都是负面评价,其实最起码还有一半的人说它很好看。它在电影院被当成了一个喜剧来看;在喜剧的范畴里,传说中它有80多次笑声和掌声,和目前的票房相得益彰。”

而喜剧,正是最近一两个月来的稀缺片种:《一步之遥》、《智取威虎山3D》、《重返20岁》这些票房大卖的影片,虽然都含有一定喜剧的成分,但并非喜剧电影;《微爱之渐入佳境》和《十万个冷笑话》喜剧元素更浓一点,但还不是《泰囧》和《心花路放》那个级别。这种情况下,《奔跑吧兄弟》迎来了爆发的时机。

“市场缺喜剧;电影票房高低跟影片烂不烂关系不大,而是根据供求关系决定。”公共号“一起拍电影”运营人张志远(微博)如此总结《奔跑吧兄弟》票房大卖的原因。

揭秘《奔跑吧兄弟》大卖幕后 综艺电影该鼓励吗

 

同样是综艺电影,《中国好声音》(在线观看)无人问津,《我就是我》更是收获口碑、痛失票房

火爆真人秀,加大批电影演员

除了喜剧题材占尽优势,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同名综艺节目打下的观众基础。资深电影市场研究专家蒋勇认为,《奔跑吧兄弟》在2014年火爆荧屏,拥有庞大的年轻观众群体:“可以说,它的每一期电视节目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电影的造势。”

同时,其观众群体中有很多是孩子,中学生的比例很高:“有的和同学去看,还有的和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去看。”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奔跑吧兄弟》是真人秀节目:“真人秀节目比选秀节目更适合改编成电影,搞笑、游戏或者说是冒险成分多。加上《跑男》的嘉宾都是电影演员——包括陈赫(微博)(微信号:chenhe1109)、王宝强(微博)、杨颖(微信号:angelababyyeung)、谢依霖、李晨(微博)等,更有这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比之下,电影版《中国好声音》以及《我就是我》等之所以票房惨败,除了它们的节目不是真人秀而是选秀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选手基本不是电影演员,而且以新人居多。

揭秘《奔跑吧兄弟》大卖幕后 综艺电影该鼓励吗

 

影片被批“赚快钱”

幕后揭秘

前期精确论证,拍之前先找替身排练

《奔跑吧兄弟》票房大卖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该片制片人李亚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称,有偶然的成分:“因为再精确、再成熟的项目,在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都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不失手。”但更多的是必然,因为该片从前期开发到拍摄制作、再到后期推广以及上映档期的确定上,都是极其精确地按照计划走的,一步也没有偏差。

李亚平评说,确定做《奔跑吧兄弟》大电影之前,她和她的合作伙伴、主创团队其实也曾考虑过做别的片子,比如《爸爸回来了》和《十二道锋味》(在线观看)的电影版等,到2014年6月浙江卫视说要从韩国引进《奔跑吧兄弟》(《running man》)版权的时候:“刚开始我们并不认为它能做成电影,为什么呢?因为那个节目我们是有了解的,它是一个游戏节目。”

后来,李亚平和他的团队专门去韩国学习了一段时间,然后国内拍摄《奔跑吧兄弟》每一期节目的时候,她和她的团队也都在现场观摩、研究,觉得拍电影版的时候可以往这些游戏当中加入剧情,而且选手也都主要是电影演员,于是最终确定“试一试”。

目前不少媒体都在报道《奔跑吧兄弟》只拍了六七天,太没诚意,李亚平认为这是被“妖魔化”了,实际上为了节省时间,影片在开拍之前就已经找好替身演员、把大部分戏份都排练了几遍,团队磨合得非常熟练,于是等真正的主演到场之后,立马按照排练的流程开拍,中间没有耽误任何时间:“你也知道演员们的档期都非常紧,几乎是分秒必争。”影片11月26日开机,12月10号杀青,拍了差不多两周,然后马不停蹄投入后期制作。

12月10日杀青,1月30日就上映,为什么要这么赶,为赚快钱吗?李亚平回应称,这个上映日期是经过精确计算的:“我觉得它不可逆转,就是一定要赶在节目最后一期播完后就上映,这样电视和电影承前启后;如果过一段时间再上映,那就变成另外一件事情了。”

宣传营销

找准目标观众,对症下药

除了在前期筹备、拍摄制作方面的精确计算,《奔跑吧兄弟》的宣传营销也颇有讲究,那就是找准目标观众,对症下药。

“找到喜欢我东西的人,让他更喜欢我;而不是找那些不喜欢的人,让他喜欢我。其实现在的票房成绩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

该片的宣传营销负责人、影行天下的老板安玉刚在谈及自己的营销策略时说:“我考虑的是,电视综艺能否直接用在影厅里?在家看电视,可能是在客厅里,抱着pad或者看电视;但到了影院里,它是群体行为,至少是一二百人。笑声是可以传染的,快乐是可以放大的。这是独乐乐与众乐乐的区别,看电影是个社交活动。”

安玉刚还透露称,他和他的团队也检测了网上的口碑:“但这个口碑不是电影得了几分,而是这个电影让大家笑了几次,都是哪些人在看。第一天都是孩子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去看,一家老小乐不可支,满足了合家欢的需求。”

揭秘《奔跑吧兄弟》大卖幕后 综艺电影该鼓励吗

春节《爸爸去哪儿2》又将上映,这类电影的争议还将继续

话题延伸

这种电影到底该鼓励还是遏制?

《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形成了一种现象:那就是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厚,因此连续两部“综艺电影”票房大卖之后,业内形成了一股巨大的讨论声音:这种电影到底该鼓励还是遏制?

“市场会给出答案,给出最佳配置方案。”公共号“一起拍电影”运营人张志远认为,这是市场行为,让它自由发展就行,不尊重市场的人为干涉可能恰好起反作用。

格瓦拉副总李磊也说:“从拍摄来看,它是一部拍摄没多长时间的电影,有一些投机的行为。我站在一个比较中立的角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中国的市场是全世界一个特殊的市场,大家追求娱乐的成分会更多一点。”

北京万达影城总经理邢燕则表示,站在院线和影院的角度,出现一部观众愿意买单的影片当然是好事:“而且我觉得电影只要能给观众带来快乐,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也未尝不是一种好事。”

但更多的人对《奔跑吧兄弟》这样的电影持保留态度。UME华星国际影城副总刘晖认为,这类电影应该是“短期行为”,不值得鼓励:“从短期看固然好,但如果大家蜂拥而至做这种短平快的电影,观众会进一步对国产片失去信心。国产片要跟好莱坞竞争,但如果我们拿出的都是这类作品,将来怎么跟人家竞争?”

资深电影市场研究专家蒋勇则认为,在中国不用电影化进行创作反而取得票房成功,不仅没有风险反而换来超高回报,这是对中国电影市场巨大的讽刺,必须加以谴责:“观众要区分电影和综艺,一个花钱一个是免费,掂量下为这样的电影掏钱值得吗?你可以说观众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也可以说是因为部分观众无知,然后片方利用了这种无知。”

不过,《奔跑吧兄弟》制片人李亚平回应称,客观公正的讨论包括批评她都接受,但不希望自己的团队和作品被“妖魔化”:“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没人会拒绝高效益的项目;但世界上没有捞快钱的事情,如果有的话,可能每个公司都跑去做了。”

(完)
更多》

社会热点

更多》

国际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