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海啸十周年 印尼亚齐特区政府纪举行念活动

编辑:来叔资讯 | 国际新闻 | 来源:未知 2014-12-26
亚齐省一寺庙。左图摄于灾后三天,右图摄于今年11月27日
亚齐省一寺庙。左图摄于灾后三天,右图摄于今年11月27日
亚齐省米拉务区。上图摄于2005年1月,下图摄于今年11月
亚齐省米拉务区。上图摄于2005年1月,下图摄于今年11月
班达亚齐的街上。左图摄于灾后3天,右图为现在的街道
班达亚齐的街上。左图摄于灾后3天,右图为现在的街道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底发生9.1级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十几个国家近30万人罹难或失踪,其中印尼遇难人数超过23万人。

  2014年12月26日,印尼海啸十周年了,在这游子归家、人与人之间充满温情的圣诞假期,全世界的人们再次回忆起那惊心动魄的日子,再次回忆起灾后那痛苦挣扎的日子,只为不忘痛失的亲人,只为不忘加强天灾预警系统,只为天灾袭来时我们不再惊慌。

  数读印度洋海啸

  9.1级:引发印度洋海啸的地震震级。这是1900年以来全球发生的第三大地震

  20米:袭击印尼亚齐地区的海啸波最大高度

  2.3万颗: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3万颗在日本广岛爆炸的原子弹

  14个:14个印度洋沿岸国家和岛国遭海啸袭击且出现人员伤亡

  纪念

  海啸给亚齐带来和平

  印尼亚齐特区政府25日至28日期间举行印度洋大海啸10周年纪念活动。

  来自世界各地35个友好国家使节、国际非政府组织代表出席26日举行的哀悼仪式,前往大海啸罹难者公墓祭悼。

  亚齐特区文化与旅游厅厅长表示,海啸10周年纪念活动承载着三大主题,即反思、赞赏和复兴。现在的亚齐不再充满忧伤和悲痛,亚齐人民已从逆境中翻身。同时对世界各国帮助亚齐人民从逆境中复兴给予赞赏。

  活动期间还举办灾难摄影展、亚齐艺术晚会及10公里马拉松活动。

  记者25日在海啸博物馆看到,适逢圣诞节,尽管当天大雨连绵,但前来博物馆参观海啸遗骸、图片展的人络绎不绝。博物馆既有当年灾难中留下的警察直升飞机残骸、各种遗物实物,也有记录灾难与救援实况的图片。

  记者看到,10年前的海啸巨浪把一艘数十吨的钢铁轮船冲到了市中心,把一艘木制机帆船冲到了一座民房的屋顶上,如今这两处地点已成为人们前来亚齐参观的景点。

  2005年8月15日,海啸过后8个月,印尼政府与亚齐分离主义组织“自由亚齐运动”签署和平协议。按照协议规定,政府军在当年年底前撤出亚齐,由当地警方接管安全事务,“自由亚齐运动”成员放下武器,回归社会,获准参与政治进程并组建地方政党。和平协议的最终出炉终止了亚齐数十年的社会动荡和武装冲突,为国际社会重建援助的有效落实提供可能性。

  如今的亚齐特区首府班达亚齐是一座风景宜人的中等规模城市,几乎见不到海啸留下的“疤痕”。尽管大多数民众依然生活拮据,但持续多年的稳定已经为百姓迈向富裕打下基础。政治生态的变化格外引人注目。昔日的分离主义组织成员进入政界,成为主流政治力量。如今的亚齐地方行政长官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现任行政长官扎伊尼·阿卜杜拉和前任行政长官伊尔万迪 优素福都曾是“自由亚齐运动”高层人员。 中新

  亲历

  邻居同失伴侣 相知相惜喜结连理

  10年过去了,当年幸存者的生活渐渐回到正轨走出悲伤,有人重组家庭,有人与失散亲人奇迹重逢,但也有人沉浸在悲伤中,至今仍走不出那场灾难……

  当报警器响时 有人甚至会尖叫

  据《赫芬顿邮报》22日报道,在受灾最严重的印尼亚齐省,1/4的人口、约8万人在海啸中丧生。如今在亚齐每年都会进行海啸避难训练。训练时,有人想到10年前的那一刻,忍不住哭了出来。该地区装了新的预警系统,若有发生海啸的可能,警报器就会响起。当地心理医生说:“警报器的响声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有些民众经历心理创伤,当报警器响起或有人大声喧哗,有民众会害怕,有民众甚至会尖叫。”

  海啸发生10年后,亚齐民众拉赫曼和他的妻子法蒂亚讲述了他们如何从悲痛中重建新生活的经历。拉赫曼和法蒂亚本是邻居,两人都在海啸中失去伴侣和孩子。法蒂亚回忆说:“海啸过后,家庭支离破碎,我连续好几个月沉浸在悲伤中。不过后来发现,我必须展开新的生活,拉赫曼帮助我度过那段艰难的日子。”两个同病相怜的人相互扶持渡过难关,最终走到一起。如今,他们已结婚并育有一个儿子。至今,两人的新家里还贴满了在海啸中丧生的亲人的照片。

  他们本是兄妹 10年后奇迹重逢

  据《每日邮报》24日报道,在印尼受灾最严重的亚齐,一对因海啸离散失踪的兄妹竟然奇迹般与家人团聚,先是妹妹嘉娜偶然在街上被叔叔认出,被带回家中相认。在媒体大幅报道后,流浪在外的哥哥阿利夫也因为邻居的帮助找到了回家的路。

  10年前,7岁的阿利夫和4岁的嘉娜在海啸中被冲走,父母寻找一个月未果,以为他们已葬身海底。父亲回忆说:“当时就有一块木板,我让妹妹坐这边,哥哥坐那边,但他们还是都被海浪冲走。”10年后,当父母早就不抱有任何希望时,这对兄妹竟然都奇迹般回家了。今年6月,14岁的嘉娜在放学回家途中被叔叔遇到,叔叔觉得她很像失踪的侄女,然后进一步上前确认。叔叔带她回家,母亲看到她第一眼就确定这是失散10年的女儿。叔叔激动地说:“看到她,我真的很激动。听到她是孤儿,我就确信她是嘉娜。”原来,嘉娜当年被海浪冲到附近一座小岛,被一名渔夫所救,渔夫将她带回家抚养。

  今年8月,这个家庭再次迎来奇迹,17岁的哥哥阿利夫也回家了。海啸发生后,阿利夫被一家庭收养但遭虐待,他逃了出来,流浪到苏门答腊,当了好几年的乞丐,又被一对夫妻收留。收留阿利夫的夫妇表示,有一天看到他睡在夫妇俩开设的网吧外面,就让他睡在店里,给他食物及衣服。当嘉娜回家的新闻被媒体报道后,这对夫妇在电视上看到阿利夫小时候的照片,便联络他的亲生父母。阿利夫的父母赶到苏门答腊去接阿利夫,一家人最终团圆。

  如今,这对兄妹到当地小学从头接受教育,重新展开全新的人生。不过,原本圆满落幕的团圆故事再次出现插曲。嘉娜的养母称嘉娜不是海啸遗孤,而是当地一对离世夫妇留下的孤儿,她受托付才收养她。她要求双方做DNA亲子鉴定,以证明血缘关系。

  类似的寻亲奇迹在印尼时有发生。三年前,印尼一对夫妇也找到了他们失踪7年的女儿瓦蒂。海啸发生时,瓦蒂母亲带着三个孩子逃生,8岁的瓦蒂被巨浪卷走。后来,她被一名女子控制,跟其他海啸丢失儿童一起在街头乞讨为生。7年后,瓦蒂趁机逃走,她告诉出租车司机村庄的名字和爷爷的名字,最终回到家。母亲看到她肚子上的胎记和脸上的痣,立刻与其相认。

  他们虽幸存 却再也不敢到海边

  对于10年前的海啸,许多泰国幸存者至今仍心存余悸,有人甚至还是不敢走到海边。近日,泰国生命科学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对3133位海啸重创地区的民众调查,1054人患有创伤性神经衰弱,447人有忧郁症、353人有其他心理问题。一名60岁的泰国民众说:“我很想忘记海啸那天,但始终没有办法。直到现在,我都不敢走到海边,也不敢独自在家。”

  华商报综合报道 袁金会

  预警反思

  印尼海啸预警系统未覆盖每个村庄

  印度洋大海啸的灾难敲醒了警钟,让受灾国了解到海啸的杀伤力及设置预警系统的重要性。昨日,中国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就海啸预警问题进行解读。

  王暾表示,海啸波的传播速度比地震波沿地壳传播的速度慢10倍,地震预警以秒计,海啸预警则可以以分钟计,这意味着如果及时有效发出海啸预警信号,会有更长的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海啸预警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海啸和地震发生的概率较低,终端设备的维护是问题,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存在管理不善、维护不力、浪费资源等问题;另一问题在于如何把预警信息及时发给身处海边的人。2004年印尼海啸后,当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援助下,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但却并未覆盖到每个村庄,没有接收设备,或是接收设备坏掉,都无法取得预警效果。“海啸预警和地震预警一样,要有监测、要有技术、要有发布网络、要有接收终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

  王暾表示,日本的海啸警报机制非常发达和成熟,日本的沿海特别是东海岸都安装了大喇叭,及时播报预警信息,在“3·11”大地震中就曾发挥作用。

        王暾认为,日本灾害预警系统有几个方面值得借鉴,首先,其技术研发和维护团队非常专业;其次,预警应用覆盖广泛全面,街道、办公楼甚至电梯中都能及时接收预警广播;再次,管理机制适当,政府、企业、研究机构都有明确分工;最后,健全的法制保障,无论地震预警、海啸预警还是天气预报都有相应法规,规定政府、广电网络等职责。

  王暾表示,由于海啸形成有特定的原因,中国大陆受海啸侵扰的几率较低—我国海区处于宽广大陆架上,水深较浅,不利于地震海啸的形成与传播,另外还有许多岛屿组成一个天然屏障,如果太平洋发生海啸,等传到我国来,能量可能已释放的差不多。2004年后,我国援助印尼一些地震检测设备,希望能帮助其预警海啸,同时,我国也在积极研究海啸预警系统,国家海洋局等单位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华商报记者刘苗(来源:华商报)
netease 本文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
(完)
更多》

社会热点

更多》

国际视点