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2更新
乙酉年二月十九
在136年前的今天,1885年4月4日 (农历二月十九),中法签订《停战条件》。 1885年4月4日,中法签订《停战条件》。中法战争中,中国军队的镇南关-谅山大捷,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李鸿章等人却把它当作乞和的资本。他主张“乘胜即收”,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这种态度,正符合当时处境困难的法国政府的意愿。英、美、俄等国都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会影响它们在中国的利益,特别是中国抗法斗争的胜利会鼓舞人民的反帝斗志,危及半殖民地统治秩序。所以纷纷打着“调解”幌子压迫清政府尽快向法妥协。还在1885年2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清政府的同意下,派税务司英国人金登干代表清政府赴巴黎与茹费理秘商和款。本日,金登干以清政府名义,在巴黎与法国代表毕尔签订了《停战条件》,其内容为:承认1884年5月11日的《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有效;双方立即停止敌对活动,法军撤除对台湾的封锁,中国从越南撤兵;各派大臣在天津或北京商定条约细目等。 这是当年日本印制的明信片。图中六人分别是晚清重要官员袁世凯(右一)、奕劻(右上二)、岑春煊(右下二)、载振(右上三)、那桐(右下三)、张之洞(左一)。
相关阅读
其他历史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