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游戏,学会轮流等待的能力
轮流等待的能力对孩子来说是相当重要的。等待,考验的是孩子的耐性,需要随时专注场上其他人的动态。孩子刚开始练习玩大富翁时,容易因为没有耐心而发生争吵,或是没注意到场上其他人的行动,需要老师或爸爸妈妈不断提醒。
有时候我会和孩子约定一项游戏说明书上没有的规则,像是如果今天别人走到你的地盘,你没有注意到(下一个人已经投掷骰子),对方可以不用付过路费给你。游戏不一定都要按照既定的规则玩,每一个游戏都有它预设的规则与玩法,这是游戏设计者最原始的发想,但拿到游戏后,很多时候我会完全不按既定规则让孩子玩。
游戏的情境属于自然情境,如果爸爸妈妈是有意识地希望透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社会情绪学习的能力或成就品格,那玩游戏就是有“目的”的,游戏本身只是媒介,陪伴孩子玩游戏的爸爸妈妈,要常练习问自己:“我希望透过这个游戏来训练孩子什么样的能力?”
过去我曾经辅导过一位6岁低功能的自闭症孩子,和他玩大富翁的时候,其实我只是运用大富翁的地图,教会这个孩子轮流丢骰子、数点数、移动棋子,比赛的规则是“谁能按照规则,先走完一圈,谁就赢了”,这个孩子因此学会了等待、数点数,以及按照规则移动棋子,也理解与遵守规则,而且玩得非常开心。

没有人喜欢输的感觉,从游戏过程中学习控制情绪
桌游的种类非常多,有竞争型游戏,也有合作型游戏,但大部分的游戏结尾总是会有赢家和输家。
当我希望透过游戏训练孩子面对失败,接受自己的情绪反应,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互动,我一开始就会挑选竞争型的游戏,像大富翁就是非常典型的竞争型游戏。赢了固然开心,但输家往往占大多数,常陪孩子玩游戏,就可以观察到,许多孩子玩输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与行为上的过度反应。
我相信大部分的孩子都想当赢家,输了之后会不开心、难过、沮丧,甚至生气,这些反应都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这些挫败经验后的反思,到底让孩子体会到什么?玩桌游是训练孩子面对失败的好机会,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真的”情境。如果孩子连玩游戏的挫折都无法承受,未来面对真实社会的竞争压力与挑战,那就更辛苦了。
输常伴随沮丧与愤怒的情绪,游戏进行的过程中,爸爸妈妈要让孩子练习觉察自己的情绪,透过后设认知的训练,让孩子理解自己为什么会难过与生气,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而这样的情绪又是怎么产生的?发现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抒发,才不会影响到周遭的朋友?这些问题是每一个人一辈子的功课,透过桌游活动,孩子有机会在过程中不断的经验、修正、再经验、再修正。
我会告诉孩子们:“老师能理解你输的感觉,你会生气或是沮丧,代表你对这件事情的重视,你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但我们要练习与这种感觉共处,因为没有人一辈子都是赢家。输本身也是一种学习,仔细分析自己哪边做得不好,修正后,未来赢的机会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