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基地”组织认领巴黎杂志社遇袭案,专家称“基地”是想证明该组织仍有能力打击西方,从而收复在圣战世界中被“伊斯兰国”抢夺的势力范围。
也门国际问题专家劳伦特·邦内福伊表示:“也门境内的‘基地’组织分支宣称对《沙尔利周刊》遇袭事件负责,重新打响了与‘伊斯兰国’的争夺战。”
2014年,自“基地”组织分支“救国阵线”在叙利亚影响力渐失后,“基地”组织在中东圣战世界的领导地位受到了“伊斯兰国”在意识形态和军事层面的双重严重挑衅。
2011年本·拉丹被击毙后,“基地”组织在也门发动了针对当地安全力量和外国目标的极其猖獗的袭击行动。
随着集结力量打造“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以及艾曼·扎瓦希里成为该组织新头目,“基地”组织终于开始直接对抗华盛顿,尽管后者的无人机轰炸从未停止过。2014年12月,美国特种部队在也门解救人质的行动最终失败,来自美国和南非的2名人质惨遭杀害。
专家认为,“基地”组织“认领”聚焦全球媒体目光的《沙尔利周刊》遇袭事件,意在重新鼓动士气,收复失地,包括舆论界。
法国图卢兹大学伊斯兰教事务专家马蒂厄·吉代尔表示,随着“伊斯兰国”的逐渐壮大,“‘基地’组织试图通过类似2001至2011年间的那些大规模恐怖袭击行动实施反击”。
他认为,对《沙尔利周刊》的袭击是一次“通过行动进行的宣传”,试图重新唤回那些已放弃该组织的圣战者的支持。他还指出,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针对“伊斯兰国”的国际联合空袭行动削弱了该组织的力量,“基地”组织趁机重新壮大势力。
邦内福伊则认为,“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手中掌握的资源比“伊斯兰国”要少得多,但其仍是个极大威胁,因为2个组织之间的对抗状态或将引发一种可怕的“比赛”模式。
另一位也门专家、国际危机研究组织创始人阿普丽尔·隆莱认为,2014年9月,来自也门西北部的什叶派胡塞武装大举进攻首都萨那,动荡的政局“为‘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提供了新的机会”。她指出,“基地”组织冲在打击什叶派武装第一线的意愿,使其得以在当地逊尼派部落中推动了“赢得新盟友”的论调,这种结盟“并不是因为有相同的意识形态,而只是为了打击共同的敌人”。
巴黎政治学院博士让-皮埃尔·菲利于指出,巴黎发生恐怖袭击的大背景是“国际圣战运动掀起一波大阴谋的浪潮”。“我们身陷‘过气’的‘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与壮大的‘伊斯兰国’之间的争斗中。”他说。
美国专门监控极端组织互联网活动的组织“搜索国际恐怖组织研究所”创始人丽塔·卡茨认为:“‘基地’组织宣称对《沙尔利周刊》遇袭事件负责,意味着其阿拉伯半岛分支针对西方的公开挑衅在多次失败后首次得手。”(编译/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